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史!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从未中断过,曹操志在天下,从公元191年开始,他先除掉袁绍,公元202年,他又击败袁氏兄弟和南匈奴联军,公元207年,他率军远征乌桓,之后于公元208年,历经17年的战争,曹操统一了长江以北中国大部地区。那么统一北方之后的曹操,是如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呢?下面我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曹魏政权面临的北方主要游牧民族概括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前后,在其统治范围内生活着匈奴、鲜卑、乌桓还有西域等诸多民族,下面我以匈奴和鲜卑为代表重点阐述一下。
匈奴是盘踞在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巨大,自汉武帝主动出击匈奴,并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向西迁移,进入今日中亚地区,逐步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而"南匈奴"则主动南迁,进入中原腹地,与汉族融合。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南匈奴四五万人移至五原郡。东汉王朝为南匈奴单于设庭,并允许其各部进入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将其南迁。东汉末年,南匈奴乘中原混乱之际,继续向南迁徙,随着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它的实力也大大增强,此时的南匈奴已占据黄河流域的许多郡县。公元202年,曹操率军击败袁氏兄弟与南匈奴联军,南匈奴归降曹操。
据《后汉书·鲜卑传》记载:"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所接,未常通中国焉。"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时期,随着匈奴渐趋衰弱,鲜卑诸部开始慢慢崛起,并逐渐强大,并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到东汉献帝到曹魏初年,据史料记载:"鲜卑各部落间内乱不断分裂为数十个部落,其中西部鲜卑柯比能部,东部大人弥加、素利三大部落的势力最为彪悍,各自拥有很强的骑兵力量,并各自之间有明确的分界"虽然鲜卑分为了三个部落,但是实力依然非常强劲,是盘踞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威胁。
二、曹魏政权的对外民族关系策略
如何能够解决好与这些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曹操统一北方后,首先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解决的好,曹操如虎添翼,对于志在天下的他来讲,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曹操就会面临南北受敌的局面,导致瞻前顾后,难有大的作为。
首先,曹操对于自己的实力是相当有信心的,"不服来战,以武力打到你服为止",对于无论是南匈奴、还是乌桓或者鲜卑等,曹操对于敢于公然挑战自己权威的,以武力征讨;其次,对于表面臣服自己,曹操也有自己的办法来解决。
(1)、曹魏政权对匈奴策略
对于像"南匈奴"这种实力较强的少数民族,曹操采用的是以安抚分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以此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
1、将南匈奴一分为五,分而治之
《资治通鉴》记载:"初,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议者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宜豫为之防。秋,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魏王操因宙之于邺,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穀如列侯,子传袭其号。分其众为五部,各立其贵人为师。"
曹操利用南匈奴内部矛盾,将久居内地的南匈奴三万余众一分为五,大大减少了南匈奴的整体实力,在整个曹魏统治时期,南匈奴很少发生反叛事件,可见这一政策的成功性。
2.扶持当地贵族担任部族首领,同时曹操指派官员掌控具体权利
每个部落都选任其贵族为统帅,中央选派官员充当其司马,但具体管理权由司马掌控,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当地民众的反感,又顺利成章的行使了中央的行政管辖权,可谓一举两得。曹操创立的这一政策得到魏文帝曹丕、魏景帝曹爽的继承。
3、此外,曹操选任南匈奴贵族到许都担任曹魏并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将南匈奴男丁编入国家军队排至全国各地驻防,将匈奴平民编入全国户籍管理,享受正式国民待遇,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促进与汉族人口通婚融合。曹操的这一对外民族政策,从客观上促进了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对于以后的晋朝、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大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2)、曹魏政权对鲜卑的管理政策
到了三国时期,鲜卑己经摆脱匈奴、乌桓的控制,势力强大,成为继匈奴之后北方最强大的力量,亦成为曹魏在北部边疆最大的隐患,影响了北部边疆的安定。并逐渐形成三大鲜卑势力:"一是步度根、泄归泥二部:二是柯比能集团:三是东部大人素利、弥加、厥机等部。"其中尤以柯比能部最为强大,拥有十万骑兵。曹魏统治者们根据此三部不同的情况,采用要绝对保持鲜卑各部的"独立",扶弱抑强,由于采取了正确的策略,鲜卑各部一直互相攻击,而对曹魏则表示归顺。鲜卑族一直没有出现对抗曹魏政权的问题,保持了边疆的稳定。
曹操在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政权!曹操制定的民族政策,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有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也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其他问题!同时对于民族关系的一些方式方法,曹操给我们很好的建议,我们要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