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改变近代中国历史之才能,但他注定会失败!
迪丽瓦拉
2024-06-29 15:04:50
0

原标题:此人有改变近代中国历史之才能,但他注定会失败!

近代中国有很多次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但是因为很多原因,这些机会都错过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广西藤县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国家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这里总会出现能够救世的良将,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深刻的脚印。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东北的建州女真趁机崛起,短时间内横扫辽东一带,所到之处势不可挡。此时,一位后来让清军闻风丧胆的名将来到了崇祯皇帝的身边,他就是广西藤县人——袁崇焕。由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在诸多次战斗中均打败了满洲八旗,并打死努尔哈赤;在北京城下的广渠门以骑兵对抗取得了胜利,迫使皇太极北返。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袁崇焕自己又有点专权,擅自杀害比自己职位还高的毛文龙,最终被崇祯处死,明朝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的边缘。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诸多将领及其亲信都在这场灾难中牺牲,唯一可用的石达开由于得不到洪秀全的信任而离开天京外出创建新的根据地,太平天国面临着“朝中无人,国中无将”,外有清军包围的危险局面。此时,李秀成来到了洪秀全的身边,给了洪秀全中兴太平天国的希望,事实也证明,李秀成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艰难的时局下屡立战功,延长了太平天国的国祚,他与陈玉成、李世贤、洪仁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四大顶梁柱。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出身在一个十分贫苦的农民家庭,耕山烧炭是他维持生计的最重要手段。好在拜上帝会从桂平县发展到了藤县一带,李秀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带领全家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北上路过藤县,李秀成及其家人均加入了这个大队伍。李秀成作战十分勇敢,而且谋略过人,是当时不可多得的青年将领,在追随诸王作战时会攻武汉,破江南、江北大营,击败击败吉尔杭阿等战役均显露出将帅的才干。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独当一面,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此外,李秀成在上海近郊屡次击败外国侵略者,并在浙江击毙了“洋枪队”的首领——美国人华尔,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陈玉成牺牲后,太平天国的军事指挥作战几乎都由李秀成主持,并且在华东一带屡战屡胜,几乎把大清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地——江、浙、沪尽归囊中,可以说他确实具有拯救太平天国的才能。如果条件允许,也许李秀成会再次挥师北上,与大清逐鹿中原,最终消灭之。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李秀成最终还是失败了,成为曾国藩的阶下囚,在被俘虏的半个月后,曾国藩不经清廷的指示擅自处死李秀成,但是为其保留了名节。那么,李秀成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在大清已经病日膏肓的时刻,在自己屡次击败强敌之时,太平天国却不断的滑向深渊,最终灭亡。这里,小编就向各位历史爱好者来谈谈其中的缘由。

天王洪秀全已无斗志,心灰意冷。如果说晚清时期谁既是上帝的幸运儿,又是上帝的最终抛弃的弃儿,除了洪秀全,没人能够符合这两项条件。洪秀全在创建拜上帝教之时,有冯云山辅佐,几乎所有教众集会的活动均由冯云山召集,可以说没有冯云山就没有后面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政权时,有内杨秀清、陈承瑢辅佐政务,外有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等猛将为其攻城略地;后期有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洪仁等辅佐。可以说洪秀全在整个革命运动中只是作为名义上的领袖,自己根本就不管理朝政,更没有为革命运动鞠躬尽瘁的精神;享受人间的快乐,沉迷于自己梦想中的天国是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随着安庆的陷落和陈玉成的牺牲,太平天国可用的将领就只有李秀成和李世贤两兄弟。他们两个虽然战功赫赫,一个在江浙一带屡次重创清军和外国侵略军;另一个在江西战场巩固太平天国已有的根据地,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太平天国四面受清军围堵的情况。1862年5月,九帅曾国荃和水师大将彭玉麟水陆并进直逼天京城下,并很快形成合围之势,洪秀全无奈之下只能让李秀成从江浙战场回师救援,但是由于缺少衣物、粮食等原因,太平军并未能解除天京之围。在局势万分危急,天京城即将被攻破之际,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北上中原的战略,这本是挽救太平天国政权的唯一机会,但是洪秀全此时已经全无斗志,对革命前途心灰意冷,只说“朕乃是上帝之儿子耶稣下凡,拯救人类,区区几万妖兵能奈朕何!”拒绝了李秀成的正确建议,李秀成只能死守天京,等待着殉国。

西方列强不拥戴,并与之作对。自从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就在各个领域赶超了东方国家,并形成以西方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战略格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会带着西方的痕迹,可以说,西方因素是近代中国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兴起之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内战持中立态度,甚至很多国家都想跟太平天国往来,希望在太平天国夺得全国政权之后,西方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但是太平天国要求平等往来,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满,只是太平军士气正旺,列强也无可奈何。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安庆陷落的形势,跑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拒绝,双方发生决裂。太平天国虽然把西方列强当做“洋兄弟,基督的子民”来对待,但是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直接配合清军镇压太平军,并组建“洋枪队”,在江浙和上海一带绞杀太平军。后来李鸿章、左宗棠在华东战场连连得手,并最终攻克苏州与外国侵略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李秀成有私心,锐意经营江浙。1856年,随着“天京事变”的爆发,太平天国不仅损失了无数的核心成员,更为严重的是经过此次事变,领导层内离心离德,互不信任,各自为政的情况十分突出。在朝内,洪秀全任用自己无能的同族兄弟——洪仁发、洪仁达等主持政局,排斥异性诸王。在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战功赫赫之时,调回少有人望的洪仁主持朝政,这不能不让异性王们寒心。在天京之外的各路将领更是怀有很大的私心,只顾经营自己的地盘,很少考虑到战略大局的需要,陈玉成和李秀成也不例外。当时太平军的两大主力分别由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领,陈玉成主要经略安徽与湖北,李秀成主要经略江、浙、沪等华东地区,他们各自为政,很少进行统一作战,也很少全力以赴的配合对方。1860年,洪秀全组织各路将领进行西征,会攻武汉,以期解救被清军围困的安庆城,保护天京的西大门。在此次西征中,李秀成走长江北岸,由江西进入湖北,攻打武昌西南面,最终与陈玉成会师武汉并将其拿下。李秀成所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武昌,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洪仁在给他的信中指出,他对长江上游"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是应负一定责任的。顺带说一下,李秀成对此次西征持消极态度还表现在他把精锐部队留在江浙一带,所率领的西征军很多都是临时招募而来,战斗力可想而知。他对江浙等繁华地区是如此的恋恋不舍,以至于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用来经营天浙省和苏福省,对于战略要地武汉、安庆等则不去全力争取,这其实就是重蹈南宋的灭亡之路,等到曾国荃拿下安庆之后,太平天国的灭亡速度就加快了。

曾国藩无反意,不另树旗帜。1864年,九帅曾国荃和湘军水师名将经过了两年多的激战终于攻破了天京,太平天国宣告灭亡。天京破城之时,李秀成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幼天王——洪天福贵,自己却因此而在方山被俘虏。话说,曾国藩在消灭太平军之后,湘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自己直接率领的直属部队也是十多万,势力达到了大清建国以来将领拥兵的最高峰。此时,他的部下诸如彭玉麟和曾国荃等也多次劝说曾国藩应该竖起反清的大旗,趁着大清摇摇欲坠、湘系人马十省九督抚的有利时机,直接挥师北上,同时利用李秀成的声望招降太平天国旧部,那么曾国藩取代大清王朝是迟早的事。李秀成在监狱中写《自述书》之时,也有意暗示曾国藩在东南自立为王,然后学习明太祖北伐,最终光复汉人的天下。由于种种原因,曾国藩并不愿意竖起反清的大旗,不愿意与自己的传统信念决裂,当然也是时局的不允许,曾国藩没有称帝,李秀成也就没有再利用的价值。最后为了保密的需要,《自述书》原稿被曾国藩运回湖南老家藏起来,对李秀成,曾国藩则违背了朝廷将其押往北京赴刑的旨意,擅自处死,一带英雄就此殒命。

李秀成,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堪称是近代中国史上不世出的人物,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天浙江省。对外则屡次击败外国侵略军,令“洋枪队”闻风丧胆,不敢直接与之对战。但是,领导人洪秀全不得力,毫无进取心,也听不进正确的建议以致错过无数次改变天国命运的机会;西方列强在签订《北京条约》之后,直接镇压太平天国,以致令李秀成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各路将领各自为主,自己又锐意经营江浙一带,以致对西征不热心,最终让天京西门户——安庆陷落,局势岌岌可危;曾国藩恪守理学信念,毫无取代大清之意,李秀成之才能已无用武之地。

梁启超在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玉成纵横长江上游,起台飓于豫、皖、湘、鄂;秀成出没长江下口,激涛浪于苏、杭、常、扬。及玉成既死,而洪秀全所倚为柱石者,秀成一人而已。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故安庆虽克复,而下游糜烂滋甚。自曾军合围雨花台之后,而于江苏地方及金陵方面之各战。使李鸿章、曾国答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誉者,惟李秀成之故。故语李鸿章者不可不知李秀成。"

编辑:桂史君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们请动动手指关注,谢谢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墓...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它并不是最早的职业,至少在它之前,还有掘墓人存在。没有了建造陵墓的工作,也就...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车间到田间... 新华社西安10月31日电 题:车间到田间,三秦大地涌新潮 古一平、郑昕、陈改 西安大唐不夜城勾勒盛唐...
原创 同... 在古代军营中,有一种奖惩措施,叫做“军令状”。这种做法要求武将出征前立下誓言,若未能完成任务,愿意自...
原创 清... 1983年夏天,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中。当天,施工队使用的挖掘机正在挖掘地基,忽然挖到了一...
原创 他... 清朝皇帝的儿子们中,相比之下,嘉庆的几个儿子知名度并不高。原因有二:一是嘉庆的儿子数量不多,仅有五个...
原创 霍...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是古代百姓渴望实现的公平理想。虽然有时贵族因犯错得到了与平民同样的惩罚,...
原创 唐... 在古代,每位君王身边总会有一个博通天文地理的人物。这些人不仅在历史上广泛存在,其中不少还被认为拥有神...
原创 汉... 张良的名字一直与汉初三杰的声誉紧密相连,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象征。然而,光环背后的张良,展现出来...
原创 吕... 《三国演义》是一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里面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果说要选出书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
原创 原... 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曾写过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大运河的感慨: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原创 一... 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用的比喻真是太形象了,他把西巴尔干国家渴望加入欧盟的过程,比作《等待戈多》这部戏。...
原创 哪... 引言 监狱制度是国家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障社会秩序与安全的关键手段。在中国的历史上,监狱制...
原创 康... 近日,作者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称“康熙自称为‘千古一帝’后,‘千古一帝’这个词就配不上朱元璋了。”那么...
原创 玉... 有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镇元大仙这么厉害,玉皇大帝却没有给他封个官职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玉皇大帝肯...
原创 太... 近代的中国饱受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的双重打击,清朝末期,国家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腐朽的封建...
原创 原... 唐朝的诗词、宋代的词、明清时期的小说,每个朝代的文学都有其独特的成就。相比于前几个朝代,清朝的文学成...
原创 封... 在《封神演义》中,纣王是故事中的大反派,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力量,能单手敌百人,因此深受父亲帝乙的宠...
原创 活...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中,多次与司马懿交锋。虽然诸葛亮在战场上往往占据主动,但因长期劳...
原创 梁... 梁山好汉的传说中,他们是勇猛的英雄,拥有超凡的战斗力和非凡的谋略。可是在历史上,实际情况可能与这些传...
原创 人...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为了晋升汉东副省长,可谓是费尽心机,但始终未能如愿。即便他的老师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