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乾隆三年太上皇:防嘉庆,坑和珅,训政纳妃,真禅位还是假放权?
迪丽瓦拉
2025-07-05 07:01:47
0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龙御归天,

而这已是嘉庆登基的第四年。

乾隆25岁登基称帝,

处处以圣祖康熙为楷模,

一言一行都要效仿,

理刑处政皆是以康熙圣训为金科。

并不敢超越圣祖称帝六十载,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弯苍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提前禅位给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当上太上皇,本按年龄以及历朝历代的制度,都应是颐养天年,更何况嘉庆登基的时候已经37岁,但乾隆三年的太上皇生活,确实让人汗颜。

01

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以及王公大臣,宣布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明年继承皇位,为嘉庆元年。

而且乾隆还将“永”改为“颙”,是吉祥宏大的意思,

乾隆是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康乾盛世的光辉,普照天下万民。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796年元旦,迎来嘉庆皇帝的登基大典。

嘉庆先是陪同太上皇乾隆去奉先殿行礼,

随后遣百官祭高太庙,

然后举行双式仪式。

在太和殿,乾隆帝将金光闪闪的皇帝玉宝交给嘉庆皇帝,嘉庆皇帝双膝跪地,双手接过乾隆手中的玉玺,此时,群臣高呼“万岁”。

太上皇乾隆受贺接手以后便回了宫,可能有人纳闷了“乾隆回宫,是回哪个宫呢?

此处留个谜底,

嘉庆正式登基称帝,接受群臣祝贺,并将太上皇乾隆的传位诏书颁布天下。

这一年,乾隆帝86岁,嘉庆帝37岁。

02

乾隆禅位嘉庆,依然是86岁高龄,即便是依旧龙马精神,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乾隆也不宜再处理朝政事务,更何况嘉庆已经37岁,并不是乳臭未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

但乾隆真的是应了这样一句话“人老心不老”。

其实在乾隆还未禅位之前,就曾发过一道谕旨为自己将来“训政”做准备:

“朕今年春秋六十八,康强一如往时,自然应该代替上天爱养百姓,治理百官,以不负祖宗的重托。现在距乙卯年(即乾隆六十年)还有十七年,为日还长,我怎么能有息肩(即休息、退休之意)之想法呢?如果朕的精力始终这样旺盛,每天都很勤勉,这不正遂了朕的意愿,这难道不是很好吗?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多次说自己身体健康,仍能处理国家大事。

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嘉庆帝刚登基,乾隆帝在传位诏书中将各种事情都安排妥当,但是紧接着又宣布:

“朕仰承上天保佑,身体健康,一日不至倦勤,一天也不敢怠倦。归政后,凡遇有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等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须朕躬亲指教。至于嗣皇帝,只能朝夕聆听谕,将来知道有所秉承,不致出现差错,这难道不是国家的大福?”

乾隆什么意思呢?

我身体尚且健康,得上天庇佑,一天都不敢偷懒;归政以后,如果遇到国家大事以及用人决定等事情,我还是要亲自过问处理的;至于嘉庆还需要学习。

“嗣皇帝朝夕听我训导,将来知所遵循,不至错误,岂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实录》

其实说白了,乾隆仍然认为嘉庆皇帝的经验不足,还需要学习,大事乾隆做主,小事交给嘉庆处理。

那么,嘉庆皇帝具体做哪些小事呢?

乾隆已年近九十,对于跪拜、登降这样的礼节自然做得不好了,毕竟腿脚不方便,所以但凡是跟“郊、坛、宗、社诸祭祀”的事情都会交给嘉庆去做。

而且乾隆还命令部院衙门以及各省的奏疏,就连引见文武百官这样的小事也要嘉庆帝陪同一起,为的就是让嘉庆效法乾隆的所作所为。

嗣皇帝一同批阅

03

乾隆虽人老但心不老,虽禅位与嘉庆但并不想放掉自己手中的权力,所以他至死都没有离开养心殿,我们都知道养心殿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乾隆不肯搬离养心殿足以见他并不想放权,即便是做太上皇,也要做一个有实权的太上皇。

1771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就开始宫中外东路兴修宁寿宫,为的就是自己归政做太上皇以后做颐养天年的场所。

乾隆虽禅位,但并未真的归政,自然更谈不上修养,只是将“归政”为“训政”。

按大清祖制,皇帝退位以后,应当移居宁寿宫,让新皇搬进养心殿,即便是训政亦是如此。

但乾隆不想搬出养心殿,所以给找了两点“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自乾隆继位以来,已经在养心殿住了60载,是最为吉祥安全的居所。

寝兴六十养心惯

岁禅位嘉庆做了太上皇,但还是继续住在养心殿,最为便利。

第二个理由:养心殿就在乾清门西门,遵义门里边,素来是召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引见官员的地方,从乾清门出来,很近便可以到达,但如果是居住宁寿宫的话,确实不太便利。

已便兼亦欲人便

乾隆的这两点理由确实很充分,嘉庆自然不敢反驳,毕竟他要做孝子,做万千百姓的表率。

年近九旬的乾隆多次说:如果将来稍觉倦怠或者还是想要颐养天年的话,就会迁居宁寿宫。

只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养心殿。

04

乾隆当上太上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摆宴席,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

嘉庆元年正月初四,乾隆成为太上皇的第三天,嘉庆亲自带着3065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呼万岁,为太上皇乾隆祝寿。

那时候的乾隆,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了吧。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盛极而衰”,放到乾隆身上也确实很恰当。

千叟宴过后没几天,湖北枝江、宜都等地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白莲教,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由张正谟、聂杰等人率众起义,长乐、长阳等地的教徒也纷纷相应加入。

没多久的时间,白莲教起义就迅速地扩散到了四川、陕西、河南、甘肃等五个省,乾隆直接调遣军队前去镇压,要说到乾隆做太上皇三年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镇压白莲教了。

乾隆皇帝急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兵镇压,击溃了多支叛军;

后王聪儿、姚之富为了躲避清军的围剿,专走山区,于第二年从河南经过陕西进入到四川,跟四川的白莲教匪首会合。

而乾隆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逼迫白莲教教徒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转战其他地方,应该说清军这时候起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嘉庆三年八月,白莲教起义的领袖王三槐被擒拿,乾隆非常高兴说“自己的十全武功”又多一功,但乾隆并没有高兴多久,白莲教虽起义领袖被抓,但并没有因此而覆灭,很快就卷土重来,一直到乾隆去世,乾隆的“这一功”都没有加上。

乾隆虽未加一功,但却做了另一件事情:

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因病去世,乾隆提拔和珅接替。

05

说道抬举和珅,确实是乾隆去世之前一段时间内大清朝权力最大的一个人,为何这样说呢?

乾隆作为太上皇上朝,嘉庆作为皇帝坐在一旁,而乾隆居然命令和珅站在他与嘉庆的一旁,这样文武百官叩拜的时候就相当于叩拜了乾隆、嘉庆还有和珅三人,由此和珅得了一个称号叫“二皇帝”。

和珅这个“二皇帝”到底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

其实这确实也是晚年乾隆变相的坑和珅,如果和珅不是权力如此之大,我想嘉庆也不会等到乾隆一去世就直接将和珅处决。

乾隆年近90,往往早说话的时候嘟嘟囔囔得说不清楚,很少有人能听懂乾隆说的话,但是和珅能,乾隆在下达某个旨意的时候,和珅装模作样的来“听”乾隆所说的话,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宣布决定,这样一来,意味着什么?

和珅摄政。

为了不让嘉庆帝操持朝政,和珅出主意,让嘉庆帝陪着太上皇看戏游园;

而且乾隆成太上皇以后,为了制衡嘉庆帝,命诸如将各部院文武大臣所奏之事,规定预先通知军机大臣。

乾隆这样做就是害怕嘉庆帝慢慢掌握实权,而和珅如此擅权,为的就是更好地监视嘉庆皇帝

朝鲜的《正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嘉庆元年3月12,李秉模去大清进贺回来,朝鲜国王召见并问道太上皇以及新皇帝的情况:

“太上皇精力可好?”

李秉模只是说还好,朝鲜国王又问到嘉庆帝如何?是不是跟他们说的那样仁孝诚勤呢?

李秉模是这样回答的:“相状貌和平洒落,但每天的宴席不断,坐在太上皇的旁边,太上皇喜他就喜,太上皇笑他就笑,凭这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情况了。”

而且和珅告诉李秉模虽然乾隆太上皇已经归政,但是朝中大事还是乾隆做主,所以李秉模用“提线木偶”来形容嘉庆。

书状官洪乐游告诉朝鲜国王两点:

一点是太上皇乾隆虽然看上去没有那么老,但是记忆力很不好,今天的事情可能明天就记不得了,早上决定的晚上可能就没有了,所以身边伺候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是和珅怎么解释怎么来办;

第二点新皇帝嘉庆每天上朝喜形不形于色,沉默寡言,非常的持重。

06

乾隆三年的太上皇生活,除防嘉庆、坑和珅、训政、镇压白莲教以外,还纳了一位妃子,就是晋妃。说到晋妃,出身确实不一般,是大学士马齐的曾孙女,乾隆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的侄孙女。

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受尽恩宠。

《清史》记载:嘉庆三年,晋妃入宫。

选妃之前,她入宫是为了做嘉庆帝的妃子,只是没想到是为了侍奉太上皇乾隆,不过晋妃入宫的没多久乾隆就去世了,确实很可惜。

说到最后

乾隆做太上皇的第三年,就经常显得疲倦,史书记载:乾隆心体焦劳,因勤政积劳成疾;

但有时身体也会好一些,又开始:训政不倦,召见臣公。

嘉庆四年的时候,在太上皇身边的臣仆都知道:太上皇要龙御归天了。

正月初一,乾隆还盼着捷报,并写下生平的最后一首诗,当天晚上病危,紧急召见嘉庆。

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裁。执讯速获丑,都同逆首来。

此时的太上皇已经说不出话来,但他甚至还很清醒,拉着嘉庆的手,多次将头和目光移向西南,嘉庆明白乾隆的意思,哭着说: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尽快平定西南叛匪,父皇等着捷报吧!”

乾隆听到嘉庆说的这番话,安详地点了点头,闭上了双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在我们还年少无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有些小孩子已经成为当朝宰相,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比人气死人啊。这...
原创 阿... 在群雄并起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中,有一个人成为当代人茶余饭后谈笑的主人公。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词...
原创 魏...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敦的族弟,曹操的小姨子的老公,有勇力,有将才,屡创战功,是曹操手下一个重要的战将,...
原创 他... 从前有一对夫妇,男的娶了突厥的巫婆做妻子,结婚多年后没有子嗣。无奈之下,去祭拜山神,终于生下了一个儿...
原创 世... 廉颇 大家还记得课文《将相和》吗? 《将相和》里,廉颇是一个有点傲娇,而又知错能改的可爱老头。 他赤...
原创 为... 五代十国不比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各位诸侯王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且个个实力强悍,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
原创 韩...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开国上将韩先楚,军中人称“韩大胆”,因为将军作战时,每逢危难便...
原创 嫦... 说到嫦娥,就要提到她吃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最后奔月的故事。实际上,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从一开始根本...
原创 很... 今天聊聊郭嘉和诸葛亮。近段时间看网文,非常热闹,也再次印证了一个看法,就是郭嘉说自己第二,恐怕只有姜...
原创 项... 哈喽大家好,项羽自刎后,刘邦对其族人的行为无敌了,心狠手辣都无法形容。玩象棋的时候棋盘上画着楚汉,就...
原创 盘... 中国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我们拥有超过5000年的完整历史,这可不是我们吹出来的,而是又史书严格记载...
原创 韩... 韩先楚出生贫困家庭,湖北红安人,曾经历了千辛万苦,参加了1927年的黄麻起义之后,他的命运也就得到了...
原创 此... 西凉大将马超当年在潼关打得曹操丢盔弃甲,曹操当着许褚及众将的面说道:“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曹操口...
星睿科技·百集纪实第十七集:深...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四十多年前,深圳这个名字在地图上尚显得模糊不清。作为一个边陲小镇,它静静地躺在珠江...
原创 此... 受到选妃制度的影响,唐代的后妃,出现的方式都很有趣。例如: 李世民听说武氏有女特别美丽,于是纳进后宫...
原创 与... 汉匈之战的爆发是在西汉初年,这时候汉高祖刘邦曾于匈奴开战,只不过当时的西汉国力下降,根本不是匈奴的对...
原创 横...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匈奴在汉朝持续打击下分为两部,南匈奴留居故地并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北匈奴被迫西迁...
原创 海... 说起汉朝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至于汉废帝刘贺,实在没几个人知道。 不过这...
原创 战... 很多人对于侵华战争当中罪大恶极的东条英机这个名字很熟悉,他臭名昭著也就算了,重点是他当了天皇的走狗,...
原创 梁... 梁山108位将领中,只有三个女人,但这三个女人都是武将。尤其是一丈青扈三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