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临阵脱逃、悬挂白旗!方伯谦的骂名到底冤不冤?
迪丽瓦拉
2025-07-13 06:03:48
0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挥之不去的耻辱,其不但加速了满清的灭亡、推动了日本的崛起,更是将中国推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半殖民地国家。关于甲午战败的原因,后人众说不一,大清的腐败、慈禧的专横、李鸿章的短见、丁汝昌的指挥等等都成为很有说服力的理由,短时间内,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概论。但是,在诸多理由之中,却有一个理由,虽然并不是特别醒目,但是却成为北洋水师总结东大沟海战失败的根本,那就是济远舰方伯谦临阵脱逃

李鸿章的秘密

大东沟海战之后,面对朝堂反对势力的指责,李鸿章不得不找出一个“替罪羊”来。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直接领导人,自然难辞其咎,而朝堂上也确实掀起了一股针对丁汝昌的声讨。但显然,李鸿章不愿丁汝昌去承担这个责任,因为一旦丁汝昌被撤职查办,那么,接手之人必定是“帝党”人物,这是李鸿章最不愿意看到的,一方面,李鸿章是“后党”的中流砥柱,要对慈禧负责;另一方面,北洋水师在当时是大清最具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军队,若果失去对北洋水师的管辖,那李鸿章的实际权力将大大缩水,甚至可以说,若果手里没有攥着北洋水师,哪怕李鸿章挂着“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头衔,也能被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给玩死。

那丁汝昌呢?对于李鸿章来说,丁汝昌的最大特点不是能力,而是忠心。论能力,北洋水师各舰舰长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丁汝昌要强,丁汝昌是步兵出身,根本没有上过福建水师学堂,也没有海战的经验,但他对李鸿章是言听计从,从来没有违背过李鸿章的意愿。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李鸿章必须竭力保下丁汝昌

替罪羊

可是面对翁同龢、李秉衡等人的咄咄相逼,李鸿章势必要对天下人有个交代。因此,当他看到济远舰方伯谦“先行退回”时,他就有了一个主意。他质问丁汝昌:“此战甚恶,方伯谦何以先回?”。丁汝昌明白李鸿章的意思,于是,给朝廷的奏折中就有了“济远、广甲相继遁逃,牵乱船队,若非如此,必可大胜!”

就这样,济远舰舰长方伯谦成为甲午海战失利的罪魁祸首,被斩首示众

一转眼,百余年过去了,现在有不少学者纷纷为方伯谦鸣不平,他们认为方伯谦不是“临阵脱逃”,而是“负伤败退”,可惜,却成为一个替罪羊。说实话,“替罪羊”的成分固然存在,但是,若说方伯谦无辜,那绝对是信口雌黄、哗众取宠。

在牙山湾海战中,方伯谦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操作。当时日本突然出手,让人猝防不及,大清这边有战力的也只有济远舰,在实力上有着不小的悬差,所以,方伯谦“主动撤退”还显得有几分情有可原。但是,他为了逃跑而采取的措施不但让人不齿,还直接造成“高升号”运兵船的沉默

方伯谦挂白旗

当时日本的“浪速舰”和“吉野舰”都想活捉“济远舰”,尤其是“浪速舰”的舰长东乡平八郎,他能成为舰长实在有几分侥幸,因为日本为了打赢与大清的海战,对各舰指挥官进行了撤换,44岁的东乡平八郎本来在撤换之列,可到最后“浪速舰”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了,他才得以“上位”。故而,他求功、求胜的欲望比其他舰长都要强烈,因此,当“济远舰”准备逃跑的时候,他就已经盯上了。可他没想到方伯谦的伎俩比他还多

方伯谦在准备逃跑时,主动打出了白旗,要投降的意思。但是,“济远舰”的航速却丝毫不减。“浪速舰”本来已经减速准备接受投降了,没想到方伯谦开足马力跑了,“浪速舰”只好追击。追了没多久,更郁闷的一幕发生了,方伯谦把白旗换成了日本旗。这意思再明显不过:连任带船都是你们的!东乡平八郎总不能对着悬挂着日本国旗的战舰开火吧?没想到,挂出日本旗后“济远舰”仍然没有减速,又活脱脱把东乡平八郎调戏了一把。

可以说,方伯谦把中国兵法里“兵不厌诈”的典故诠释得异常完美

“高升号”沉没

正在两支战舰你追我赶的时候,“高升号”运兵船出现了。虽然首先看到了“济远舰”,但上面明显挂着日本旗。当两舰靠近的时候,济远舰上的日本旗才撤下,可是“济远舰”并没有停——方伯谦得逃命。东乡平八郎在后面追,眼看追不上“济远舰”了,却正好看见“高升号”和甲板上的清兵,于是,他鸣炮示意“高升号”停下。停下之后,东乡平八郎让翻译去告诉船长,这艘船被俘虏了。“高升号”是英国货船改造,悬挂着英国国旗。当船上清兵明白要成为战俘的时候,他们表示不从,要求不再去牙山,而是返回出发点大沽。

这在当时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是谁也想不到,东乡平八郎竟然直接下令开炮,“高升号”就此沉没,1000多人的船上最终活下来的只有230多人。这就是著名的“高升号”事件。

我们不能将“高升号”沉没的责任全部归咎给方伯谦,但是,在两舰相遇时,方伯谦竟然没有给出任何警示信号,再加上他为了逃跑,置“广乙舰”于不顾、先挂白旗、后挂日本旗的做法,方伯谦的人品确实不敢让人恭维。

甲午海战,方伯谦目睹了邓世昌撞击“吉野”、不幸沉没的整个过程,他本应该与同在左翼的经远、广甲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但他却急忙逃跑,在逃跑中,“济远舰”还撞沉了“扬威舰”,估计当时“扬威舰”舰长林履中一定有掐死方伯谦的想法。

历史骂名

方伯谦的做法完全不属于“战略撤退”,第一,他没有得到旗舰的允许;第二,他慌不择路,撞毁“扬威舰”!这究竟是“战略撤退”,还是“临阵脱逃”,相信大家自然会有公论。

俗话固然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训诫,但同时,也有“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信条。在邓世昌、林永生等人面前,方伯谦的骂名还真算不上冤枉了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名将如云,然而在众多武将中,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恭四位名将脱颖而出,成为了民间信仰中的...
原创 3... 开局一个碗,结尾一根绳,明朝建国200多年,一共十六位皇帝,在史书上的记载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土木...
原创 咸... 咸丰的三个嗜好让他身体严重透支,31岁驾崩,慈禧要背锅吗? 说起清朝人们都感慨,国家要灭亡了,皇帝的...
原创 古... 广袖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传统服饰,始于黄帝,成型于周朝,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原创 此... 古今中外,但凡帝王,大都三宫六院,粉黛无数。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君主专制之下,帝王站在国家权力的巅峰。...
原创 吕... 公元192年,董卓在吕布和王允的合作下被刺杀身亡。这一刺杀事件不仅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谋杀案之一,还直接...
原创 皇... 辽兴宗耶律宗真在公元1031年继位之初,便面临着掌握权力与削弱外戚的双重挑战。在力削外戚势力、巩固皇...
原创 危... 1927年7月,陈独秀的大儿子,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在上海受尽酷刑折磨后,被残忍杀害。 ...
原创 李... 一个人或集团能成功,一定有他成功的理由,一个人或集团覆亡,也一定有他覆亡的理由,李自成与大明正是如此...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4公里处浏阳河畔的马王堆乡,清嘉庆《长沙县志》称此地为“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
原创 1... 盛宣怀,尽管出身秀才,但在他的人生中,李鸿章无疑是一个贵人。在同治年间,盛宣怀进入了李鸿章的幕府,成...
原创 如... 在《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认为是武力最强大的人物。而在曹魏阵...
原创 李... 公元626年6月4日,长安玄武门一片宁静,只是空气中却多了些许肃杀。 当时身为大唐太子的李建成和齐王...
陕西周原遗址考古出土“秦人”字... 12月28日,红星新闻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3月至12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
原创 宇... 在南北朝时期,宇文泰是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是西魏的实际掌权人,也是北周的奠基者。不过,对于...
原创 2... 1952年,20岁的朝鲜女卫生员,半夜爬到了阵地上,偷偷摸进了洞子里抢救伤员。 卫生员正在给一名伤员...
原创 民... 什么是“民”?按《汉字演变文化源流》一书的说法,“臣”和“民”两个字最初都是用来指代奴隶的。在甲骨文...
原创 同... 公元1661年2月,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病逝,年仅8岁的康熙被迫即位。康熙帝的幼年执政时期,背后其实...
历史上的今天 | 英国知名政治...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原创 刘... 诸葛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已经不能形容他了,应该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