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起火事件近日登上了各大热搜,这座珍贵的文物建筑堪称中国国宝级的遗产,如果当真出了什么差错,实在是令国人痛心疾首。据悉,颐和园起火的建筑为清末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至于起火原因,目前还在排查当中。
今天,我们就借着颐和园的起火事件谈谈当年的“火烧圆明园”事件吧。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相信很多国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呢,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一事件跟颐和园有很大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还要待小编从头说来。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朝皇帝北狩,洋人在京中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英法联军趁机抢劫了圆明园,将园中珍宝掠夺一空,随后付之一炬。大火三天不熄,最后给中国留下了一堆残垣断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那么,这一事件和颐和园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当时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为什么没把颐和园、故宫也一起烧了?
事实是,颐和园当时确实也被烧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我们一直以来的误解,我们一般说“火烧圆明园”,其实受灾的不止圆明园一处,而是包括整个“三山五园”在内的皇家行宫。“三山”分别为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五园”则为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和清漪园。
其中“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
慈禧垂帘听政后,深憾过去的皇室行宫被毁,希望重建三山五园。但我们知道,当时清朝的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根本无力重建整个皇家林苑。
所以,清朝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受灾受灾较轻的清漪园进行重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重建工程陆续开始,并由光绪皇帝亲自改名颐和园。颐和园此后再不曾遭劫,所以今天才几乎完好无损。
至于故宫为什么完好无损呢?
根据相关资料,英法联军一开始的计划是火烧整座紫禁城,后来他们才将计划改为火烧圆明园。他们的目的其实是要清政府接受他们的条件,他们以故宫作为威胁筹码,说如果不投降,就一把火把故宫也给烧了。于是清政府宣布投降,故宫才被保存下来。可想而知,当时若出点什么差错,英法联军估计也不会放过故宫,那金碧辉煌的故宫如今也会变成一堆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