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太平天国几十万人被灭了?而辛亥革命几万人却推翻了清王朝
迪丽瓦拉
2025-07-09 18:33:39
0

引言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绕不开这样两个命题,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个作为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一个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个看似有并蒂连理的联系,结果悬于云泥两端。

单以成败而论,太平天国几十万人最终被戬灭,天京陷落;而辛亥革命仅靠几万人便推翻了清王朝,终结了君主专制在中华的根蒂,那么造成这样如此巨大的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近代中国的大变动示意图)

一、客观环境的必由限制

首先二者的历史背景就不一样,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总体而言,不论是高层当轴者,还是底层的平头老百姓都尚未对清廷失去信心。

而辛亥革命的时代主题就不一样了,“旧俗之俱在,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去之”,这是当年《民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可以说,经过清廷几次自救和改革的失败,人们对清廷统治普遍失望,先前康梁鼓吹的开明君主制已经丧失人心,“革命”的呼号已经歘然欲伸。

(近代中国)

当然,仅仅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归因于一个模糊的时代主题显然有失公允,毕竟太平天国全盛时期也是夺占了清朝半壁江山,而革命军低谷期也有被围剿失利的情况。

毛主席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不论何时,敌我力量的对比之于战局而言都是举重若轻,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平天国和革命军之所以成败异变,也是由于所面对的清政府的力量不在一个量级。

太平天国时期,清朝业已没落,他所赖以起家的“八旗”、“绿营”等军队也早已废弛,这为太平军的早期突围打开了缺口。

(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然而,积年累月的王朝经营总归还有点家底,几百年的入主中原也教会了满人“以华制华”的诡道。很快,随着汉人地主阶级受到重用,淮军、湘军的异军突起,太平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扳倒粉碎。

移步到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的生力已是衰弱到了极点,国家元气也因为接二连三的外国侵略而耗竭。

墙倒众人推,李鸿章等清室重臣的离去也使得清廷丧失支柱,大厦将倾,而新上台的北洋军阀也心怀贰心。至此,清廷已无力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革命”的爆发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辛亥革命)

二、主观能动性的差距

天行有常,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如果因为敌人体量窄小便能成功,那么曹魏早该代汉行使天命;如果因为敌人力量强大便注定要失败,那么红旗也不会插在新世界上,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撇去客观的无法控制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除却时代背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也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太平军领导集体的政治能力比起革命家们而言可谓是弗如远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农民起义军,太平军的领导集团大多出身微末,破窠大字不识几个,这也就导致太平军空会凭着一股狠劲乱窜,打仗也是凭感觉,甚至有过丢下打赢的城池不要转而挑起新战端的经历。

(太平军)

此外,统治阶层也是内讧不断,越级指挥、拥兵自重的现象频发。到后期,甚至出现韦昌辉负气出走、东王逼宫天王的戏码,而就在刚立国时,洪秀全等人就不断物色选妃,大兴土木,腐败、奢侈的风气弥漫在太平天国的始终。

反观革命军,这样的情况就大为改善,接受过文化熏陶和西方先进思想的革命家先辈们的格局比太平军大的多,在武昌起义消息外泄后,新兵工程营的战士们也没有作鸟兽散,而是选择了英勇斗争。

另一不同的是,二者的指导思想也大相径庭,太平天国方面,虽然诞生过《资政新篇》这种超时代的政治构想,但太平天国的行动纲领主要还是朴实的小农思想,与传统的农民运动并无二致。

(孙中山与其革命同盟)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地,是革命家们系统研究了西方立法与民主,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五权分立”,当然“平均地权,恢复中华”的口号也比“天下一家”来的更加实际。

三、阶级—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有的只讲立场、不讲是非,无疑都是在耍流氓,只要存在一个预设立场,都会陷入圈地自萌的死胡同,摆事实才是讲道理的最好武器。

从客观上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处境不如辛亥革命,“乱匪”的定位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吸引流民等下层民众,无力吸纳更多先进阶级;而之于辛亥革命,“革命”的定位为他们吸引来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社会报纸上铺天的宣传也为他们举事廓清了舆论压力。

(民国)

从主观上来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卑弱短视,思想落伍,无法指导太平军长远斗争;而辛亥革命的先辈们胸怀天下,眼界博大,西方泊来的先进思想也为他们的行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从本质上来说,二者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历史也多次向我们昭明,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的思想武器,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而资产阶级由于先天发育不全也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而真正的救世主,在南湖,在延安,在西柏坡。

百年神魔舞蹁跹,多灾多难的中华土地上终于萌芽一颗真正的火种,那个操着一口湖南乡音的青年也从幕后走向台前,用他那遒劲有力的大手高悬起红旗,扬起工农武装割据的洪波。

(真正的为国为民—中国共产党)

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红色精神不断庚承延续,红色政权不断进步上升,不需要我在这赘述,历史早已向我们验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为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不能用孤立和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是时代的淘漉,也是历史对不同阶级的遴选和考验。

历史的轮彀滚滚向前进,俯仰之间,多少风华俱化为一杯抔土;静水流深,过去的古迹也只供我们抚膺长叹,但是沿波讨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提炼规律才是我们后人的任务。

(中国历史示意图)

#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死,是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吗?不,这恰恰是萧何并不矛盾、前后一致的行...
原创 他... “奋起千钧棒,砸烂耿金章”,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海街头,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耿金章,是四人帮“王洪...
原创 东...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而在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前朝皇室几乎无一例外均被彻底清洗。 引领这种...
原创 关... 关羽,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传奇武将,他的生平充满了忠诚与悲剧的故事,至今仍然深受作者和世人的喜爱。其中,...
意大利考古专家:意中世界文化遗... 多名意大利考古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和中国应继续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合作,帮助两...
原创 南... 南北分治:齐主挈冯淑妃出猎,周主下令两次退兵 既入齐境,周主即下令军中,禁止伐树践禾,违令即斩。进...
原创 1... 1963年12月-1964年2月,周总理受邀访问非洲十国。 就在访问加纳前一个星期,加纳总统恩克鲁...
原创 教...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烟云中,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巅峰代表——朱熹,可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擘。他...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个身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绝对够得上智慧超群,无人能及了。 而且...
原创 关... 自白衣渡江后,蜀汉集团不但失去战略要地荆州,连大将军关云长也身首异处,荆州一战不可谓不惨烈。关羽败走...
修旧如故,周公馆重新面向公众开... 今年是周恩来 总理诞辰126周年 周恩来的一生与 上海有着特殊的联结 位于黄浦区思南路73号的 一幢...
原创 一... 一、董卓军事集团的形成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据《后汉书》记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
一个人 一个故事 看孔雀河数十... 摄于1974年的库尔勒市人民商场及大十字旧址。左起为人民商场、团结市场、供销社、青年照相馆。孙国际 ...
原创 柏... 在柏林战役爆发时,德国还能够调动数百万的军队。苏联如果不能迅速攻占柏林,希特勒可能会调动更多的部队增...
原创 大... 大唐王朝兴衰近三百年,期间涌现了八位皇后,她们的命运坎坷,几乎无一善终。 在历史长河中,皇后的地位...
南朝鲜已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197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成都部队某团理论骨干朝气蓬勃 刻苦学习革命理论 宣讲儒法斗争历...
原创 他... 他让红六军团损失过半,因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去世后被我军敬重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创 美... #优质作者榜#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强国,至今为止中国还不能超越其强大。 但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
原创 西...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延安,我军当时在陕北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仅2.6万余人...
原创 志...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在战争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