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纣王死后发生什么,周朝为何背骂名也要挖殷商祖坟?考古发现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7-12 17:33:23
0

公元1650年11月,顺治皇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塞北行猎途中,不慎坠马受伤。同年12月31日,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去世,年仅39岁。

顺治帝乍闻皇父突然薨逝,表现得十分悲痛,不仅身披缟服来到东直门外五里亲迎多尔衮的遗体,还将其追封为“清成宗”,尽显一派“父慈子孝”。

没想到仅仅过去两个月,一切峰回路转。公元1651年二月,顺治帝剥夺了这位皇父的所有尊荣,将他从清朝皇族中彻底抹去,甚至毁了多尔衮的陵墓,直至两年后才承认“似属太过”。

祖坟被挖,非民间所为

在讲究礼法的古代社会,挖掘别人的陵墓是令人十分痛恨的。自汉朝到明朝,凡是盗墓贼或挖掘他人陵墓皆是死罪,而《旧唐书》更是将之定义为十恶不赦之罪,是足以砍头的大罪。

挖掘别人的陵墓既是违反律法,也是极其不道德的。然而,偏偏有那么一个以仁义礼制著称的朝代,不惜背负骂名也要掘了前朝统治者的祖坟。

1928年,一场即将闻名于世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地点就在河南安阳市的洹河两岸,这里正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晚商都城遗址,其中就有出土了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的殷商王陵。

早在发掘之初,参与此项考古工作的石璋如先生就曾经表示,殷墟重要遗址之一的后岗大墓首次被盗是在埋葬后不久,两者时间十分接近。

直到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两座墓葬坑里发现商末周初时期的西周陶片。

随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掘研究,考古工作者发现殷商王陵遭受了大规模有组织地盗掠和破坏。

这些盗毁王陵的行为就发生在西周早期,遭此毒手的商王上至第二十代国王——商世祖盘庚。换言之,商纣王帝辛的祖坟被挖了。

伐纣建西周,维稳为先

殷商王陵里不仅陪葬品被盗,其中还发现了挖坑、筑墓,甚至埋入夭折婴儿等行为,种种迹象都在说明这绝非寻常盗墓贼的个人行为,而更倾向于是西周统治者的授意,但原因为何呢?

公元前1046年1月,筹谋多时的周武王联合各诸侯,率领百辆战车和数万步兵向商朝都城进发。最终,周武王的联军以4.5万兵力战胜了商朝的17万兵力。

自知大势已去的商纣王自杀殉国,延续了近600年的商朝就此轰然倒塌,由周武王建立的西周从此掀开序幕。

周国是商王朝众多诸侯国之一,但周文王时期就一边大力发展农业,一边网罗人才发展军事,不断开疆拓土,攻灭邘、密、黎等国家以壮大自己。

周国迁都后,其势力已经扩张到几乎可以和拥有400万人口的商朝分庭抗礼。这也意味着殷商六百年根基和众多殷商遗民,是初生的西周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武王灭商之后,安抚殷商遗民成为了西周王朝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如何拉拢殷商贵族才能稳固统治呢?武王不但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还听取弟弟姬旦的建议,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

周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商遗民的首领,并分封到殷地洛阳让他继续统治殷商遗民。

此举虽然彰显周朝的“仁政”,但这样的怀柔政策始终令周武王难以安心,这多少有点养虎为患。

于是,武王派遣了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商腹地分别建立三个小国,派兵驻守,监视武庚以防其叛乱,可这种表面上的平衡随着三年后武王的病逝以及姬旦的摄政,终于被打破。

三监之乱,开启复国之路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病逝,由于继位的成王尚且年少,武王之弟姬旦摄政,此举引起了管叔和蔡叔的不满,他们认为姬旦大权独揽恐将不利于成王,于是挟武庚一同作乱。

可是,这真的仅仅是西周政治权力争斗引发的一次内乱吗?一批先秦竹简的面世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2008年7月15日,2388枚来自境外拍卖会的先秦竹简被送到清华大学。

竹简上关于此次作乱的记载十分言简意赅,其中明确写着“商邑兴反”以及“立彔子耿”。

彔子耿指的就是纣王之子武庚,显然是说殷商贵族意图恢复殷商统治,拥立武庚为新商王,重新成为天下共主,让周国再度沦为令人鄙薄的附属国。

事实上,周武王之所以采取“以殷治殷”,正是因为即使纣王身死,商朝覆灭,但殷人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商朝的直辖区覆盖河北邢台至山东一带,辽西和东夷等众多方国还是殷商王室忠心耿耿。

身为纣王之子,武庚的复国之心毋庸置疑,他的这一次复国之战就得到了奄、丰、薄姑等多达十七国的支持,可见武庚的影响力及殷商根基之雄厚。

如果管叔和蔡叔联合武庚是为了增加与姬旦抗争的筹码,那么武庚又何尝不是利用周朝内部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此,姬旦亲率大军东征,经历三年的战争才击败商军。

正史普遍认为,武庚战败后就被姬旦诛杀。不过,《逸周书》中的有关记载却和周成王晚期的太保簋铭文互为佐证,揭示着武庚在第一次复国失败后并未被杀,甚至北逃后发动过第二次复国。

武庚北逃的目的地,是曾为三监之一的邶国,他第一次复国的时候就收复了这里,如今带领殷商遗民退守至此,所以史料记载“邶,故商邑”。

在河北涞水流域出土的青铜鼎铭文显示,武庚之后的邶国依然有一名国君与西周对抗,西周为了剿灭殷人势力,不断对邶国进行征伐合围,直到邶国灭亡。

邶国虽灭,但殷人不灭,他们继续向北迁徙,建立北殷,准备第三次的复国之战。吕行壶铭文也都证实,直到周康王时期,西周依然在和殷商势力作战。

显然,殷人的顽强令西周十分忌惮,以至于向来标榜仁义的西周王朝也要违背当时“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不仅挖了殷商祖坟,还要在里面埋下夭折婴孩,以此诅咒殷人国运。

西周王朝挖殷商祖坟的时候,也许万万没想到八百年后,殷人会换一个马甲攻灭周王室,最终统一天下,当真是应了时下人们常说的那一句“天道好轮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开国之初,定都南京...
原创 围... 荆州的主体区域如今即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当时的刘备与孙权...
原创 从... 李靖:大唐封战神,灵霄曰天王 若论唐代名将谁堪称第一,这个问题本身就颇有争议。像苏定方、郭子仪、...
原创 为... 如果一定要追究东汉末年分裂为三国的根源,很多人会把矛头指向刘焉,认为他是“罪魁祸首”。但从历史的深层...
原创 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预言和占卜的看法往往充满怀疑。毕竟,预言学几乎和神学一样神秘,谁能真...
原创 张...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极具传奇色彩的角色,被誉为“万人敌”,他是众多超一流猛将中的佼佼者。作为三国时期...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一个瘦马能卖1500两以上,是普通丫头的百倍,扬州瘦马是什么? 据说,在娱乐圈有这么个传闻,谓之神仙...
原创 为... 李世民和朱棣在历史的镜像里常被并列对照,他们的父亲分别是开国的君主李渊与朱元璋。两人都不是确立的正统...
天津旧书肆的“史书” 由曹式哲整理的雷梦辰先生文集《津门书肆记》(其中《津门书肆二记》是未完稿,整理者依资料卡片续补完整)...
原创 李... 在洺水之战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在唐朝朝廷中日益提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太子李建成的压倒性优势。这...
原创 关... 在董卓乱政的时期,关东的诸侯曾两度联合起兵讨伐董卓。第一次起义的发起人并非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根...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前后的谋略描写得跌宕起伏,不仅把这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刻画...
清帝退位诏书有什么历史作用? 宣统三年十二月,公元1912年2月,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代6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
原创 秦... 秦始皇病逝后,历史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最引人深思的就是李斯为何在关键时刻选择支持胡亥,而不是自己的女...
原创 收... 《决胜千里之外》 张一湖 在广袤的新疆南路,除哈密以外,从辟展(即今鄯善)、吐鲁番开始,东至托克...
原创 刘... 赵云,三国时期名将之一,以其非凡的武艺和忠诚的品格闻名,与关羽、张飞并列为蜀汉的三大猛将之一。然而,...
明朝灭亡,老天也出了“一份力”... 00.引子 崇祯六年的冬天,冷得邪门。 华北大地早已不见半点绿意,连呼啸的北风都像是带着刀片,刮在...
原创 张...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个南下还是北上的决定在红军干部中产生巨大的漩涡,此时处于中央领导地位的...
这面旗前,一名小学生默默地站了... 强晓玲 “23岁、26岁、24岁、24岁……” 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八九岁的儿子,一边用手翻动着...
【历史上的今天】8月29日 历... 8月29日 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大事件 214年8月29日 东汉末年著名谋士庞统中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