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实罗马帝国虽然被称为帝国,并且也早在屋大维之后逐渐奠定了皇帝制,但是从其实际上的政权组织结构和运行结构来看,其还是有一定的共和制的影子。
而随着戴克里先帮助罗马帝国,逐渐稳定了帝国后期遭遇严重的奴隶问题和蛮族势力入侵问题之后,也开始着手建立起全面的真正的皇帝集权制度,从而消除了此前帝国内部存在的共和残余,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戴克里先之后的罗马帝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而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到了中古社会时期,教权统治一切成为了当时一个普遍的时代特征。
而我们反过来再看拜占庭帝国的局势却大有不同,此时的拜占庭是在继承罗马帝国的集权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强大的君主权力制约下,拜占庭的教会势力得到了有效遏制。
教会影响下的西欧,拜占庭成为突破重围的黑马
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已经急剧衰落,甚至成为了教会势力的附庸,这使得西欧诸国完全受到了天主教会以及罗马教皇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各国独立发展的。
而拜占庭此时由于拥有强大的皇权作为基础,因此得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发展。
特别是查士丁尼登台之后,整个拜占庭帝国就像加满油的汽车一样,动力十足,势不可挡。
其实拜占庭帝国内部的教权受到皇权的压制,形成了与西欧诸国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这对于拜占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于罗马帝国时期君主集权体制不断加强的继承,拜占庭由此形成了由上到下稳定的、坚强的官僚体系。
这也使得拜占庭的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也为其此后强大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注重对古籍的搜集,拜占庭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重镇
作为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角色,千年拜占庭所起到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在今天都是足以让人惊叹和称赞的。
作为罗马帝国分裂之后的重要产物,拜占庭帝国的早期文化自然与古罗马文化分不开关系,特别是风俗人情、建筑艺术以及思想文化上,都与古罗马文明有着直接联系。
但是在拜占庭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我们仔细观察的话,还能够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那便是罗马人在与古希腊文明渐行渐远之后,沉睡已久的古希腊文明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再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
比如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下,拜占庭掀起了新柏拉图和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光芒。
与此同时,拜占庭历代君主都十分重视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典籍的搜集,由此拜占庭实际上成为了当时欧洲古典文明的重要积存者。
凭借强大实力站稳脚跟,成功连接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
此外,拜占庭人也依靠其统治范围广,人口数量多,民族成分复杂的特点,通过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方式,建造起了极富拜占庭自身特色的文化艺术。
著名的拜占庭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基督教风格,在太阳之下熠熠生辉。
公元11世纪,虽然拜占庭走向了衰落,但是衰落之际的拜占庭却将自己千年收集而来的文明典籍,转移到意大利,进而对整个西欧的文明演进,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拜占庭的历史地位除了在政治以及文化上有突出表现之外,其实社会经济的繁荣及其在当时所起到的经济影响力,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拜占庭帝国建立初期,其实也是西欧进入中世纪的前几个世纪,可以看出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成为了整个欧洲世界的龙头经济强国。
虽然此时的欧洲其他主要国家尚未崛起,但是拜占庭帝国通过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欧洲以及地中海地区站稳了脚跟。
点评:西欧诸国陷入危机时,拜占庭焕发强大生命力
除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之外,能够促成拜占庭形成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还有其广泛的领土、众多的人口,光是每年能够从地方各行省,收取上来的租赋就已经十分庞大。
不仅如此,地中海作为连接西亚、北非以及欧洲三大洲的重要区域,拜占庭的统治核心正好在此,这为其进一步吸收东西方的经济元素,扩大自身的经济影响力,提供了基本的地理条件。
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发展,传统的奴隶制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的封建经济有所发展。
作为处于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的枢纽帝国,拜占庭每年能够从商业贸易交换中,攫取惊人的利润。
而封建经济形式的逐渐建立和发展,帮助拜占庭完善了帝国上下经济的运行,帮助其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有效的经济体制。
这与西欧诸国开始实行的采邑制有很大的不同,正当西欧经济陷入瓶颈之际,拜占庭帝国却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