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史上最严重泄密事件,导致汉匈百年战争,泄密者却被封为天王
迪丽瓦拉
2025-07-05 02:03:29
0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飞将军李广(10)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汉武帝与匈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亲协议,不但答应开放边境关市,并且遣使赠送了大批美女与财物,对于匈奴的小规模劫掠也表现的非常克制,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不引起双方大规模冲突。

然而这一切,其实是汉武帝精心营造的烟雾弹。事实上,边境商人聂壹已经伪装成了汉奸,潜入到匈奴王庭,许以重利,诱骗到匈奴军臣单于十余万大军入寇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而与此同时,汉武帝已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则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一张大网悄然撒开,就等猎物踏入陷阱,决战在即,年轻的刘彻与军臣一般的兴奋异常心潮澎湃,他们都以为自己是猎人,对方是猎物。

并不年轻的李广也很兴奋,他自结发(古代男子十五岁“结发”以示成年)与匈奴战,至今已二十余载,却从来都是小打小闹。老天保佑,终于给他等来了一场数十万人的超级大会战。而对于一个以战争为生命的军人而言,一生能碰到几次这样的大战?这可是做梦都得不来的封侯良机啊!按照汉军功制,斩首两千人以上且自身战斗减员不超过十分之三者即可封侯(《上孙家寨汉简》),这次匈奴一口气来了十万人,发挥好的话,封几个侯都没问题。

一百年前,赵国李牧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带领赵国数十万边郡军民上演了一场绝世好戏,诱骗匈奴单于十万大军入寇雁门,赵军乃以奇阵伏击之,匈奴十余万骑全军覆没,单于仅以身免,纵横草原十余载的强梁一朝尽覆,从此十余年不敢再近赵边。所以赵国才有了余力南抗强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能毕其功于一役,当然是极好的。如果汉武帝这个惊天计划能完美实施,将匈奴这十余万主力大军全歼,或许汉匈百年大战就不会发生,以后也就没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绝世战神啥事儿了。

汉武帝美梦做的很甜蜜,可惜现实很残酷。因为这张巨大的捕猎网上有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保密。军贵神速,但更贵神秘,特别是伏击战,保密工作做不好,一切都白搭。

事实上,三十万部队劳师远征,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要做到完全保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军事行动,在一开始就有欠周详。

何况,在马邑之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汉军自己又漏洞百出,结果就是刘彻这一精心策划的伏击战,最终竟被演成了一出彻头彻尾的搞笑闹剧。

本来,匈奴大军已经行进到了距离马邑不到百里的地方,陷阱已经在望,但单于忽然下令大军止步。

单于就是单于,智慧非一般匈奴莽汉可比,原来他发现这里满山遍野都是牛羊马匹,却一个放牧的人都没有,全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这岂不是很令人生疑么?

当年战国时名将李牧伏击匈奴,是大纵畜牧、人民满野,演戏演的超逼真。如今汉军伏击匈奴,却是大纵畜牧、人烟全无,如此之演技,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看来不是匈奴人狡猾,实在是我方太愚蠢。也不知这出烂戏是谁导演的?

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没有具体说,我猜大概是为尊者讳吧!

小伙子第一次出手就筹划这么大的战事,起点太高,难免出些纰漏,情有可原。

相对而言,匈奴单于的行事倒颇为老道,他一见事情不对,便立刻下令:大军暂且按兵不动,先派一队轻骑,对四周进行武力侦查。

这队侦察兵很快发现了一个汉军“亭隧”(即带有烽火台的小碉堡,守卫人数一般十人左右,设有燧长一人),便立刻发动猛攻,守军措不及防,竟连烽火还来不及点起就全体做了俘虏,更糟糕的是,被俘人员中竟有一名汉军中下级军官,雁门尉史。

汉时定制边郡地方,每百里设一尉,其下有士史、尉史各二人,秩两百石,主掌巡行边塞亭隧,最多不过连长级别。倒霉的是,这位雁门某尉史大人当时就此亭巡檄,你说衰不衰?要说巡檄也就罢了,没想到这尉史竟对马邑之谋的通盘计划也知晓的一清二楚,你说晕不晕?

这保密工作,做的真是烂透了。

结果当匈奴骑兵得胜后,便向军臣单于请示,问如何处置这帮俘虏。单于一挥手,全砍了!

尉史顿时魂飞魄散,当即把他心中暗藏的最高机密全盘托出,以求保命。

单于闻言倒抽一口凉气,吓出了好几身冷汗,惊叫道:“原来如此,吾固疑之,几乎坠其诡计。”于是赶紧悬崖勒马,命令大军掉头,一路有惊无险,顺利退回塞外。

一场危机化于无形,军臣单于后怕之余,颇有感慨,他叹道:“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于是特封雁门尉史为匈奴“天王”,从此高官厚禄,享之不尽。

又是一个小人物改变重大历史走向的故事。谁能想到,引燃汉匈百年大战的两位关键人物,居然是一个商人聂壹,和一个低级军官雁门尉史。

另外一边,马邑附近的山谷内,近三十万大军还挤在那傻等:这猎物咋还不出现呢?难道事情有变?

李广坐不住了,便去找韩安国:老韩,你看这样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啊!不如,我带帮人过去打探一下?

韩安国摸着胡子笑:李将军别急啊,所谓不见鬼子不挂弦,不见兔子不撒鹰。你如此冲动,万一吓跑了猎物怎么办?

李广只好气鼓鼓的再回去傻等,心想当部将就是不爽,啥事儿都得听别人的,如果哪天我也当上主帅就好了,唉!

等到塞下传言匈奴人真跑了,韩安国这才气急败坏的冲出山谷尾追,一切已经来不及。结果,三十万汉军大举出击,吃了一肚子胡尘,却连半根匈奴毛都没抓着,最终也只好伫立在边境上凝望北方,唱一句:“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我无声感慨……”

而另外一边从代郡出发、负责从侧后截击匈奴辎重的王恢李息部,他们倒是意外碰到了正在撤退的全体匈奴大军,但王恢心里一合计,人家是毫发无损的十万,我却只有三万兵,这仗不能打,撤!于是也撤了。

最想打仗的人事到临头却不能出击,王恢内心的挣扎、痛苦与无奈,可想而知。

送上门的鸭子竟在下锅前飞走了?大军回朝,李广郁闷,武帝震怒!

武帝没法不震怒。三十万大军劳师远征,光组织与后勤的花费就是天文数字,付出如此庞大的代价,最终却换来了天下最大的一个笑柄,这个错误必须有人站出来负责。

那么谁来负责呢?汉武帝刘彻?这当然不可能,伟大领袖怎么可能犯错,他是永远正确的,错的都是底下人。

如此一来,那错就只能是王恢了。整个计划是他最先提出来的,整个行动最终也是因为他胆小不敢出击,从而轻易放跑了匈奴大军。他不负责,谁来负责?

王恢满心委屈的辩解道:“臣以三万人众不敌,徒取辱耳。故臣虽万死,然完陛下将士三万人也!我有功啊我!”

武帝却说:“虽如此,恢所部若稍击匈奴辎重,犹颇可慰士大夫之心。今不诛恢,朕无以谢天下。”

此次错误决策,刘彻欠天下人一个解释,而王恢就是这个解释。所以王恢自己做出的任何解释都是没有意义的,他必须用生命给刘彻解释,他必须死。此外为了警告文武百官的畏战情绪,王恢也更加必须死,死,死!反正他是死定了。

王恢闻言,万念俱灰,心想事到如今我也不活了,遂自杀了事。

对于君王的尊严与帝国的伟业来说,臣民个体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老刘家历代所坚持的无上准则。

两年后,韩安国加官进爵,当上了代理丞相,可惜没风光多久就因车祸摔断了腿,武帝见他脚实在坡的厉害,有辱大臣之体,于是将他免职。

都是一帮倒霉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当上将军的人,都是从士兵或者基层排级一步步的走上来的,但今天讲的这个人,很特殊。 ...
原创 二... 1942年,一位住在伊朗哈马丹附近的小男孩捕获了才刚刚学会蹒跚行走一只熊,并转卖给驻扎在附近的波兰部...
原创 长... 如果说起中国,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中国的文明,还有历史,而这也是很多外国人都会说的结果,因为这已...
原创 清... 提到清明节,咱们很多人会认为就是寒食节,但寒食节到底是不是清明节呢?我们就追根溯源来了解一下。 春秋...
原创 如...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帝国,结果却是拿破仑率领2万多人逃出俄国,惨败而回。英、普...
原创 他...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很多的名将,像蜀国的五虎上将,魏国的五子良将,河北四庭柱等。其实在该名著里面还...
原创 新...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 在很多人印象中,“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的专利。这群...
原创 俄... 俄罗斯水库现匈奴墓,出土2100年前“智能手机”,专家:真了不起 现代人了解古代历史多半是通过史书记...
原创 张... 前言 岳飞,抗金英雄,忠臣的代名词。而张俊,背叛同僚,邪恶的象征。两个原本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因张俊内...
原创 鳌... 鳌拜被扳倒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妻子女儿的?网友:果然是年轻人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出现过...
原创 战... 前言 楚国,曾经是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三个国家之一,拥有物资丰富、人口众多、军事实力强大等优势。然而,...
原创 “... 说起三国演义中的东吴这边的名将,那就不得不提到“东吴十二虎臣”,他们都是东吴境内武艺高强且能征善战的...
原创 先... 在看先秦时期的电视剧时候,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电视剧,大家总会把东周、西周认为是以“周平王东迁”为界的东...
原创 他...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从精神上彻底征服汉人,于顺治二年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剃发令》,强迫所有汉人剃发易服...
原创 乾...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龙御归天, 而这已是嘉庆登基的第四年。 乾隆25岁登基称帝, 处处以...
原创 一... 武则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皇帝,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女皇。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一位叫做陈硕真的...
原创 乾... 乾隆说:朕给你留个人,你要用好!嘉庆问:谁?乾隆说:你姐夫! 乾隆时期,出现过不少的大臣,而乾隆也用...
一粒稻米,行旅10000年 本报记者郭闻 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有一个常设展叫“万年浙江”,这是全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展览。它...
原创 十... 十二岁跟努尔哈赤成婚,诞下三子,由于丑事暴露被休 努尔哈赤最爱谁?大家都觉得应该是东哥,然而努尔哈赤...
原创 慕... "前燕"都城邺城 东汉时期,汉室衰弱,中原地区长期处于魏、蜀、吴三方割据局面,后为魏国所统一,而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