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持枪奔上战场——毛主席的春节故事
迪丽瓦拉
2025-07-07 15:02:50
0

大年初一,是老百姓走亲访友,拜年的第一天。

可是,1929年的大年初一,毛泽东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

他随后甚至拿起了平时很少拿的枪,奔赴战场,身先士卒,率军杀敌,赢得一场生死存亡的关键大捷。

一、文人军神。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宜春与湖南浏阳的交界处文家市会师。

毛泽东力排众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

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28日,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率领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毛泽东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龙市胜利会师。

会师后两军并为一军,改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

第4军有一万多人,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下辖三个师——第10师、第11师和第12师。

当时三位师长分别是朱德(兼任)、张子清、陈毅(兼任);参谋长由王尔琢担任并兼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

不久,由于第11师师长张子清在掩护朱德和陈德率领的部队上井冈山时,不幸受伤,而且伤情恶化,无法领导第11师(1930年5月,张子清的伤口急剧恶化,感染,遗憾牺牲,年仅28岁)。

于是,就由毛泽东兼任第11师师长。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都是做书记或者委员什么的,直接担任一支部队的军事长官,这还是第一次。

他感觉有点新鲜,在腰上挎了一把驳壳枪,还跟朱德开玩笑道:

“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现在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代不世出的军神,军神配枪,不是标配嘛。

可毛大师长很快就把驳壳枪交给警卫员,此后,他大半辈子都没怎么碰过枪。

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打心底里认为自己不是是一名军人。

他曾当众吐槽自己道:

“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笔杆子,不能动枪。”

呃,他说他没学过打仗的事,他觉得自己是个运笔杆子的文人,而不是动枪的军人。

二、撤离井冈山。

正当毛泽东、朱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

1928年6月30日,特派员杜修经带着上级两封信来到井冈山,要求红4军立即向湘南发展。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弄不好连家也回不了,因此,要求湖南省委重新讨论,慎重决定。

不久,湘军2个师向井冈山发起进攻,朱德、王尔琢、陈毅率28团和29团下山主动出击,进攻彬州。

结果,这一仗红四军损失惨重。

29团全团只剩副营长萧克带的一个连是完整的,加起来一共200余人;

28团也很惨,2营营长袁崇全叛变,拉走了6个连部队。

幸好6连连长李见林、党代表赵尔陆和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立场坚定,悄悄带回了4个连部队。

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和1营营长林彪率1营接着追袁崇全,王尔琢不幸中弹牺牲。

毛泽东连忙率部队下山接应,才稳住阵脚,但这次失败,给红4军带来严重打击。

要不是守山的31团,在团长朱云卿的指挥下,打了一个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井冈山都保不住了。

饶是如此,敌军乘虚而入,攻陷永新、莲花、宁冈,边界各县城及平原地区也沦为敌踞,根据地内被杀之人,被焚之屋,不计其数。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率领平江起义中组建的第五军和第四军在井冈山宁冈新城会师。

这极大的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实力,但也更让敌人对井冈山恨之入骨。

蒋介石随即调集湘赣两省6个旅合计18个团3万余人,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毛泽东作出判断,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井冈山已经无法固守,绝不能单纯的消极防守,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打击敌人,同时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红四军主力必须出击赣南,突破敌人的包围,转到敌后,拖住敌人的尾巴盘旋作战以解井冈山根据地之危。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袁文才、王佐、何长工、谭震林、陈正人等红4军、红5军及各边区部队领导,在柏露召开会议。

会议一致赞同毛泽东提出的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策略方针,实行“围魏救赵”,撤出井冈山,转战赣南的决定。

三、连遭重创。

很快,朱德、毛泽东、陈毅率红4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3600余人,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

红4军沿赣粤边界的深山老林行走,风餐露宿,处境十分艰难。

当时,红4军的战士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薄的军衣,阴雨不断,寒风萧索,伤病员很多,士气低落,沿途还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五战五败,屡次陷入险境。

当红4军行进至大余县时,与李文彬旅激烈交火时,红4军第28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后在转移途中牺牲。

红4军经历血战,边打边退,这才在安远县孔田镇摆脱了李文彬旅的夹击。

很快,红4军连夜向寻乌转移,结果又在寻乌吉潭圳下村,又遭到刘士毅的第7师两个团的偷袭,部队伤亡很大。

就连朱德的妻子伍若兰都受伤被俘(后在赣州英勇就义)。

而后在福建武平和江西会昌边境的罗塘,红4军再次遭到刘士毅部的阻击,损失惨重。

为摆脱敌人,红4军在向导的率领下专门走小路、走捷径。

经过武阳的连坑,翻山越岭来到云石山境内,又从沙洲坝、黄柏的小路直奔大柏地。

而敌人的追兵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被红4军远远甩在后面,拉开了将近半天的路程。

当部队行至沙洲坝乌石垅时,毛泽东派一支小分队突入瑞金城内侦察敌情,同时去邮局收集报纸,了解形势。

当时,贺子珍自告奋勇地要加入侦察小分队。朱德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他不想毛泽东重蹈覆辙,因此他出于对贺子珍的安全考虑,坚决不同意。

但是,毛泽东知道贺子珍的脾气,同意让她去了。

于是,朱德命令第31团第1营第2连连长张宗逊率部和贺子珍一起突入瑞金县城;

第28团则绕过县城继续向北,在黄柏待命;

特务营和独立营在县城周边策应,待小分队回来再一起撤离。

当时,驻守瑞金县城的是国民党福建省防军混成第2旅郭风鸣的一个营。

这个营本是土匪出身,被国民党收编的队伍,战斗力并不强,听说红军一来,他们就于是惊慌失措地卷起细软躲到城外去了。

这样一来,红军小分队兵不血刃就进入了瑞金县城。

贺子珍和张宗逊连忙去邮局找报纸,刚出门,就遇到了折返回来的敌人。

原来敌人在上级的强迫下,要夺回瑞金。

张宗逊立即指挥部队就地散开,边打边退。贺子珍在张宗逊等人掩护下,抱着报纸骑马往回返。

此时,毛泽东、朱德、陈毅正在距黄柏圩五华里的松林里休息,等待贺子珍他们回来。

猛然听到县城方向传来枪声,陈毅登上土坡向远处一望,发现几十个敌人正在追赶策马而来的贺子珍等人。

他立即带领30余人直扑敌军,张宗逊也带领小分队返身杀入敌阵,一举将敌人击溃。

直到这时,毛泽东和朱德在查阅报纸后才得知一路尾追而来的是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第7师的两个团,约2000余人。

不解决掉这支敌人,红4军就别想有安生日子过,刘士毅的部队就像是悬在半空的剑随时都能致红4军于死地。

四、伏击战。

1929年2月9日,这天正好是农历大年三十,

红4军行进到大柏地境内,军部命令部队在前庄进行休整。

毛泽东和朱德经过商量,觉得无论如何,得让红军战士们吃一顿饱饱的年夜饭。

他们喊来军需处长范树德,谈了自己的想法,范树德和十几个司务长讨论后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借食物做年夜饭。

当红4军抵达前村后,前村村民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全都躲到了山上。

村民们走得急,不少过年的鸡鸭鱼肉都没有带走,范树德将群众家中的食物收集起来,一一过秤,还打了欠条留在群众家中。

然后又杀了两头猪,一直忙活到了晚上,红军战士们终于吃到了饭菜,喝了点米酒,算是过了个年。

休整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往宁都方向开拔,并让第31团第3营去前面开路。

当第3营走到瑞金黄柏圩、隘前一带时,敌人第7师第1团,在团长肖致平等人率领下穷追不舍,也到了瑞金境内,两者相差不过3个多小时路程,情势很危急。

行军休息时,一些战士围拢到第3营党代表罗荣桓面前,说:

“天天被敌人撵着跑,这都年三十了,还要往哪里走?党代表,向上级反映反映,打一仗吧!不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们休想安生。”

罗荣桓同营长陈正春商量后,跟军部反映了战士们的意见,向上级请战。

听了罗荣桓等人的汇报,毛泽东、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顺应军心,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振军威。

两人考虑到,大柏地距瑞金城北30公里,其南端从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6公里的峡谷。两旁山高林密,一条曲径绕行谷底,直通宁都,是打伏击的极好场所。

于是,当即决定在大柏地打一场伏击战。

随即,毛泽东、朱德等人在王家祠堂,作出战斗部署:

1,第28团第2营为前哨营,在杏坑附近占领有利地形,掩护主力红军在大柏地的安全展开,然后撤至大柏地附近担任军预备队;

2,第28团第1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退路;

3,第28团第3营在牛寮坑东侧高地占领阵地,担任正面阻击任务;

4,第31团及军部特务营担任向敌右翼侧击的任务。

战斗部署一经参谋长朱云卿的宣布,战士们兴奋不已,群情激奋,都想憋着劲狠狠地收拾敌人一通。

五、大柏地之战。

1929年2月10日,下午两时左右,红4军和肖致平的先头部队在黄柏与大柏地的界山龙角山接上了火。

第2营营长萧克和营党代表胡世俭,奉命佯装败退,打一阵、退一阵,将敌人引入杏坑附近麻子坳红军布下的“口袋”。

但敌人似乎识破我军计谋,追了不远,旋即后退到县城。

朱德经过分析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敌人怕中计,估计明早敌人主力会全线追来。

毛泽东同意朱德的判断,随即命萧克继续在龙角山设伏,并命侦察人员深入县城附近监视敌人主力动向,一有情况,马上汇报。

红军主力除制高点留少数部队外,其他人下山休息,明天天亮前进入伏击阵地。

2月11日,大年初二,上午9时左右,敌人全部钻进了红军设的伏击圈。

当敌人进至杏坑北侧时,红军开始反击。

第28团第3营奉命由右翼迂回;第31团第3营奉命由左翼攻击。

不久,敌人继续向大柏地前进。

第28团第2营赶紧加入战斗,从正面攻击敌人;

第28团第3营迂回到杏坑南侧的茶亭岽,歼灭了敌军指挥所,截断了敌人的退路。

朱德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红军将士们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可以说,战斗进行到这,敌人完全被我军牵着鼻子走,我军达到了目的。

可惜,由于红4军装备差,子弹少,火力薄弱,很多战士甚至用空枪、用树枝、用石头和敌人展开生死搏斗,而敌军装备精良,第7师虽不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却是少有的精锐。

因此,我军占据优势,竟然没能拿下敌军,伏击战打成了拉锯战,逐渐出现僵持局面。

这个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

生死存亡关头,朱德指挥伏在半山坡作为总预备队的独立营和直属队向山下猛冲。

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拿起一把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身边的警卫排长受伤了,毛泽东仍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这是毛泽东少有的一幕,连他都持枪奔上了战场,可想而知,红4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

最终,在毛泽东、朱德身先士卒的率领下,红4军于正午时分全歼被围之敌,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大获全胜。

六、不朽诗篇。

毫不夸张的说,大柏地战斗是红4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场战斗,是一场条件最艰苦,状况最危险,搏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这年9月1日,陈毅在报告中热情洋溢、高度评价道:

“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1933年夏天,毛泽东故地重游,又一次来到大柏地。

当时正值午后,恰逢雨过天晴,群山苍翠欲滴,彩虹高悬于空。

毛泽东环顾四周,抚今追昔,摸着路边墙上的累累弹孔,想起4年前红军在这里拼死打伏击的场面。

他心潮澎湃,诗兴盎然,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结语、

大柏地一战,是红4军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使红4军摆脱了一路被敌人尾追的困局,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赢得了民心,为之后在赣南、闽西广大地区创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和广大红军将士,在最艰难的时刻,顽强地打了一场又一场胜战。

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

没有当年的鏖战,又怎么有更好看的今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即使是咸丰皇帝这个朝代算得上有儿子的,也只有一个同治皇帝。这个绝后的现象...
原创 陪... #深度好文计划#在这个竞争激烈、强者为王的时代,无数人怀揣梦想,拼搏向前,渴望获得成功。然而,真正能...
原创 从... 刘备是否刘邦的后代,这一问题可通过推算得出。刘备在起义时声称自己是汉室后裔,追溯到具体人物,他表示自...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五次统一战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原创 慈... 慈禧为什么可以掌握大清政权半个世纪,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推翻她呢?清朝的衰落和这位大清皇太后有直接关系,...
原创 清... 千年的豪族,千年的王朝,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否曾遇见过千年的风云变幻?回顾清代文人,他们怀揣万卷书,...
原创 从... 【从大富商到安汉将军:他倾力资助实力弱小的刘备,终获成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作为中山靖王...
原创 哲... 在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中,哲别作为成吉思汗的忠诚将领,是铁木真早期战争中的关键人物。他因射伤铁木真的爱...
原创 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一改上世纪贫困落后面貌,转眼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军事大国,当然,在这段...
地上、地下、水下 广东“四普”... 崔勇 普查现场散落着陶瓷碎片 ...
原创 卢... 传闻,北京卢沟桥的狮子是数不清的! 当然,对于这个说法,历史上不乏较真的人。 甚至连清朝时期的乾隆皇...
原创 世...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类文明史不过短短六千年,能创造出如此惊天的成就确实非常奇幻;要说人类文明史的见...
原创 “...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了中国历史典籍中燧人氏的传说,以及“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的发现过程,而中国...
德州机床厂旧址:运河工业文化发... “德州机床厂旧址”隶属于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德城区富源大街1489号,德州普利森高级技...
原创 林... 前言: 1955年林微因去世后,她的子孙现状如何呢?据了解子孙都不愿意使用姓梁,而她的曾孙女则成了众...
原创 欧... 【历史】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由于众多历史战争、事件以及刻意夸大和宣传,很多国家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原创 河...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句诗道出了人事沧桑,历史更迭的气象。...
历史上的今天,8月2日,199...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令入侵科威特,这引发了一场海湾危机,也就成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索。 ...
原创 江... 中国自古以来很注重家族传承的,尤其是对于姓氏更是重视,俗话说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在我国江西...
原创 梁... 啸聚山林、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身上的标签,根据以往梁山好汉的个人武力值和所向披靡的团队战绩,在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