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周恩来因病去世,毛泽东审阅悼词后,批注:加上最亲密三个字
迪丽瓦拉
2025-07-09 18:04:10
0

前言

如果说伯牙子期是一对千古至交的典范,那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是现如今情比金坚的楷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出了多少英雄志士的离别之苦,毛主席和周总理是彼此间最忠诚的战友,然而人有悲欢离别,周总理因病去世,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潸然泪下。

在开总理追悼大会前一天,毛主席让张玉凤将总理的悼词拿来给他看看。毛主席看完之后认为悼词不妥,亲自加上了三个字。

深情厚意

毛主席和周总理相识于北伐战争时期,当时的周总理还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众多的黄埔将领都是他的学生,而毛主席宣传部的代理部长。随后因为国共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毛主席和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毛主席赶赴重庆开始谈判,周总理放心不下就亲自跟随。既然是谈判就少不了喝酒,从国民党到各民主党派都多次宴请毛主席,而且每次宴会上,很多人都会簇拥上前,争抢着给毛主席敬酒。

在那段时间周总理总是与毛主席形影不离,在宴会上也不例外,周总理总是会贴着毛主席坐着,谈话的时候主动向后退却让主席在前,当有人敬酒时他又抢在前面,将自己的半个身子挡在酒杯面前说:“主席酒量有限,我来代劳。”

其实并不是主席酒量不好,而是周总理事事为主席考虑,因为远在重庆,国民党中有着张治中将军这样子真的敬重毛主席的爱国将领,也有像戴笠这样子的特工奸细,周总理为毛主席挡酒,一是为了主席的身体;二是为了保护主席安全,不被他人迫害。

可是这些国民党人形形色色,鱼龙混杂。就有人两杯酒下了肚子后开始劝主席喝酒了。有人说:“毛先生。这一次重庆谈判比以往顺利多了,为了我们能早日达成协议,干杯!”

对此周总理始终是挡在毛主席的前面,随着一杯杯的浪潮涌入肚中,可是还是有人希望能和毛主席喝酒,此时的周总理顿时满面红光,显得更加神采奕奕,周总理跨步上前用自己文雅的声音说道:“我们不是赌酒,让我们为了友谊干杯,不能强人所难。”说完自己就连干三杯,至此为毛主席解了围,这时有个记者说:“唉,一个周恩来打败一个国民党啊!”

在这期间中国的局势瞬息万变,但毛周二人还是通过共同的理想、相互的配合,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在建国后两人并没有因此渐行渐远,两位伟人心无芥蒂,互相尊重着对方。

1961年的江西庐江,此时恰逢八一起义的34周年,因此庐山的一家剧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晚会,而在演出当晚毛主席也来到了剧场。

毛主席刚一下车就跑去问剧场人员:“小同志,问你个事情,周总理来了吗?”

这个工作人员见毛主席如此的和蔼可亲也没有紧张,如实地说道:“主席!总理已经来了,现在到外面散步了,没有进去。”

毛主席听到周总理没有进去就明白了,周总理是在等他,没有进去,毛主席也没有着急,他搬了个小凳子,一下子做到了门口等待周总理。

可是庐江身处山上,晚上的风一吹就冷,周围人就劝毛主席说:“主席啊,这晚上山里很凉,您要不去剧场里面等着吧。”

毛主席见到此人很是贴心,就笑地回道:“没有关系的,周总理还没有来,我坐在这里等等他,你先进去吧。”

接着,毛主席就和门口的工作人员随意聊天,不一会就聊到了八一起义,主席问道:“小小同志啊,你知不知道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庆祝吗?”

那个小同志抢着回道:“我当然知道,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毛主席不紧不慢地问道:“那你知道八一起义是谁指挥的吗?”

这个小同志顿时就有点尴尬了,因为在当时,并没有对八一起义的领导人做过多的宣传,这个小同志一下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毛主席也没有着急,他哈哈大笑:“八一起义的领导人,就是周总理啊!”

这小同志很是惊讶,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周总理都是一个儒雅随和的文人,没想到他还能领导军队,做八一起义的领导人。

毛主席看着小同志的惊讶,就接着说:“八一起义很了不起啊!他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我们如今的军队也是由这支军队发展过来的。”

说道这里,毛主席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情,他对着全场的同志们说道:“我们应该永远地牢记历史,领导八一起义的周总理和其他的同志都是功臣,我们要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到自豪。”

顿时在剧场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散步的周总理也走了过来,抵达了剧场门口,毛主席看见周总理这才站了起来,和周总理握紧双手走入剧场之中。

当然,周毛二人是相互尊重成全的,周总理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他虽然是八一起义的领导人但并没有将次大肆宣传,反倒是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着力进行突出。

《东方红》这一歌舞剧在我国有着里程碑式的标志,这是由周总理参与创作的大作,这部剧将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演绎了出来,可是,对于自己领导的八一起义却是以画外音用来概括了一下,主要把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凸显了出来。

当然,毛主席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曾经有人提出将建军节设定为秋收起义的时候,毛主席听到后怒斥地说:“乱说话,八一起义在前、秋收起义在后,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960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前往湖南长沙视察情况,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们二人被邀请参加了一场联合会,然而,这联合会开到一半却发生了意外,只见周围的灯光都熄灭了下来,人也只能看见黑色了,原来是停电了。

当时在毛主席身边的是他的秘书谢静宜,在停电的一刹那,谢静宜就感觉到身边有动静,而且速度很快,自己就有点慌乱,但电力很快就恢复了,这时谢静宜发现周总理正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毛主席。

原来,刚才谢静宜身边的动静就是周总理,他灯熄灭之前周总理就一直注视着主席,在灯熄灭后周总理迅速冲到了主席面前,为他抵挡可能到来的危险。

谢静宜感慨地说:“主席和总理之间的情感就体现在细节之中,如果没有真的感情是没办法做到的。”

最后的时光

1973年,毛主席的视力快速下降,这对于这个热爱读书、写文章的人来说,视力的下降让他有诸多的不便,由于长时间地接待外宾,摄影灯的曝光让他的眼疾出现了加重,周总理对此十分地关注。

周总理将杜修贤等摄影人员召集在一起,对着他们指示到:“毛主席的外事活动要控制在3分钟内,时间一到就要关灯。”可是就算是如此安排,毛主席的眼睛依然在持续变差,以至于毛主席工作的时候只能让别人代读。

周总理得知消息后非常的着急,他快速地组织起眼科专家会诊,还将跟随自己多年的眼镜送给了毛主席。跟随眼镜的还有一封信,信中写道:

“这眼镜是我多年佩戴中较为合适的一副,现在我将他送给主席试戴,如果感觉到不适,告诉我,我给主席重配。”

1974年6月1日,周总理住到了解放军305医院,在住院前周总理还专门让人把他弄到离工作近的医院。虽然周总理因病住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在《周恩来年谱》中对周总理的工作进行了记录:

1974年1月至5月期间,周恩来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此外,从3月中旬到5月底的两个半月内,除日常工作外,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

但也因此,周总理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在住院期间周总理的病情得到了恶化。周总理的病情让毛主席很是牵挂,每到能见到周总理的时候,主席就会主动过来询问他的病情。周总理也知道主席对自己很是关心,也会给主席汇报自己的近况。

当年年底正是四大筹备期间,毛主席此时也在患病疗养,当时的毛主席不过有心脏疾病,眼睛也出现了白内障,不能长时间工作。有一次邓小平到长沙见毛主席,毛主席专门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询问,在邓小平出发前主席特别的提到:“稿子不能长啊!总理站不了这么长时间。”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也不好,为此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定制了一个沙发,毛主席看到沙发后立即说道:“恩来的身体也不好,他现在一定需要。”随后安排人员给周总理送了一个过去。

接待外宾一般都是总理的工作,在周总理养病期间,毛主席忍着病重接见外宾,因为这样子才能让周总理得到一丝丝的休息。

为了让毛主席不要太担忧,周总理写信汇报病情时说:“自信尚能经受治疗,请主席放心。”

1975年7月,毛主席将要进行左眼的白内障手术,此时的周总理已经被癌症折磨了三年了。他自己前前后后动了多次手术,自然懂得痛苦。周总理强行忍着病痛来到了手术现场。工作人员见他来到现场问道:“总理你也生着病了,就不要来了。”周总理笑着回答道:“我的病不要紧,现在以主席的健康为主。”直到手术结束后,周总理才肯离去。

终有一别

1975年开始,周总理就进入了随时昏迷的状态,此时的他已经处于病危之中,医疗组的专家认为周总理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医疗组将此事汇报给了党中央,又对周总理的爱妻邓颖超作了汇报,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心理准备。

但是医疗组的专家并没有放弃,周总理24小时被各科著名专家守护,方便24小时监视起病情的发展。为了能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工作,医疗组召集了警卫和工作人员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并列出了五点要求:

第一,一旦需要抢救时,警卫人员和全体医疗组要第一时间赶到病房;

第二,要迅速的报告给党中央和邓颖超;

第三,要定期清理周总理床边的杂物,不能让他们妨碍了抢救工作的进行。

第四,尽量保持病人的休息,一般时间,不是必要的人不能进入病房。对有重要事务的人员要提前确定名单。同时任何人在进入病房前都要穿隔离服,减少密切的接触。

第五,保持病房的洁净,减少细菌的污染,防止周总理出现感染从而加重病情等。

可以说,全医院的人都将目光锁定在周总理的身上,要尽可能的为周总理延长生命。

1976年1月5日,周总理接受了人生中最后的手术,在这之后,周总理陷入了昏迷。在离别前的一天,周总理醒了过来,他叫住身旁的医疗专家说道: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他们更需要你们。”

但是天不随人愿,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还是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邓颖超得知噩耗后第一时间来到医院,面对难以接受的事实,她亲吻了周总理的额头,她哭泣地说道:“恩来啊!恩来,你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上午11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陆续来到医院,邓颖超当着他们的面说出了周总理生前的三个要求:

一、骨灰不保留;二、后事不能特殊处理,这方面不能搞特权;三、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要告别仪式。

可是邓颖超刚说完,李先念就反对道:“邓大姐,追悼会必须开!不开没办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啊!”李先念的反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大家还是觉得追悼会是要开的,至于第一个条件需要上报给毛主席,让主席决断。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询问自己有没有听错,当得知肯定的回答后一句话也没有说,闭上了双眼。作为护士的孟锦云当时就在身旁,此时的她并不知道主席的心情,她只能看到主席的眼眶中滚出了泪珠……

在周总理追悼大会的前一天,主席让孟锦云让机要秘书张玉凤喊了过来,张玉凤到了之后,主席用微弱的声音说:“把悼词拿过来给我看看。”

由于当时主席的身体不好,张玉凤就将3000字的悼词念给了主席听。主席听到“毛泽东同志的战友”时,毛主席立刻喊停,之后说道:“加上三个字,把‘最亲密’三个字加上。”

说完之后,主席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当场泪如泉涌。

这句悼词就这样子成为了“毛泽东同志最亲密的战友”。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特别想要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根据张玉凤回忆,当时的主席不断地询问总理的追悼会是否开始,但是他们都明白,主席没办法参加此次追悼会。

有一次张玉凤就询问毛主席:“您要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毛主席沉默了一会,随即用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伤心地说道:“我走不动了。”然而事实就是这般的残酷,这两位红色的巨人为了新中国贡献出了所有,他们的身体也是这样的。

张玉凤敢直接询问毛主席,但是也有不敢问主席而问其他人的,孟锦云为此专门询问汪东兴这件事情,汪东兴想了想回答道:“政治局没有通知主席参加追悼会,你们也不要问主席要不要参加了。”

而中央政治局也是出于毛主席的身体原因并没有邀请他参加追悼会。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现场有5000名代表参加,邓小平亲自阅读悼词,毛主席派人送过去了花圈,并没有亲自出席追悼会,而是派遣张耀祠代表他出席。当天晚上,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发现,毛主席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流着泪水,他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送别这个最亲密的战友。

在周总理病逝后的八个月后,毛主席也离开了他所奉献一生的人民。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8日,毛泽东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群众涌入北京,为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送别。

一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着屈辱与痛苦,正是毛主席与周总理共同领导我们走出泥泞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战,百年的耻辱一扫而光,现在带领中国走出黑暗的伟人已经逝去,但中国人民必然永远怀念着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死,是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吗?不,这恰恰是萧何并不矛盾、前后一致的行...
原创 他... “奋起千钧棒,砸烂耿金章”,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海街头,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耿金章,是四人帮“王洪...
原创 东...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而在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前朝皇室几乎无一例外均被彻底清洗。 引领这种...
原创 关... 关羽,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传奇武将,他的生平充满了忠诚与悲剧的故事,至今仍然深受作者和世人的喜爱。其中,...
意大利考古专家:意中世界文化遗... 多名意大利考古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和中国应继续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合作,帮助两...
原创 南... 南北分治:齐主挈冯淑妃出猎,周主下令两次退兵 既入齐境,周主即下令军中,禁止伐树践禾,违令即斩。进...
原创 1... 1963年12月-1964年2月,周总理受邀访问非洲十国。 就在访问加纳前一个星期,加纳总统恩克鲁...
原创 教...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烟云中,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巅峰代表——朱熹,可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擘。他...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个身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绝对够得上智慧超群,无人能及了。 而且...
原创 关... 自白衣渡江后,蜀汉集团不但失去战略要地荆州,连大将军关云长也身首异处,荆州一战不可谓不惨烈。关羽败走...
修旧如故,周公馆重新面向公众开... 今年是周恩来 总理诞辰126周年 周恩来的一生与 上海有着特殊的联结 位于黄浦区思南路73号的 一幢...
原创 一... 一、董卓军事集团的形成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据《后汉书》记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
一个人 一个故事 看孔雀河数十... 摄于1974年的库尔勒市人民商场及大十字旧址。左起为人民商场、团结市场、供销社、青年照相馆。孙国际 ...
原创 柏... 在柏林战役爆发时,德国还能够调动数百万的军队。苏联如果不能迅速攻占柏林,希特勒可能会调动更多的部队增...
原创 大... 大唐王朝兴衰近三百年,期间涌现了八位皇后,她们的命运坎坷,几乎无一善终。 在历史长河中,皇后的地位...
南朝鲜已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197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成都部队某团理论骨干朝气蓬勃 刻苦学习革命理论 宣讲儒法斗争历...
原创 他... 他让红六军团损失过半,因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去世后被我军敬重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创 美... #优质作者榜#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强国,至今为止中国还不能超越其强大。 但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
原创 西...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延安,我军当时在陕北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仅2.6万余人...
原创 志...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在战争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