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运昌如果不离开军队,55年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迪丽瓦拉
2025-07-06 22:03:40
0

很多人都说,1955年,如果李运昌没有调离军队,他大概率会被授予上将,最起码也是中将。对于李运昌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毛主席在1956年是这样评价的:

“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

“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

李运昌究竟有什么贡献,能获得毛主席如此高的赞扬?本文为你细细解读。

李运昌早年的革命经历,和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李大钊有密切的联系。李运昌是河北乐亭人(乐,字音lào),和李大钊是同乡,李运昌平时称李大钊为叔叔,虽然实际上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李大钊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领袖,深深地影响过李运昌,李运昌因此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结缘。

1925年,经李大钊推荐,李运昌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入党。这一期的黄埔名将如云,涌现出了很多深刻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李运昌便是其中的一个。

黄埔军校毕业后,李运昌被广东省委分配到汕头搞农民工作,而在这之前,他在毛主席创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培训。

期间,毛主席和李运昌闲聊,主席问他是哪里人,李运昌说了他和李大钊的这层关系,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说:“李大钊同志是我的老师,当年他在北大图书馆当馆长,我是受了他的帮助和影响,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两人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毛主席、恽代英、甘乃光等人向李运昌等同学进行授课,教给了他们从事农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带领他们阅读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书籍。其后,李运昌离开讲习所,到了汕头担任农军部主任,领导他工作的,是我党著名的农民领袖澎湃同志。

时间很快来到1927年,这一年发生了“四一二事件”,最终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的事业陷入了低潮,李运昌奉命回到河北乐亭,在家乡领导地方党的工作。在李运昌的领导下,乐亭县很快便恢复了县委组织。

此后,李运昌先后担任乐亭县县委书记、京东特委书记、冀东地下党特派员等职务,逐渐成了我党在河北地区的重要领导人。

十年国共内战期间,李运昌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了大量工作,因为成绩出色,1937年5月,他代表冀东党组织前往延安,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了冀东的情况。

1938年7月的冀东大暴动,是李运昌一生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日军华北主力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徐州、武汉,造成了华北空虚的局面。中央于是决定在其后方发动军民,实施暴动,这便是著名的“冀东大暴动”的历史背景。

为了配合冀东大暴动,中央派出宋时轮、邓华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进入冀东。李运昌则在他们的配合下,组建了“冀东抗日联军”,组织了20万军民,一举攻占了9座县城和200多座集镇,对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冀东暴动的规模巨大,大大超出了中央的预期,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规模数一数二的抗日暴动,它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振奋,也给予了狂妄的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时,中央和北方局纷纷来电,用热情洋溢的句子祝贺了冀东暴动的胜利,并鼓励李运昌、宋时轮、邓华等人继续发展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战。

然而,由于冀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之地,也是日军特别重视的大后方,不久后,冀东根据地就遭到了日军的回师围剿。

当时冀东孤悬敌后,区域内的地形又大都是平原地区,而我军长期以来只有在山地进行游击战的经验,而没有在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的经验,很多领导同志因此对于能否在冀东坚持下去产生了怀疑。

不久后,宋时轮提出北上热河,到都山一带建设根据地,结果去了才发现,那里是伪满的边境,敌人投入很多,修了很多环山公路,戒备森严,而且那里村落稀少,人口不足,并不具备发展的条件。

宋时轮归队后,第四纵队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认为冀东很难坚持,决定率领四纵主力撤回平西地区(北平以西)。

发展冀东、坚持冀东是中央的重大战略,看到四纵党委的决定后,中央、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几次来电,表示不赞同他们撤退。

随后,宋时轮收到情报,说日军将分七路向我根据地展开围攻,情况非常危急,他要求邓华立刻率领部队撤到平西。

对于部队要撤往平西,四纵领导和河北省委的大部分同志都是赞同的,但李运昌在此地经营多年,认为大家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了,导致信心也失去了,但无奈他是少数,按照组织原则,少数只能服从多数。

据李运昌之子李志仁回忆,1986年5月10日,宋时轮和李运昌谈起此事时,宋时轮沉重地说道:“暴动胜利后,把冀东部队全部撤到平西是错误的,主要应该由我负责。当时我们给中央发了电报,邓华同志说,要等中央的回电再行动,我说不要等,就带着部队西撤了,这是完全错误的。”

10月上旬,冀东部队开始向平西撤退,当时撤退的部队共有5万人,敌人得知我军撤退后,出动大军围追堵截,我军由于长途跋涉,连续作战,被动挨打,经历了较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冀东部队是在冀东暴动后一下子扩大起来的,部队内成员构成复杂,党对他们的领导力还未形成,一时间,很多部队都出现了士兵离队的现象,数量以千、万计。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运昌意识到如果继续西撤,结局将非常严重,他召开党委会议,坚决要求停止西撤,这次,他的坚持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于是,李元昌便率领5000人踏上了东返冀东的征途,这一路上他们又经历了日军的数次恶战,等到冀东时,保存下来的部队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到底回到冀东,并在冀东坚持了下来。

到1939年年中,冀东部队已经基本在冀东站稳了脚跟,并发展到了4000多人。中央于是决定将他们统编为冀热察挺进军13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

1940年6月,李运昌指挥机动部队在三女河、任各庄、鸦鸿桥等地打了好几个胜仗,成功地将冀东的东西两块根据地连接了起来。一个月后,北方局决定撤销13支队番号,改成立冀东军分区,由李运昌继续领导。

在李运昌的领导下,冀东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向前,甚至把触角深入到了热河、南满地区,成为抗战中全国唯一一支打回东北的部队。

在此期间,冈村宁次曾调大批日伪军进入冀东,声称要讲冀东变成他们的“模范区”,李运昌迅速将热河部队调回,用80天的时间,取得了歼敌5个团的重大胜利,冈村宁次为此惊呼“对冀东八路军要重新认识!”

李运昌领导下的冀东分区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有余力越过长城向东北地区发展,这是非常惊人的成绩。

有了这些基础,45年日军投降后,李运昌率领的冀东部队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支入关挺进东北的部队。在“抢占东北”期间,冀东部队发挥影响全局的重大作用,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东北的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运昌进入东北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总司令、热河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从以上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盛赞他在冀东的工作。

2008年10月24日,李运昌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位于唐长安城太平坊遗址,紧邻着皇城的西南角,乃王侯和高僧居住地。实际寺坐落于太平...
原创 谥... 古代帝王去世之后,都会有谥号和庙号。很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谥号跟庙号有何区别,正因如...
原创 刘...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汉朝历史上,刘邦、刘彻、刘秀这三位帝王各自开创了辉煌的篇章。 刘邦,草...
原创 三... 蜀国,即蜀汉,三国时 蜀国面积由于天下形势的变化,也历经数次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鼎盛时期...
原创 《... 自从《大秦赋》开播以来,对他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随着剧情越来越拖沓,大家对这个大秦帝国最后一部的评...
原创 蒋... 老蒋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能取代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被我杀了。这个被杀了的人,是国民党...
原创 是... 在探讨中国革命历史的浩瀚篇章中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关键人物——毛泽东。他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原创 徐... 古代帝王永生不死的梦想从未放弃,对于秦始皇而言,实现历代老秦人的夙愿——统一天下之后,永生不死使得自...
原创 高... 高树勋是解放战争爆发后,第一个主动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他的加入对于党和人民都是一件大好事,得到了党中央...
原创 为... 前言 奇哉,置身于东汉帝国最后风雨飘摇的时刻,正是汉室宗族翘首以盼,意欲一展抱负的大好时机。然当此刻...
原创 马... 因为“九一三事件”,为新中国的革命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林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党内的不想提及的“负...
老照片 1980年乌克兰城市卡... 一组1980年乌克兰城市卡尼夫 (Kaniv)的苏联明信片。 卡尼夫是位于乌克兰切尔卡瑟州,是一座...
原创 溥... 1964年的春天,北京文史馆内弥漫着充满活力的氛围。在这个繁忙的地方,一个特殊的员工站在人群中,脸上...
原创 刘... 前言 刘备身居豪族世家,宗亲众多,然而在他陷入困境、亟需支持的时刻,为何宗亲势力却没有挺身而出?这看...
原创 太...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太子朱高炽似乎是个扶不起来的人,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历史上他算是一...
原创 在...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对苏联发动袭击。 德国当时所奉行的闪...
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赵尔巽是... 泰安市中心医院北部旧时曾有一片偌大的墓园,俗称赵家林,1958年毁于“大跃进”运动。这里曾经安葬着近...
原创 商... 早从两河流域华夏文明开始出现的同时,战争就作为一种激烈的交流和生存方式一直存在着。最早的时候是人类社...
原创 李... 李世民的强,可以说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强。 论军事,李世民16岁率军解突厥之围,18岁攻下长安,22岁...
原创 井... 井冈山时期,他是使红军损失过半的罪人,建国后却能活到100岁 1927年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