提到清朝的历史,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乾盛世的辉煌,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能臣比如,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陈廷敬,索额图,纳兰明珠,张廷玉,施琅等。个个都名垂青史。在这些能臣中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人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因为一己私欲最终落了个阶下囚的下场。
张廷玉,祖孙三代都是朝廷命官,可谓是一门皆顶戴,满堂朱紫衣,张府风光无限,深得皇帝的青睐。尤其是张廷玉,更是康雍乾的三朝元老,在康熙时期,满朝文武无人能超过他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凡是重要的事情康熙都会让他去办,德高权重的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处理公务尽心尽责,当天的工作从不留到明天完成;作风上,他清正廉洁,从不私拿他人之物,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他是康乾盛世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不仅对清朝的政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他的文学造诣也相当的深厚,在文学著作上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主要作品《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等,还编著了一些建立并完善军事和奏章制度方面的书籍,为历史的研究和取证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同时他的书法水平也是值得一提的,直到今天很多书法爱好者还用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他谨小慎微的习惯从为官之日一直到保持老死,也正是这个习惯救了全家老小性命。才最终实现了配享太庙的梦想。
张廷玉晚年因为朋党之争,配享太庙等问题使得乾隆皇帝对张廷玉很是不满,一直想找个机会可以惩治惩治他,甚至想治他于死地,但始终找不到他的把柄。终于机会来了: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在母亲逝世后,为了挣点考试费,竟然隐藏母丧音讯,匿丧赶考,这事被乾隆皇帝知道了,这么一个品行卑劣的人竟然受了张廷玉的推荐,还和张廷玉做了儿女亲家,可见张廷玉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清白。于是乾隆皇帝以张家女婿一案为借口下旨査抄张府,派出心腹大臣德保搜查。德保带了十多个大内侍卫以及一百多名兵勇,以查找遗漏皇家赏赐为名,将张府从头到尾,掘地三尺的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文贪污受贿的钱。尤其是对张廷玉的文章、书信、便条,更加仔细地检查只要上面有只言片语对皇室的不敬,张家便永世不得翻身。
乾隆本想三朝元老,一个文官,在遇到心中不快之时难免不会在纸上写一些抱怨的不恭敬的话,但是经过半个多月的搜查,也没有发现张廷玉对朝廷有任何不轨之心或抱怨之词。真可以说是忠诚到老,这时乾隆皇帝对他才放下心来,也觉得是自己对张廷玉的做法有些过于苛刻,但皇帝总归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即使是做错了也不需要任何解释和补偿。因为这次抄家张廷玉的名声受到了影响,一向视名誉如生命的张廷玉因此也郁郁寡欢,在老家安徽桐城生活了5年之后,于乾隆二十年的春天,结束了其精彩的一生,享年八十四岁,也许是出于对他的亏欠,乾隆皇帝最终让他配享太庙,他也就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名配享太庙的汉臣。可惜张廷玉死前并不知道身后之事,所以也只能抱憾终身了。但张廷玉一直庆幸自己的小心翼翼,否则早就身首异处了。
原来张廷玉是一个智者,见惯了宦海的沉浮,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政为官之时就养成了凡事谨小慎微的习惯,所有的怨言都不会写在纸上,所有对朝廷不利的话也不会从口中说出来.所谓人无完人,虽然他在晚年在言行上有些疏忽但纵观他在朝的这风雨几十载,一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行事也算是为官之人的典范了。
为官者能小心谨慎到这种程度也真的是没有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