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煦,清朝最后一位郑亲王,这个郑亲王官职可不简单,乃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爵位不用降级(一般的爵位,子孙后裔每世袭一次,就要降级一次)。随着清朝倾覆,昭煦摇身一变成为普通人。早年家大业大,他却挥霍无度,赔掉府邸,晚年更是以拉黄包车为生,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昭煦本是遗腹子,出生不久,父亲患上相当严重的病,随着外敌入侵,没多久就离世了。因此,两岁的昭煦便承袭了郑亲王的爵位,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对花钱也没什么概念,想花就花。
王爷虽是个王爷,清朝覆灭了,王爷也得玩完。外敌进驻中国,政府虽对皇室有各种优待政策,却也不够王爷们塞牙缝。失去了经济来源的王爷们,又没有生活能力,后半辈子都在吃老本。
比起其他王爷,昭煦还算是有商业头脑,自认光靠老本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打算做点小买卖来维持生计。只可惜,昭煦并不适合做生意,没多久就把本钱给赔个精光。无可奈何之下,昭煦只好把王府祠堂卖了出去,换了二千五百大洋,两年后,他又将整个王府以十万的价格典当给一个教堂,却不料,几年后典当的十万大洋连本带利,滚成了15万。
由于昭煦无力偿还,教堂将其告上法庭。赶巧,中国一大学看上了昭煦的王府,打算出15万归还本息当租金,用以换得王府。
然而,昭煦实在挥霍无度,将租金也都花光了,为了养活自己,跑去街上拉黄包车。由于光环效应,来坐他车的人相当多,但拉黄包车的收益远远不够他挥霍。
后来,有一部电影以昭煦王府的背景展开拍摄,引起了昭煦的控诉,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名誉损失费。在胜诉后,昭煦如愿得到了十三亿法币,又走上了新一轮的挥霍生涯。
结果,不到几年,大笔钱财再次被败光。没了钱,昭煦只好重操旧业,继续老老实实拉他的黄包车去了。如此一位大清“铁帽子王”,晚年期间仍以拉车为生,着实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