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历史往昔,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扩充自己的国土,或者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基本都是靠战争武力来解决。
就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他平定天下之后发现,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岛国。
有着很大的威胁力,于是他便生出想要灭掉日本的想法。
但当朱元璋将这个想法公之于众时,却被刘伯温拒绝了,他当时说出的话,至今为止仍让人深思。胸怀大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朱元璋便是这样,在他当上皇帝之前,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甚至在鬼门关之间来回徘徊。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里,因为家中孩子众多,所以他的到来,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勉强算幸福。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夺走了朱元璋的双亲。
为了活下去,他只能到寺庙当和尚,过起了僧人的生活。
朱元璋本以为自己会在寺庙里度过余生,可是上天又与他开起了玩笑。
灾民众多,寺庙里面的人已经达到饱和,于是便将一些和尚赶出了寺庙。
而朱元璋就在其中,离开了寺庙,朱元璋再次无处可去,便不得不靠乞讨维持自己的生命。
这样凄苦的日子,并没有磨灭朱元璋的意志,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他始终坚信自己会有熬出头的一天。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
此后,他便不断的努力,无论任何事情都让自己做到最好。
自身的天赋,加上朱元璋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很快得到了赏识,步步高升。
最后,凭借自己的本领和人脉,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手段狠绝
一个出生寒门,且经历如此坎坷的人,能够坐上皇帝的位置,必定是有些手段在的。
就比如朱元璋从参军到登基的路上,有三场硬仗,让后人唏嘘不已。
最著名的一场,便是朱元璋打陈友谅,因为朱元璋是后组军队,实力及人数都不及陈友谅,但他仍想与其争夺地盘。
而后陈友谅发怒,率领六十万水军,抱着必胜的决心攻打朱元璋,而此时的朱元璋的部下只有20万人。
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必输无疑时,朱元璋能够利用小船收放自如的特点,成功的战胜陈友谅。
这样一番境地朱元璋都能逆转,可见他的骁勇善战和聪慧过人。
而朱元璋的治国方式,也可以说是狠到让人咋舌。
就比如“重典治国”政策,朱元璋认为用严峻的刑罚来治理国家,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手段。
死了人,见了血,便会让民众感到非常的恐惧,一旦害怕百姓们自然而然的不敢触碰雷池,效果非常明显。
由此便可以看出,朱元璋想要得到的东西,便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夺,但凡有人触碰到他的利益,他也会不惜一切的毁掉。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杀伐狠绝的人,却下了一道诏书,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刘伯温的劝诫
关于日本与中国的渊源,据说从秦朝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时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于是便派遣以徐福为首的大批人马,去岛上求药,而日本正是那时所建。
事实是否是这样,已经无法得到证实。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向中国借鉴的。
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四壁围海,所以他们最开始便是依海而生,物资非常的匮乏。
然而他们为了改善现状,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出这片土地,去学习其他地方的技术。
经过一番斟酌,日本将目光伸向了中国。
他们便先后派遣多人来学习中国的文化,耕种技巧等等。
经过日本不懈的抄袭努力,没过多久,他们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甚至能够独挡一面。
然而人有些时候是贪心的,当日本取得了成绩以后便开始飘飘然,越来越不将中国放在眼里。
甚至连表面附属国的称号,也不想维持了。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按理来说附属国应当派使者过来朝贡的,但是日本并没有这么做。
这个行为瞬间惹火了朱元璋,于是他便有了想要除掉日本的这个想法。
朱元璋向来是个行动派,没过多久他就将这个想法,带到了朝堂之上。
但是当大臣刘伯温听到朱元璋这个想法之后,立即对他进行了劝阻,并且理由非常的充分。
他认为明朝刚刚建立,方方面面的根基都不稳固。
而且百姓们也是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这个时候派兵去攻打日本,只能是两败俱伤。
况且日本是个岛国,想要到达那里,必须要漂洋过海,中途损伤的财力以及人力,将会数不胜数。
一旦开火,必是持久之战。
而且在战争当中,受伤的只是英勇的士兵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没有民了哪里还有国?
朱元璋在听了刘伯温的劝诫之后恍然大悟,日本的实力并不弱。
如果自己真的在气头上攻打了日本,那么可能会付出代价。
在思来想去之后,朱元璋为了警告自己以及后代的子孙,特意列下了诏书,将日本列为十几个不征之国之一。结语
刘伯温劝诫朱元璋主要的思想便是,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战争给百姓们带来的伤害。
他的这个想法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甚至非常超前。
不仅仅是当时,刘伯温的这个想法,放到现在也是非常实用的。
因为战争无眼,只有实现了和平,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富足安康。
而我们更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不要因为一时兴起,造成无法逆转的后果。
而对于一直野心勃勃的日本,我们务必警惕,切莫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