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独秀晚年:频繁搬家,无米下锅也不求人,死前半个月食物中毒
迪丽瓦拉
2025-07-06 22:02:41
0

去年热剧《觉醒年代》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很多五四时期的大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认识这些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

谈到五四运动,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陈独秀,二十世纪的文化巨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前半生光环笼罩,北大教授,创办了杂志《新青年》,在这个平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无数的青年视他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是倡导者。

陈独秀是一个扛着文化大旗的革命者,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人之一,建党初期南陈北李,两位领导者之一。

他的人生如果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是美好的向上的.....

人生最后几年,1937年出狱的陈独秀,带着自己的妻子,投靠朋友去四川江津居住,因为食物中毒,引发疾病溘然长逝。

可叹一代大才就这么走了,他最后的时光是怎么度过的?

出狱后的选择

1937年陈独秀终于被国民党释放了,此时中国开始了八年抗战,他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早已不是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仲甫先生了。

1931年八一三事变之后,国民政府主张不抵抗政策,陈独秀自然不满这种言论,于是他用手中的笔,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驳斥这种言论,并且积极倡导全国人民一起抗日,惹怒了国民党当局。

1932年10月他被抓进监狱,以危害社会罪,被判13年,这是这个革命家第五次入狱。

在里面的几年时光,无数的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杀害,共产党人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不得不长征,到达了陕北,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一切他还暂时不知道。

陈独秀当时也算社会明达,在监狱里并没有遭受极刑。国民党大佬何应钦亲自劝说,要求他悔过自新,写下悔过书,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达自己的想法。国民党也只能让他在狱中反思。

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建立了统一战线,在各界力量的呼吁下,南京监狱释放了一批犯人,陈独秀也在其中。

陈独秀面前此时放着很多选择,国民党愿意出10万大洋,让陈独秀创立新的政党;蒋介石邀请他,担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这些都被他拒绝了。甚至还有人邀请陈独秀去国外发展,风烛残年的他不想离开自己热爱的祖国。

他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都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他已经远离了共产党,此刻一个老人想到的是活下去,做自己的学问为后世留下点什么。

江津的生活

高君曼于1925年与陈独秀分开,之后陈独秀在一次躲避国民党追捕时认识了女工潘兰珍,成为他第三任妻子,就是在陈独秀在南京监狱里时,潘兰珍也没有抛下他。

1938年,陈独秀带着妻子出发去四川江津,是他的老友邀请他去那里生活。进入耳顺之年的他,经过牢狱之灾,身体大不如前,患有高血压。

来到江津陈独秀和妻子住在一个简陋的客栈,先安定下来,江津生活水平低,对于贫困的陈独秀来说这里适合,他们决定留在江津,就先租了一个简单的院子住下,作为在这里的居所。

邀请陈独秀来江津的是他的好友邓仲纯,但是邓的妻子因为陈独秀的身份不愿意让他们住到家里。

陈独秀也意识到不能依赖老友生活,他此时远离政治,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于是他想靠写一些文章来赚取稿费来补贴生活。

因为陈独秀这三个字,包含了太多历史原因,没有一家报社敢发表他的文章,让他的生活主要来源也被切断了。

手中的钱越来越少,他不得不搬离到更远的地方,离城镇30公里的乡村居住,那里生活不方便,而且附近有一个小学,非常吵闹,不利于他的创作。

不停的搬家,意味着不安定的生活,60岁的老人郁郁寡欢,好在妻子性格温顺,毫无怨言地照顾他,他们日子还得过下去。

最后陈独秀终于找到了一个川东院落,石墙院,这里曾是清朝杨鲁承的旧居,他租住在其中一个院子。

这个地方偏僻,他的好友邓仲纯,经常来给陈独秀问诊送药,平时陈独秀的邮件也由他帮忙收发。

文人傲骨最终贫病交加

1939年2月,周恩来和辛亥元老朱蕴山来江津来看望生病的陈独秀,他非常感激他们的到来,周恩来此行的目的,是劝说陈独秀回延安,他希望陈独秀放下固执和心结,写一份检查,回到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中去。

陈独秀想到的是,他所认识的共产党人都不在了,自己年纪也大了,思想也落后了,不想给别人造成麻烦,拒绝了。

陈独秀是大清的秀才,北大文科学长,满腹的才华,前几十年奔走于革命,晚年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旧作。

《小学识字教本》,是陈独秀文字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在四川期间,整理旧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本书原定是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的,却因为书名中“小学”二字陈立夫认为不妥,但陈独秀认为没有问题,拒绝更改书名,出版社已经预支了稿费2万元。

家里没有米下锅,妻子想动用这笔钱,他说这笔钱不能动,因为书还没有出版,如果书名要改,这笔钱是要退回去的。

穷困潦倒的陈独秀,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尊严,他的朋友们都想办法资助他,都被他婉拒了,他身上唯一可存的就是这份骨气。

陈独秀与妻子生活困苦,营养不良,他的高血压也买不起药。他得来一个偏方,蚕豆花水治疗高血压,他自己一旦发病就用这个方子。

1942年5月一天,他的高血压又发作了,他依然用了这个方子,可是当天有部分蚕豆花发霉了,他舍不得扔,喝下去中毒昏迷,虽然被救了回来,但是身体状况更加糟糕。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他对妻子怀有愧疚,希望妻子和他一样保持节操,好好活下去。

小结:

陈独秀是一个革命者,学者,思想家,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前半生沐浴在高光中,中年丧子,晚年贫困交加,但他没有失去一个文人的风骨。

陈独秀的后半生一直在思考回望之前革命的问题,他一生都是爱国者,坚守着初心和节操的决心,让人动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是... 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失败之后,希特勒将逼迫英国人投降的希望,寄托在了打垮苏联的作战行动上。 1941年...
原创 带... 引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37年9月,任弼时此时任政治部主任,当他正在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公务...
原创 回... 前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提起曾经的往事,很多人会对当年数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就撤退到关...
原创 朱... 在元朝末年,民生困苦,朱元璋带领平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明朝建立初期的开国将领中,一些...
原创 诸...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这大概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最佳故事脚本之一。 然而刘邦从一介亭长出身...
原创 祖... 百行孝为先,孝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孝”...
原创 东... 明朝亡于东林党这个说法,本身就是网络明史学家杜撰出来的,有些人甚至连东林党是什么都不知道,人云亦云。...
原创 垓... 先说第一个答案:垓下之战的总指挥是刘邦,韩信是前锋。 《史记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
原创 国... 在新中国的第一次授勋大会上,获得授勋的都是我军在战场上涌现出来的英雄将领,但是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
原创 曾... 有关司马懿一代军师的故事,常常被人们误解。曹操和曹丕父子辛苦打下的江山,竟被认为在司马懿手中私有。然...
原创 毛... 前言 1976年1月8日,卧病在床的毛主席得知周总理病逝的消息,当时的他手捧报告,一字一句阅读着有关...
原创 张... 在明朝中晚期,张居正和海瑞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尽管海瑞年长于张居正,但在仕...
原创 《...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鱼翔孟渚”实践团开展纪念一二... 2024年7月24日,“鱼翔孟渚”实践团成员王博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讲座,主题为“弘扬...
非洲原始人面对英军,为什么战绩... 文/维克托·汉森 祖鲁人的政治体制虽然残暴原始但是不费拉,部落兵勇猛善战、敢于牺牲,不是秦制帝国那种...
“冲山突围”中的铁血战士——太... 今日文章 “冲山突围”中的铁血战士——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 吴县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活动较早...
原创 明...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如影随形。战争的根源常常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财富,直至达到某种平衡。金戈铁马、倥偬...
原创 警...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内的一声枪响,引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武装起义,不久这场革命烈火在全国迅速蔓延...
一座古城,守望5000年 本报记者王湛实习生管佳颖 1936年,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在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
原创 三...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戾气和机遇的动荡时期。当黄巾起义蔓延全国,朝廷为了自保不得不向地方发放印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