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700万大军,为何突然选择要投降?揭秘日本投降的真实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7-08 08:03:48
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为什么会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其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些秘闻当中,美国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轴心国破碎,日本在二战战场节节失利

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由意大利,德国,日本组成。

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两年之后的五月,德国递交了投降书,所以二战后期,只有日本在苦苦坚持,始终不愿意投降。

1943年,意大利宣布投降之后,原本的轴心国只剩下了两个国家,这时候日本开始觉得有些吃力。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是消耗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本就不丰富,再加上相当一部分臣民都在参加对外战争,所以他们的资源大部分只能掠夺别的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日本当作冤大头的是中国。但是自从意大利退出二战开始,日本在东亚战场上节节失利,相当一部分兵力被中国军队挟制,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战场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时候,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硫磺岛海战和冲绳岛战役让日本一再尝到战争的苦果,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协约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反法西斯的潮流,这时候最大的法西斯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对相当一部分日本高层来说,投降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三国首脑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意在敦促日本投降,但是不少日本高层,却丝毫不把这个公告放在眼里。

虽然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虽然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几次大战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日本人认为,自己在国内还有700万将士,还有5000多架飞机,丝毫不缺从头再来的资本。

当然,除了自己的本国的势力之外,日本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苏联。

日本希望苏联能够按照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的规定,一方面保持中立,一方面帮助自己在各个国家之间调停,很显然日本要失望了。因为苏联早就悄悄和盟军站在了一起。

《波茨坦公告》能够颁布,苏联也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

《波茨坦公告》发布之后,日本高层吵得不可开交,有人主张认为国家已经经不起消耗了,还是赶快投降吧,有人却认为,难道要让大和民族说出投降两个字吗?这些人始终认为,“宁愿玉碎,不要投降”。

同时,日本还在国内主流报纸《朝日新闻》上公开表示,“《波茨坦公告》和雅尔塔宣言差不多。”这样的态度传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则被看作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人的言行在美国人看来,完全就是一种挑衅。于是没过多久,也就是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广岛的数十万居民,瞬息间便一同死亡。

此时距离美国研发出原子弹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所有人都知道原子弹威力大,但是这颗降落在广岛的原子弹,让所有人对原子弹的威力有了一个实际的认识。

日本的主战派默不作声,所有日本高层几乎都达成了一致:还是投降吧!

日本裕仁天皇的想法亦是如此。但是身为掌权者,他所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他希望苏联能够保下自己。被蒙在鼓里的裕仁天皇不知道,这时候苏联才没心情管他。美国投放原子弹之后的第二天,苏联也忍不住对日本宣战了。

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8月风暴”,苏联心里清楚,如果再不宣战,那苏联就没办法名正言顺的瓜分战后利益了。

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之后,“应不应该投降”的问题已经没必要讨论了,紧接而来的是关于“如何投降的问题”。

首相铃木贯太郎等人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同时必须附加“保证天皇地位”的条件,而日本另一高层则表示,还需要附加日本自行解除武装,自行审判战犯,盟军要承诺不占领日本本土等其他附加条件。

正当日本高层慌张讨论的时候,猝不及防之间,美国投掷了第二颗原子弹。

“有条件投降”

日本人不断美化战争,不断否认这段历史。另一方面,日本人又把自己认定成“原子弹的受害者”,甚至希望美国道歉。

虽然当时日本裕仁天皇表示接受无条件投降,但是善变的日本人当年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其中是否又有其他隐情呢?

1945年8月10日,日本高层经过紧张的商讨之后,首相铃木贯太郎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天皇,让天皇进行圣断。

裕仁天皇说了什么?如今没有任何实际证据支撑,但是根据相关人员的回忆,表示当时裕仁天皇最终表示,时间不允许日本继续负隅顽抗,因此,裕仁天皇决定投降。

清晨,日本外务省向盟国表示日本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必须要保证日本天皇的特权。

两天之后,盟军对日本的要求做了回应。

盟军的回复是这样说的:

从投降之日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力归属盟国最高指挥官,最终日本要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根据日本人民所自由表达出的意愿来建立新政府。

这样的答复表面上看,是向日本表明,将来不会废除天皇,只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皇的权利。

这样的回复影响了日本的判断,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正式投降。

但是熟悉《波茨坦公告》的读者都知道,《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日本军国主义必须要铲除,而日本战犯也必须交给国际法庭审判。盟军的回复很显然与《波茨坦公告》是相悖的。

日本天皇的地位崇高。他掌管着日本的军队。日本军队对外所有的侵略活动,必须要经过日本天皇的允许,换言之,日本天皇主导了日本所有的对外的侵略扩张。

这样的恶人如果不能得到审判,天理难容。

但是盟军的这个规定,却变相保护了日本天皇的利益。这背后的主导人,是和日本同样有着巨大矛盾的美国。

1945年8月14日,裕仁天皇向日本国民颁布了投降终止战争的诏书。

这份诏书很有意思,在这份诏书中,日本称自己的侵略行为是“为了自己生存和保持东南亚的安定”,而日本也只是表示自己接受了《波茨坦宣言》。至于《宣言》规定的投降,日本根本没有提及。

日本投降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事实告诉我们可能不是这样:日本的天皇制度得以保留,裕仁天皇的地位基本没有受到威胁,而全世界都在等待的“日本投降”,也变成了“日本军队投降”。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无条件投降”变成了有条件投降,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日本投降背后:美国的企图

从不投降到有条件的投降,日本高层进行了不短时间的讨论。

这段时间美国也没闲着,通过数据计算,美国人发现,仅仅是冲绳岛的一场战役,就让美军死伤惨重。如果日本人真的打算“玉碎”,那么美军至少要派遣600万军队上战场,这600万人当中,至少有50万失去性命,120万受伤,而战争的时间线可能也要拉长,战争时间或需要延长到1946年年底。

这样的伤亡代价美国人不愿承受,因此他只能想一个不需要流血的办法,此时日本人提出的有条件投降便正中了美国的下怀。

除了担心战争中的伤亡,不想让苏联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是日军的打算之一。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后的第三天,苏联火急火燎向日本宣战,苏联的实力也重回远东,随时准备出兵朝鲜、日本。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最终“帮助”日本完成了投降。

日本投降之前,军队秘密烧毁了许多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是日本人罪行的证明,日本法西斯在行军过程中所施行的毒气战、细菌战的等罪行资料,都被大火焚毁。

以我们国家为例,日本在撤出之前将许多毒气弹、炸弹就地掩埋,时间久了弹壳被腐蚀,不少毒液流出,对我们国家的老百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美国变相接手了日本,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根据地,对于日本的种种违反受降规定的协议,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然,有时候美国也会成为日本的帮凶。

在美国投放原子弹之前,总统杜鲁门曾带领美国军方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原子弹的投掷目标。

经过讨论,最终委员会列出了京都、广岛等三座城市。这三座城市当中,京都是最理想的打击地点。

一是因为这里地形开阔,有利于技术人员判断原子弹的效果,二是因为京都拥有完成的军事设施,又是日本的千年古都。

但是美国思前想后,却最终放弃了打击京都。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称京都对日本意义非凡,一旦打击了京都,日本人将“永远不会原谅美国”,以后美国在想借助日本在东亚生事,那将会难上加难。

杜鲁门认为这个理由十分充分,于是与临时委员会协商,将京都删除,加上了小仓和长崎。

后来小仓因为天气恶劣幸免于难,长崎成为被核打击的第二个目标。

日本的受降书中曾明确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事工业,当时日本本土的几百家军事工厂,按照协定,应当分配给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可是后来美国却将他所掌握的军事工业秘密转给日本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和日本政府又有秘密联系。很明显,美国这是在变相扶持日本人发展重工业,最终目的还是让自己获利。

美国在二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后来日本突袭珍珠港,才让美国加入了战争。战后利益分配,美国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反观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和德国先后投降,希特勒用自杀变相偿还了血债,日本天皇却逃过一劫。

但是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又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譬如德国不避讳自己的罪行,也曾因为自己的过错道歉,反观日本,却想尽办法抹除历史上的罪行!

天理昭彰,无论日本如何美化,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罪行,早就在史书上被记上一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顶梁柱之一,他几乎集中了所有武将的优点。他不仅英姿飒爽、勇猛无比,还极富智...
原创 曹... 作者:林淼 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然而,正如古语所说:“乱世出英雄”,...
原创 6... 1433年6月29日,62岁的郑和因病在印度古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明朝皇帝朱瞻基悲痛欲绝,亲自指...
原创 咸... 咸丰年间,清政府如何认识和处理东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咸丰帝登基时,距鸦片...
原创 南... 南宋与金国的仇恨深深植根于历史的痛苦之中,特别是在靖康之耻之后,南宋的复仇手段可谓是极为残酷。为了彻...
原创 当... 文章改写: 声明:本文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见解撰写,所有参考文献及截图已标注于文末,请知悉。 华佗是...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历时近三百年,历经十二位帝王。清朝的创立始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建国...
从工艺象征到等级式微,再探唐代... 唐代冠饰,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志。在那个国力强盛、文化交融的时代,冠饰承载的意义远超装饰本身。它...
原创 刘... 汉末三国之际,朝廷与各地的刺史、太守,一般都具有两种特点,要么能够征战沙场,要么拥有极高的声望,毕竟...
原创 拜... 其一:从赵云的汉水之战说起 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是因刘备斩杀了夏侯渊而获胜的吗?根本就不是。须知在...
原创 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么一个人,虽然不像孙中山、蒋介石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名字却跟这两位大人物紧紧绑在...
原创 四... 四川兵工厂之二:性能落后且质量堪忧的四川机器局 自1877年起,丁宝桢在担任四川总督后创办了四川机...
原创 长... 一个叫“江”,一个叫“河”,长江和黄河这两位老大哥,名字听着像亲戚,其实背后差了好几千年文化。这事儿...
江苏扬州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 中新网扬州6月14日电(朱晓颖 崔佳明)13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扬州市宣传展示活动在扬...
原创 印... 英国对泰米尔人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那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南印度建立殖民地...
原创 三... 袁绍,出身东汉末年的豪门望族汝南袁氏,祖上曾经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举起讨贼的...
原创 历... 亡国之君,在古代历史中并不少见,毕竟古代的政权更替频繁,王朝更替层出不穷。但每一位亡国之君的命运各异...
原创 曹... 在古代华夏的广袤大地上,时局动荡,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建安13年,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浮现了一段...
原创 9... 1977年9月,蒋纬国的去世宣告了“蒋家王朝”的彻底结束。从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之交,蒋介石、...
原创 卡... 欧洲人的皮肤颜色通常是什么? 答案是白色,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知道。 然而,事实上,在这个白人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