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北宋的功臣想要善终的难度是简单级别,唐朝开国功臣善终的难度是一般级别,那明朝开国功臣善终的难度一定是地狱级别的。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要先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活下去,然后从朱元璋几乎一个不放的功臣大清洗中幸免,再活过建文年间的动荡和永乐皇帝的大屠杀。明朝三代皇帝下来,功臣簿上有名字的,几乎死绝了。
然而,郭英,这个并不算太出名的明朝开国功臣,却一次次从危难中幸免,奇迹般的实现善终。郭英到底做了什么,让他可以成为这个“幸运儿”呢?
郭英,祖籍山东巨野,后来迁到濠州,也就是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所以郭英和朱元璋还是同乡。
关于郭英投靠朱元璋有一个故事,说朱元璋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路过郭家。郭善甫很会相人,他见朱元璋面相非凡,将来一定贵不可言,于是连忙让儿子郭英和郭兴都跟随朱元璋,并将女儿也送给朱元璋。
不过,郭英投靠朱元璋的真正原因,恐怕并不是父亲的相面。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起兵攻占濠州,郭英和兄长郭兴都在郭子兴帐下任职。后来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并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平步青云。郭英兄弟二人见朱元璋作战英勇,富有谋略,跟着他将来有前途,所以投到朱元璋的麾下。郭英身高七尺有余,长相威武,有勇有谋,还善于骑射,朱元璋如获至宝,让他担任亲兵,跟在自己身边。
朱元璋在濠州时的部下是他真正的老班底,而这个时候郭英就已经是他的亲兵,朱元璋对其信任程度可想而知。
郭英为报朱元璋知遇之恩,拼死为朱元璋作战,他先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县等地,后又参与了鄱阳湖大战,屡立战功。这一战中郭英身负重伤,但他坚持不退,率军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立下大功。
鄱阳湖水战结束后,朱元璋率军攻打武昌,陈友谅部将陈同佥率军突袭,重伤未愈的郭英率军前往,将其斩杀。看着负伤的郭英提着敌人首级来见自己时,朱元璋大为感动,连忙将郭英搀扶起来。
灭亡陈友谅后,郭英随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郭英是朱元璋的亲兵出身,但他的眼界和能力可比大将军。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计策,引诱元军出城,设伏兵大败元军,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朝亲王。攻打太原王保保部时,郭英向常遇春请命,带着十几个骑兵潜入王保保数万人驻扎的大营。夜深时,郭英率人纵火并点燃火炮,王保保部陷入大乱,常遇春率军突入,大败王保保。
北定中原后,郭英又先后随傅友德平定云南,西川等地,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定侯。朱元璋对郭英十分信任,洪武十八年他让郭英镇守辽东,洪武二十年又封郭英为征虏右副将军,攻打纳哈出。郭英得胜回京后,朱元璋立即让郭英接手执掌宫廷的禁军。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猜疑心其实已经很重了,但他却放心将禁军交给郭英掌管,这是为何?
郭英能够得到朱元璋的无条件信任,一方面是因为他郭家两个儿子都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其兄郭兴为朱元璋殚精竭虑而死,其妹妹郭氏又是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另一方面,郭英本人的谨慎小心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明朝开国后,不少功臣仗着功劳,贪赃枉法,擅权结党,为祸百姓又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皇权,可是郭英却和他们完全不同。由于郭宁妃的缘故,朱元璋对郭英的厚待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但郭英不仅没有因此恃宠而骄,反而愈发谨慎谦虚。郭英从朱元璋的亲兵,到禁卫军统领,侍奉朱元璋四十年,从未向朱元璋要过一寸地,一文钱。
朱元璋曾问郭英其他大臣都置办田产,为何你不置办,郭英回答说:“臣本布衣,仰仗着皇帝的恩宠得到了封爵,子孙也足够富足了,哪敢有奢侈的心呢?”朱元璋听完感慨说:“朝中大臣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可惜他们办不到。”
这一声叹息体现了朱元璋对其他大臣的不满,也体现了朱元璋对郭英的信任和感动。
正因为郭英谨小慎微,不贪赃枉法,不去结党营私,待人宽厚,最为重要的是,他忠于朱元璋,从来不做逾越规矩的事情,所以朱元璋清洗了一大批功臣,但从没有对郭英下手。有御史大臣弹劾郭英,朱元璋也不治郭英的罪。
朱元璋善待郭英,可能还有一个目的,他信任郭英,而郭英又对年轻的建文皇帝没有威胁,所以他想把郭英留给建文帝。
靖难之役时,郭英确实出了力,他和耿炳文一起讨伐燕王朱棣,只可惜一战失利,建文帝就换上了李景隆这个蠢材。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清洗了一大批建文旧臣,但郭英因为旧时的礼遇,加上他在朝中人缘又好,大家都为他说话,所以朱棣没有杀他,只是将他罢官回家。
不过,这一次失败仍对郭英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已是接近七十岁的高龄,没有完成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新朝下又没有他的位置,他怎能不郁闷。所以,永乐元年,郭英就在家中病逝了。
然而,郭英和战死沙场,被朱元璋所杀,被朱棣所杀的功臣们相比,已经足够幸运,他死后,朱棣还赐他营国公封爵,谥号“威襄”。
郭英能够躲过一个又一个政治风波,一直活到永乐朝,凭借的正是他低调谦虚,谨慎小心的性格,他不贪恋权力,不贪图功名,不恃宠而骄,所以,他才能在一众功臣中成为极少数善终之人。
参考资料:
《明史》
《三世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