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号称“西康王”的刘文辉,如今从一个掌管一方的大军阀变成了后来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而且还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一生与周总理交情甚好,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刘文辉的一生。
为了从军,谎报年龄
刘文辉1895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大邑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6,祖籍本是安徽徽州,在清朝跟随移民才定居在了四川,并且世代务农。身为家中最小的他,自然深受长辈的喜爱,而且从小就聪慧不凡,成绩优异,13岁为了可以考入成都陆军小学,还将年龄报大了三岁。之后因其成绩优异,直接被保送到了北京陆军第一中学,1917年从学校毕业后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并和大哥刘文渊一起拜访了已经是四川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的堂侄刘湘。但是刘湘实际上年龄要比刘文辉大6岁,之后刘文辉在其保荐之下在川军第八师陈洪范手下担任上尉参谋。
在短短五年间,刘文辉就从一个上尉参谋,一步一步地升为营长、团长、旅长,这在当时的川军中绝无仅有,当然这也脱离不了刘湘的照顾。之后还是刘湘的策划下,他从普通旅长变成了混成旅旅长(混成旅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兵混合编成的独立旅,一般属于副师级的单位,人数在4000多),这样就可以脱离了师长陈洪范的管束,开始自立门户。
当上了混成旅旅长的刘文辉在刘湘的帮助下进入了宜宾驻扎,那时的宜宾作为长江上游的军事重地,物产丰富、资源集中,到了这里的刘文辉开始自己的疯狂扩张,从银号做到商号、从信用放贷到变相高利贷、从办加工作坊到近代工业企业、从田赋预征到统税杂捐,只要能弄钱的地方,就都有其部队的身影。到了1923年,刘文辉就担任了第9师师长,之后帮助自己的堂侄刘湘打倒了熊克武(当时隶属于广东革命政府),1926年任国民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及四川善后督办,此时的刘文辉手里已经有了7个师,十多万的兵力。
叔侄争霸
随着其兵力的不断扩张,野心也随即扩张,再加上政治上的不同见解,与堂侄刘湘的分歧越来越大也逐渐开始对抗。之后刘文辉还派刺客去刺杀刘湘,结果刺客在刘湘府邸的树上等了3天3夜也没有等到合适的机会,最后饿晕掉下来,事情败露。叔侄俩矛盾也正式激化。经过一年多的激战,双方动用了20多万的兵力,消耗了5000多万元,最后以刘文辉战败,重新驻守雅安等地而结束。这次战争的终结也意味着四川混战的终结。
建设西康 发展教育
刘文辉战败后,退至川边防区。开始经营这片治安混乱、政治不稳、藏彝回汉蒙满多个民族杂居、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地区。而且这里与西藏相连,宗教势力极大,教会的权利大于政府的权利,并且教会还有武装力量。1939年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并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的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康定,但是其军队24军却长期设在雅安,刘文辉也坐镇雅安。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刘文辉提出了“十大建设”方案和“三进主义”、“三化政策”。这些举措,对当时安定西康等地少数民族、发展当地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经过一番治理,刘文辉总算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备注:“三进”即:对康属稳进、对雅属逐进、对宁属猛进;“三化”即:对少数民族以德化代替征服、以同化代替分化、以进化代替羁縻)
而且,他还在西康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广先进教育文化。并直接下了命令,县政府房屋建设不得好过学校当地建设,否者就地免职。于是在西康等地都出现了县长亲自到小学代课的情况,而且还特别推出了夜校扫盲班(这项举措在新中国建立后,也全国大范围推广)。到了1944年,西康省建立第五年,又成立了西康女子中学,专门招收女学生,到了1950年解放雅安,一共培养出了1000多名学生。
其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就开始了对刘文辉开始了争取。在土地革命时期,刘文辉就和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并且期间一直与周恩来等人保持着紧密联系。早在1949年8月就致电周恩来起义准备和请示行动。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时,蒋介石还专门飞往成都为其打气,并计划转移其家属来控制刘文辉等人,这时的刘文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以西康省主席兼第24军军长的名义在1949年12月9日四川彭县起义,才使得中共兵不血刃占领西康。
晚年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处处都表现出极其高的觉悟,在土改时期还说:“自己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将土地无条件分给农民”,赢得了中共党员的掌声。1955年被授予了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已经65岁的刘文辉还被调任林业部长,并在亲自视察了江西的林业情况,可谓为国家发展鞠躬尽瘁。之后被国务院分配住在史家胡同的四合院。
不过后来在特殊时期还是被贴了大字报:“刘文彩的弟弟还住这种房子”,便叫红卫兵抄了家,周总理问讯才将其转进解放医院保护起来,逃过一劫。(备注:刘文彩为刘文辉哥哥,民国时期的大地主,在川南等地无恶不作,乱收关税,还强迫农民种罂粟。)
1975年还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来年1月,因周总理去世还叫人抬着担架去向周总理遗体告别,6月,也因自己癌症恶化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