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钱学森家族有多牛?
迪丽瓦拉
2025-07-04 21:02:43
0

【我虽姓钱,可我不爱钱!】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艾跃进教授曾经有一段关于“富过三代”的演讲,很有意思。

他说:如果富过了三代,那就不叫富了,叫“贵”!富过五代,就该叫“世家”了。因此真正的世家大族,那不光是有钱,关键是有传承有文化!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千年世家不在少数。但是从近代中国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只有“钱氏”。

中国科学界赫赫有名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

国学大师“钱锺书”;

史学大家“钱穆”;

五四运动倡导者“钱玄同”……

众多优秀的“钱”姓名人,他们都出自同一个家族吴越钱氏。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有记载的吴越钱氏名人就有1000余位,其中王侯将相130余人,进士350位,诗画大家更是数不胜数,连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六元及第”钱棨(qǐ)也他们家的。

近现代的钱氏名人,更是走向了世界,国内外他们家光院士以上头衔的就有100多位,遍布科技、国学、外交等各个领域。

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起起伏伏,为何钱氏一族,能历经千年,依然长盛不衰?

有专家猜测是不是因为他们家基因特别好?

其实,哪有什么“长盛不衰”的基因,不过是“钱氏一族”一直传承的“家风、家训”。

01

论老祖宗的重要性

1100多年前,吴越钱氏的老祖宗——钱镠(liú),出生在浙江临江的一个小山村,出生时,因样貌怪异还差点被亲爹丢进井里,幸得被老祖母抢了回来。

长大后,为了谋生,钱镠就投了军,先是打黄巢,后又打董昌。就这样,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征战中,钱镠生生从一个穷小子,坐上了吴越王的宝座,坐拥浙东、浙西十三州。

可能是地盘太小,也可能是有后唐这个大哥“罩着”,反正在人家打的天昏地暗的时候。钱镠,静悄悄地在自己家搞起了基础了建设。

吴越王钱镠

他一边鼓励百姓发展农桑,一边整修水利,发展水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就是这一时期奠定的。

有着“海上长城”之称的钱塘江出海口,壮观的捍海塘,也是钱镠一手打造的。

可以说作为一方诸侯,钱镠是仁德的,在他的治下,吴越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钱镠最大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钱氏家训》。一部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子孙,他们不仅在历史上青史留名,更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看,钱氏家族的家训到底是如何规诫后世子孙的,得以让一个家族传承千年,而不败?

02

人品正,不做熊孩子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家长立身不正,品性不端,如何能教育出一个“根正苗红”的孩子呢?

《钱氏家训》开篇就写道:“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在钱镠看来,一个家族想要有好前程,后世子孙的品性是根本,做一个品性端正,无愧于天地的人,才能为家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钱学森赴美留学前,父亲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钱学森在美国

钱学森在美多年,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美国航天权威冯卡伦曾这样评价他:“无论对待科学还是所在的研究机构,他都能尽忠职守,全心奉献。这使他成为一个可以交付重任的人。”

能被人如此信任和认可,可见钱学森人品之高尚。

力学之父钱伟长曾言:回顾我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

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中国文人真正的风骨。也是钱氏家族立世的根本。

钱镠看到了“人品”对家族发展的重要性,那如何才能保证家族不出“败家子”,都是品性端方之人呢?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03

再苦再难,也要读书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可见,读书学习对一个人品性的养成是多么重要。

钱镠立家训的时候虽然还没有《三字经》,但是智慧的钱镠,早已看明白了这一道理,所以,他又在家训中提到“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看清楚这里的“须”,是“必须”的“须”。

在没有义务教育的时代,读书可不是个容易个事,那如何才能保证子子孙孙都能读上书呢?

钱镠想了个好办法,在家族中设立“义塾和公田”,以此来供养家族中家境贫寒的孩子读书。

国学大师,钱穆少年丧父,家境艰难,就想辍学帮母亲减轻负担。钱母虽未读过书,但是常年受家训影响,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她说:“我当为钱家留几个读书的苗子。”

后来钱穆就在钱氏义塾的支持下,完成学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代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的侄子,也就是我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从小家境贫寒,也是在族中的帮助下,考上清华,最终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自宋起,靠着钱氏义塾与公田完成学业的子弟不计其数,而这些人功成名就后,也会反哺家族,这才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神兵利器。

但是,现在社会上依然有人大谈“读书无用论”,尤其是自媒体经济的异军突起,很多普通人一夜“爆红”、“暴富”。

这一现象,似乎也验证了“读书无用”的正确性。

但是,读书真的无用吗?

如果读书无用,董宇辉为何能从一个普通老师,一跃成为新东方的合伙人,而李佳琪只能为他的不当言论买单呢?

你看到了网红一夜爆火赚的盆满钵满,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大都长久不了吗?

你觉得北大毕业去卖猪肉,丢人现眼,但是你知道他现在已经是身价百亿的成功商人了吗?

你觉得读书无用,只能证明你读的书还不够多。

马云曾说:成功人士,不读书一定会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

我们只是普通人,再不读书,就只能一直在泥潭中挣扎了。

04

家族传承,好媳妇能顶半边天

钱镠靠着“读书”一条铁规则,不仅约束了后世子孙的品性,更是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真本事。

但是,一个家族,想繁衍昌盛,仅靠读书是不行。

古人云:“贤妻旺三代!”

女性在家族传承中扮演着至关紧要的角色,她们不仅可以繁衍子嗣,更是教养孩子的第一力量。

所以,哪怕贵为诸侯王,钱镠也没有觉得自己家的媳妇都要出自“豪门”,他在家训中是这样要求的: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这就是一个千年世家的择偶标准,但求人品,不问财富。

老话说:“家有贤妻,胜似国有良相。”

钱伟长和孔祥瑛

钱穆的父亲在世时,在外购置物品,往往是先记账,年底再一次性结清。但是,钱父去世后,母亲就要求钱穆,每次买完东西,当面就要结清,不可赊欠。

店家和钱穆都不解,钱母说:“今非昔比了,万一年底无力结算,岂不坏了钱家名声?”

如此知进退,讲原则的母亲,教养出来的孩子又能差到哪去呢?

同样作为钱氏媳妇,蒋英的大义更是让人感动。

从钱学森决定放弃好日子,回到一贫如洗的祖国去开始,蒋英不仅给予了钱学森无条件的支持,更是用生命在保护着他。

她深知丈夫对国家的重要性,在危险重重的回国旅途中,她时刻准备着为保护丈夫,奉献自己的生命。

钱学森一家归国途中

回到祖国,钱学森一心扑在科研上,蒋英更是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家庭,不仅没有给丈夫添乱更是将一对儿女培养成才。

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品行兼优的媳妇,钱氏家族才能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一直都是热门话题,“车子、房子、样子、彩礼、嫁妆……”似乎成了现在婚姻难的根本问题。

看看钱氏一族的婚恋观,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追求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05

利国利民,必挺身而出

品学兼优的后代,明辨是非的妻子,可以让一个家族兴旺三代、五代,想传承千年而不衰败,还需要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大勇气、大才干。

百家姓大家都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是,你知道为何人数并不多的“钱”姓会排在第二吗?

这事还得追溯到钱氏老祖宗钱镠的身上,钱镠离世前,不仅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家训,更是对即位者留下了遗训:

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

公元978年,钱氏后人,看到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为避免战乱,遵从祖训,将吴越之地拱手相让,实现了和平统一。

为表“钱氏”一族的大功绩,“钱”就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二位,而第三位的“孙”姓,正是钱镠夫人的姓氏。

《钱氏家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千年前,为了国家一统,最后一代吴越王让出了自己的王位,此为大胸怀!

千年后,他的子孙,为了祖国的强大,历经千难万难,誓要回国,此为大勇气。

建国初期,钱三强、钱学森的归国路,大家都知道异常艰难。

尤其是钱学森,更是遭受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他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

因为他记得父亲的临别之言“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他的骨子里刻写着祖宗家训“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周总理大加赞赏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如果中国的科技有一两,你们可是独占‘三钱’。”

“三钱”

这就是钱氏一族的“大才干”。

以小见大,钱氏一族能传承千年,是因有好的家风、家训,而我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吗?

一个民族最大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文化的认可。

但是,我们却在丢弃着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传统文化,弃如敝履,张冠李戴,断章取义……何其可怕?

《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的消亡就代表着死亡,传承下去才会带来新生。

正直春节,看到有地区,有小规模的祭祀祖先的活动。心中,有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欣慰?心酸?遗憾?感慨?

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精髓,我们却在挑挑拣拣中,将它们一一丢弃。

家风、家训不是封建糟粕,而是我们后代子孙的立世根本。

如果,你的家中也有家训,不妨拿出来跟大家共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太原市博物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太原7月5日讯(记者 康煜)记者近日从太原市博物馆获悉,该馆启动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待...
原创 他... 说英雄谁是英雄?这个问题大概是每一个江湖儿女都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围绕着这个问题,曹操和刘皇叔曾青梅...
原创 中...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飞将军李广(10)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汉武帝与匈奴签订了“丧权辱...
原创 秦... 玄武门兵变所有大臣都参加了,为何秦琼不参加?只因为2个字 反而是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李世民,反而没他...
原创 魏... 刘备死后,诸葛亮便开始为北伐做准备,可是他再聪明,也人算不如天算,虽然准备充分了,可第一次北伐就大败...
原创 千... 秦始皇嬴政,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政令,...
原创 古... 在古代人类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曾经诞生过很多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曾经影响过很多国家,在这些文明中就包...
原创 这... 在福建的悠悠古韵中,流传着一段关于一枚乙巳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的传奇故事。据俞先生讲述,这枚铜元...
文化中国行丨景德镇陶阳里:在文... 本文转自【新华社】;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南昌7月4日电(记者陈毓珊)艳阳下热烈,烟雨中静谧,...
艰辛呵护三代人 善良品德美名扬 在宁静的村庄里,有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名叫孙朗贵,如同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了许多人的生活。他未婚年近...
花脚大仙分享:《雄才大略汉武帝... 《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和他的时代》上篇 中山市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和...
原创 康... 前言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然而,他的传位之事却一直是...
原创 秦... 羁縻政策起于秦汉时期,兴盛于唐宋,在元明清时期,就进行了改革,羁縻政策转换成为中央更便于管理、分化土...
侵华日军731部队鼠疫实验最新... 为进一步揭露731部队反人类暴行,6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人民政...
原创 中... 现在咱们已经进入了不一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往来是更加的频繁,在相互来往的同时国家也是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忻县交通站 秀容在线 抗日战争时期的忻县交通站 王 志 来源:忻州...
国宝级展品首次来沪!“遇见拿破... 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遇见拿破仑:消失的宫殿”展览将于7月9日在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开幕...
原创 大... 赵匡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士兵...
原创 原... 治大国如烹小鲜 伊尹,夏朝末年人,辅佐商汤伐夏建商,在商为相五十余年,共辅佐五任君王。以负鼎俎调五味...
原创 清... 在清朝后宫,女子的服饰是她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们脖子上围着的白色布条,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