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歹人用手指捅破窗户纸,偷看屋内的情况,古代科技并不发达,没有玻璃,难不成真的是用纸糊的?那么这些古人又是如何保护隐私的?
我们经常会在古装剧看到一些情节,蒙面歹人用沾了口水的手指轻轻一捅,窗户纸就破了,不管是要窃听情报,还是要暗杀下药,只要伸出手指就能轻松搞定。可就算是用纸糊窗户,也得是东汉之后的事情了,那时有蔡伦改进造纸术,那么在东汉之前呢?百姓们的窗户又是如何遮挡的?
纸窗
最早的古人家中并没有窗户,但时间长了他们就发现,没窗户不行啊,黑乎乎的一片,真是太不方便了,于是他们就开始在墙上开了个洞,也就是“窗户”。每逢刮风下雨,屋里面就遭了殃,古人们开始想办法,就地取材,捡起从树上掉落的叶子遮挡,用这些叶子来遮风挡雨。可用叶子并不是长久之计,会变黄枯萎、不再起到遮挡的效果。
有一些家中更富裕的人家,会选择用动物的皮,晒干后将皮贴在窗户上遮挡,但同样有着缺点,兽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臭。有的人会用瓦片、木板等遮挡,等到了汉朝,就用上了绸布,由于过于奢侈,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在使用木板和麻布。
木板
在造纸术改良后,仍未有多少人使用纸张,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有人用纸来糊窗户,等到了唐朝,越来越多的人选用纸来遮风挡雨。但纸张太薄,经不住风吹雨打,哪怕是有房檐遮挡雨水,也还是容易破掉。这个问题等到了宋代,随着油纸的出现才得以解决。这种油纸,区别于普通的纸张,在制作过程中会选用质地更坚韧的纸张,并刷上一层桐油,这样,油纸就能防水了。油纸伞也是用油纸制作而成的。可纸终究是纸,处于潮湿的环境同样无法长期使用。
回廊
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办法,在外面设计了窗板,有时还会用帘子遮挡。大户人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造了回廊,还有着很大的屋檐,直接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除了窗户纸外,宋末有许多富贵人家,会选用一种叫做明瓦的材料,这种材料像是玻璃,但透光性却不如玻璃。
明瓦由贝壳、云母片等材料制作而成,经过打磨变成了方形,这种材料在江南广受好评,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会使用明瓦来遮风挡雨,之后,明瓦又逐渐被透光的玻璃取代,只能在一些博物馆看到明瓦的身影。
小小的窗户,就有着不少学问,受限于技术,先是用树叶、木板,之后又是纸张、格挡,油纸隔音太差,又不能透光,再然后出现了更为精致的明瓦,明瓦透光的同时也能保温,随着玻璃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就算是在深夜,也能隔着玻璃看到点点星光。
明瓦
其实在古代,很少会出现捅破窗户纸偷窥的人,入夜后哪里还会点灯呢?就算是捅破了窗户纸,也未必能看到人,只能看到一片漆黑。退一万步讲,还有人会在入睡前放置屏风等物品进行遮挡,想要靠着窗户纸谋杀,简直是异想天开啊,而且就算是想靠着纸张隔音差偷听,既然歹人能想到,屋里的人肯定也能想到。再加上古代法律严格,想动什么歪心思,只要报了官,少不了惩罚。
在封建社会,大部分人都极为注重隐私,可谓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人们都十分遵从这一点,自然很少有人偷窥了,古装剧中的桥段完全就不现实。你还见过哪些离谱的情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清朝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