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热剧《觉醒年代》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很多五四时期的大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认识这些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
谈到五四运动,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陈独秀,二十世纪的文化巨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前半生光环笼罩,北大教授,创办了杂志《新青年》,在这个平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无数的青年视他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是倡导者。
陈独秀是一个扛着文化大旗的革命者,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人之一,建党初期南陈北李,两位领导者之一。
他的人生如果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是美好的向上的.....
人生最后几年,1937年出狱的陈独秀,带着自己的妻子,投靠朋友去四川江津居住,因为食物中毒,引发疾病溘然长逝。
可叹一代大才就这么走了,他最后的时光是怎么度过的?
出狱后的选择
1937年陈独秀终于被国民党释放了,此时中国开始了八年抗战,他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早已不是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仲甫先生了。
1931年八一三事变之后,国民政府主张不抵抗政策,陈独秀自然不满这种言论,于是他用手中的笔,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驳斥这种言论,并且积极倡导全国人民一起抗日,惹怒了国民党当局。
1932年10月他被抓进监狱,以危害社会罪,被判13年,这是这个革命家第五次入狱。
在里面的几年时光,无数的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杀害,共产党人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不得不长征,到达了陕北,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一切他还暂时不知道。
陈独秀当时也算社会明达,在监狱里并没有遭受极刑。国民党大佬何应钦亲自劝说,要求他悔过自新,写下悔过书,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达自己的想法。国民党也只能让他在狱中反思。
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建立了统一战线,在各界力量的呼吁下,南京监狱释放了一批犯人,陈独秀也在其中。
陈独秀面前此时放着很多选择,国民党愿意出10万大洋,让陈独秀创立新的政党;蒋介石邀请他,担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这些都被他拒绝了。甚至还有人邀请陈独秀去国外发展,风烛残年的他不想离开自己热爱的祖国。
他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都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他已经远离了共产党,此刻一个老人想到的是活下去,做自己的学问为后世留下点什么。
江津的生活
高君曼于1925年与陈独秀分开,之后陈独秀在一次躲避国民党追捕时认识了女工潘兰珍,成为他第三任妻子,就是在陈独秀在南京监狱里时,潘兰珍也没有抛下他。
1938年,陈独秀带着妻子出发去四川江津,是他的老友邀请他去那里生活。进入耳顺之年的他,经过牢狱之灾,身体大不如前,患有高血压。
来到江津陈独秀和妻子住在一个简陋的客栈,先安定下来,江津生活水平低,对于贫困的陈独秀来说这里适合,他们决定留在江津,就先租了一个简单的院子住下,作为在这里的居所。
邀请陈独秀来江津的是他的好友邓仲纯,但是邓的妻子因为陈独秀的身份不愿意让他们住到家里。
陈独秀也意识到不能依赖老友生活,他此时远离政治,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于是他想靠写一些文章来赚取稿费来补贴生活。
因为陈独秀这三个字,包含了太多历史原因,没有一家报社敢发表他的文章,让他的生活主要来源也被切断了。
手中的钱越来越少,他不得不搬离到更远的地方,离城镇30公里的乡村居住,那里生活不方便,而且附近有一个小学,非常吵闹,不利于他的创作。
不停的搬家,意味着不安定的生活,60岁的老人郁郁寡欢,好在妻子性格温顺,毫无怨言地照顾他,他们日子还得过下去。
最后陈独秀终于找到了一个川东院落,石墙院,这里曾是清朝杨鲁承的旧居,他租住在其中一个院子。
这个地方偏僻,他的好友邓仲纯,经常来给陈独秀问诊送药,平时陈独秀的邮件也由他帮忙收发。
文人傲骨最终贫病交加
1939年2月,周恩来和辛亥元老朱蕴山来江津来看望生病的陈独秀,他非常感激他们的到来,周恩来此行的目的,是劝说陈独秀回延安,他希望陈独秀放下固执和心结,写一份检查,回到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中去。
陈独秀想到的是,他所认识的共产党人都不在了,自己年纪也大了,思想也落后了,不想给别人造成麻烦,拒绝了。
陈独秀是大清的秀才,北大文科学长,满腹的才华,前几十年奔走于革命,晚年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旧作。
《小学识字教本》,是陈独秀文字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在四川期间,整理旧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本书原定是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的,却因为书名中“小学”二字陈立夫认为不妥,但陈独秀认为没有问题,拒绝更改书名,出版社已经预支了稿费2万元。
家里没有米下锅,妻子想动用这笔钱,他说这笔钱不能动,因为书还没有出版,如果书名要改,这笔钱是要退回去的。
穷困潦倒的陈独秀,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尊严,他的朋友们都想办法资助他,都被他婉拒了,他身上唯一可存的就是这份骨气。
陈独秀与妻子生活困苦,营养不良,他的高血压也买不起药。他得来一个偏方,蚕豆花水治疗高血压,他自己一旦发病就用这个方子。
1942年5月一天,他的高血压又发作了,他依然用了这个方子,可是当天有部分蚕豆花发霉了,他舍不得扔,喝下去中毒昏迷,虽然被救了回来,但是身体状况更加糟糕。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他对妻子怀有愧疚,希望妻子和他一样保持节操,好好活下去。
小结:
陈独秀是一个革命者,学者,思想家,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前半生沐浴在高光中,中年丧子,晚年贫困交加,但他没有失去一个文人的风骨。
陈独秀的后半生一直在思考回望之前革命的问题,他一生都是爱国者,坚守着初心和节操的决心,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