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后,一支皇族逃到隐蔽的村子,多年后他们终于敢站了出来
迪丽瓦拉
2025-07-13 03:03:23
0

1912年,年仅六岁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代为下旨,宣布退位,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溥仪是封建历史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回顾五千年华夏文明,封建王朝总是在不断更替,新兴势力淘汰老旧政权是历史潮流,那么统治政权瓦加之后,依附于王朝生存的贵族们又有什么样的出路呢?

一般来说亡国的贵族们下场都很惨,往往都是新兴政权的眼中钉,势必要扫除旧王朝复兴的希望,因此不惜翻遍全国也要搜出相关人员,即使有些人能逃脱搜捕侥幸活下来,恐怕也会成为新王朝用来安抚人心的工具,最终的结局还是逃不过去。

唐,宋与明朝哪一个王朝灭亡之后,那些皇室成员们能逃过一劫呢?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即便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还是许多人心中的“正统”,有不少人为之效忠,不过明朝末年,关外的满清,关内的农民起义军,双重打击下损伤惨重,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其余皇族成员要么被杀要么下落不明,可谓凄惨。

然而清朝灭亡之后,满勤贵族们却没有这种担忧,不需要四处逃窜避免追杀,而是改名换姓,由原来的满族姓氏都改为汉姓?难不成换了姓名就能高枕无忧了么?

满族皇姓爱新觉罗,除此以外还有那拉氏、钮钴禄氏、佟佳氏等八大姓氏,也是满清上层贵族,几乎所有的皇后都出自八大家族当中,溥仪还在位的时候,贵族人口多达3000多万,不过在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以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原本的“贵族”人数急剧下降,不到10万人,究竟这些年当中发生了什么,难不成是人间蒸发了?还是国民政府秋后算账,要拿贵族开刀了?其实都不是,贵族的人数几乎没有减少,而是他们大部分都改为汉姓,成了“汉人”,极少数的还在做梦清朝能够卷土重来,保留了姓名。

满人为何要改变自己的姓氏,祖先曾经当过皇帝的荣光,他们不要了吗?

总结来说促使满清贵族积极改变姓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清朝入主中原多年,为了加强统治,满清高层宣扬汉族文化,积极推行“汉化”,尤其是清朝末年,几乎所有的满族人都开始使用汉语,本族语言却少之又少,与汉人之间的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为了“血统纯正”,“满汉不通婚”的观念还在,不过也没多少人在执行了,而皇族与叶赫那拉等贵族作为统治阶级,自然会保留姓氏。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满清灭亡而烟消云散,保留原本的姓氏非但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遭遇杀身之祸,相比之下留着姓氏也没多少用途,还不如改名换姓图个安稳。

再者是辛亥革命的冲击,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武器,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所说的就是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地位,那些贵族自然是“鞑虏”了,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名存实亡,许多人害怕革命党人会出手打击,恢复汉人天下,因此为了保命只能选择放弃满族乃至贵族的身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汉人”,在性命面前,什么荣华富贵都不在那么重要了。

最后就是满清入住中原期间,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打破了汉人长久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而中原百姓原本文明程度较高,满族人不过是关外的蛮夷,入关之后,满族人为了镇压汉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戮,“扬州十日”等惨案历历在目。

这些蛮夷如今骑到了汉人头上,肆意进行屠杀,作威作福,还是那句话拳头够硬自然没人敢惹,曾经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没有人敢与之作对,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满清灭亡,曾经高傲的上层人士们都成了过街老鼠,别说是继续嚣张跋扈了,一旦暴露自己满人的身份,想必都会引来一阵毒打,特别是叶赫那拉氏,因为出现了慈禧这样臭名昭著的人,成了百姓们的眼中钉,满清灭亡之后,叶赫那拉后人几乎不敢露面,在这种情况下这能隐藏身份,苟且偷生。

由于清朝实行的规定,贵族们不需要劳动就能生活,不过朝廷同样规定他们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地盘,尤其是京城内的人,天子脚下不能轻举妄动,好在这些人身上都有官职,由朝廷侍,贵族公子哥们天天游手好闲,下层旗人则入伍参军,生活无忧下人数越来越多,当兵的人也开始吃空饷,曾经威震天下的八旗军也成了累赘,甚至许多士兵连战马都跨不上去,军队实力的急剧下降也是满清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现实来看,满清灭亡之后,曾经的大老爷们的确日子过得很悲惨,养尊处优惯了,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只能坐吃山空,甚至有个王爷把祖传的宝贝都卖了个干净,而那些女人们多半沦为八大胡同里面的妓女,靠出卖肉体活下去,这些人当中不乏曾经身世显赫的人,溥仪的亲叔叔载涛,就沦落为了一个街头小贩,只为填饱肚子而苟活。

不过在清帝退位之后,曾经给予过特殊优待,而改革开放之后,出于民族团结的考虑,政府仍然对少数民族持有优惠政策,局势稳定之后,不少人没了后顾之忧又改回原来的姓氏,90年代后期,全国上下满族人又达到了1000多万,其中不少人都因为自己的“血统”而骄傲,更有些跳梁小丑身穿“龙袍”,以皇族自称,可笑至极。

参考资料:

【《满清姓氏统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雍正对年羹尧的长期不满可谓源远流长。然而,雍正面对年羹尧在“九子夺嫡”期间的...
原创 课... 把文章改写后的版本如下: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都以其杰出的成就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尊敬。...
原创 如...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在提到三国历史时,他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运筹帷...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政权腐化,民众疾苦。刘备,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觉察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
原创 他...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部队正式成立了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其中,第五纵队的...
原创 熊...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凌迟处死并传首九边。熊廷弼之所以获此重罚,除了兵败、弃土、党...
原创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韦应物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 纪录片中,非遗传承人刘仰根在检查西山纸成品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文化形态多样,...
原创 如... 马谡永远不可能守住街亭,无论是否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然而,诸葛亮的部署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原创 解...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国民党政权内有一个异常强大的部门,表面看似仅为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实际上...
临平首部!《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 近日,由杭州市临平区民政局组织编撰的《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正式出版发行。 临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兵马俑考古最新发现!在陶俑上提... 近年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出土的陶俑身上新发现了100多枚指纹印痕...
山西汾阳发现北宋元祐八年夫妇合... 中新社太原7月24日电 (记者 杨静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公布山西汾阳西外环北宋元祐八年夫妇...
原创 他... 黄克诚大将是一位自1925年便投身共产党的老革命者。他曾参与北伐战争与湘南暴动,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锤...
原创 十... 阅读本文前,若能点击关注,将不仅便于大家共同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的参与感与互动,谢谢您的支...
原创 项... 楚汉之争历时四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与复杂性。随着战争的推进,项羽的得力部将逐渐倒戈或战...
原创 司... 司马家族作为开创了一个朝代的家族,声誉却极其糟糕,几乎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从曹魏时期的司马懿开始,他就...
原创 6...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不仅有着像诸葛亮这样享誉天下的智者,还有一位因聪慧与谋略被称作“小诸葛”的名将,...
原创 他... 四野队伍中,喜欢打仗的“好战分子”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分别是钟伟少将和韩先楚上将。相比之下,钟...
意大利罗马:被收复艺术品博物馆... 近日,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被收复艺术品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展出近三年由意大利文物宪兵追回的百余件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