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朝鲜以华夏族为主,但为何后来消失于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13 16:03:46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历史上的古朝鲜以华夏族为主,但后来的朝鲜半岛政权逐渐发展为以朝鲜族为主,其中经历了什么变故?

其与所谓的百济、新罗和高丽,甚至高句丽又有什么联系?这些政权又与中国有何关系?

我们今天就从古代历史上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权演变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概括

说起古朝鲜、高句丽、高丽、百济和新罗,中国人最多的印象是朝鲜半岛,或者韩国、朝鲜的历史。

其实不然,在古代高句丽、高丽、百济和新罗是

地域不同的几个政权,其存在时间有的也不同

,但详细来说其政权性质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至于古朝鲜,其则根本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其与今天的韩国与朝鲜的民族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此,我们从历史上,对这些政权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来了解这一地区的政权更迭及其引起的民族发展进程。

一、古朝鲜

古朝鲜,即公元前108年在汉武帝设置汉四郡以前,其位于今朝鲜半岛北部的早期国家的称呼。

古朝鲜在历史上

主要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两个前后相接的诸侯国、藩属国

古朝鲜并不属于韩国/朝鲜的历史

,其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权,无论文化还是血统上都不属于韩国/朝鲜历史的范畴。

?但在如今的朝鲜和韩国则认为,后世杜撰的神话传说中的檀君朝鲜就是古朝鲜,这个没有真正的史实证据。

对于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和南北朝鲜地区有着不同理解,其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将朝鲜和韩国两个地区概括为檀君朝鲜和卫满朝鲜,而对历史上存在的箕子朝鲜很多并不承认。

1、檀君朝鲜

檀君朝鲜是一个关于朝鲜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

,是后世朝鲜半岛对传说中檀君所建立的国家的一种称呼。

檀君朝鲜的传说源于13世纪晚期的高丽王朝私人著作的《三国遗事》传闻稗说,无史料依据。

甚至对于其中记载的当时檀君朝鲜很多的佛教事件和用语,是难以理解的。因为

当时的檀君朝鲜存在于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之前,而佛教传入中国还要到西汉末期的公元67年前后,这一点说不清

甚至

朝鲜王国安鼎福之的《东史纲目》,还认为檀君之说是“诞妄不足辩”

2、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是存在于公元前12世纪到前2世纪期间的国家。

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其是由箕子在朝鲜半岛北部与当地原住民一起所创立的政权。

箕子是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父

,其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一部分人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其以商代的礼仪和制度为管理基础建立国家,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信使资料记载,

箕子朝鲜的主要民族成份为华夏族和中国东北古少数民族

,其存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22年到公元前194年,首都为王俭城(今平壤)。

公元前195年,

汉初燕国人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的哀王,并攻陷箕子朝鲜的首都王俭城,建立新的政权

,其被称为卫氏朝鲜,也称卫满朝鲜。

“三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

箕子名胥余,因其封国在箕地,所以称箕子。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

1)根据汉初儒生伏生所传《尚书大传》的说法,

周武王将朝鲜封给了箕子

,而箕子在接受周朝分封后,曾经朝见过周武王。周武王向箕子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作《洪范》,向武王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

2)另外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记载与《尚书大传》

大致相同,只是先后次序略有不同

,它认为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请教,箕子告以《洪范》,然后武王才封他于朝鲜,以表示不以他为自己的臣子的。

3)班固《汉书·地理志》则认为,

箕子来到古朝鲜的时间是在商朝末年,而不是武王灭商以后

虽然时间上有所出入,但基本的事实是存在的。

4)而且朝鲜的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等,也

都赞同这种说法,并肯定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5)在关于这一时期朝鲜半岛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镞、石刀等。特别是其中

数量众多的半月形石刀,这正是中国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

,中朝学者普遍认为它与商朝的灭亡是有关系的。

这一时期的

箕子朝鲜建立并产生了朝鲜半岛地区最早的成文法

~《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

?

这里“乐浪朝鲜民”,指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乐浪郡及其治所朝鲜县的过去箕氏王朝统治时期的百姓。

3、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也称卫氏朝鲜,其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95年~前108年。

中国西汉初年时,燕王卢绾投靠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则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推翻箕子朝鲜并自立政权,其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的确切证明的国家。

由于卫满朝鲜学习中原文化并逐渐发展壮大,对汉朝边境形成压力,

汉武帝于公元前109年起兵远征朝鲜半岛

。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

古朝鲜的区域范围

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貂、句丽蛮夷"。

?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

《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

高句丽当时并不是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因此大概可以知道,古朝鲜在历史上存在于朝鲜半岛中北部,并最远至汉朝与扶余边境一线附近。

?

而至于后来汉武帝设置汉四郡即是这里的古朝鲜原区域。

民族发展

在箕子朝鲜建立之前,朝鲜半岛已经出现原住民很长时间,但人口稀少,活动范围有限,其以部落形式存在。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其存在神话传说中的檀君朝鲜,更不用说建立政权形势。

至商周交替之际,由

箕子带领商朝移民至朝鲜半岛,与当地原住民兼容

。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这一时期,由于

箕子建立政权不断吸纳华夏族移民

,来自古中国的华夏族人口不断繁衍,占据了主要群体。

卫满朝鲜时期,古朝鲜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华夏族文明为主的政治主体和民族文化

,其华夏族群体是主要的民族。

二、辰国部落联盟

辰国的说法,分别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两本史籍都记载了三韩与古辰国的关系。所以后世便

将辰国作为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存在于现今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政权

?但事实上,通过考古发现,当时的朝鲜南部地区根本不具备建立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

辰国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辰部落联盟”

辰国的北方邻国是箕子朝鲜,而

辰国则被认为是历史上三韩政权的前身

辰国是一个稳定的部落联盟政权,其与卫满朝鲜长期共存,并曾意图突破卫满朝鲜的阻挠派特使到汉朝。

?

在公元前109年,

汉武帝派兵远征卫满朝鲜,并于一年后灭亡卫满朝鲜,这之后没有了卫满朝鲜的制约,辰国逐渐发展

,并进一步分裂为三韩。

政权范围及民族发展

辰国政权主要范围为卫满朝鲜的南部朝鲜半岛地区,主要在汉江以南地区。

辰国的发展曾长期受到卫满朝鲜的压制

,直到汉武帝击败卫满朝鲜才得以发展壮大,其右渠王曾代表辰国出使汉朝。

《后汉书·东夷传·韩传》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凡七十八国,……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辰国的民族为朝鲜半岛原住民,其是朝鲜和韩国的直系祖先。

三、濊貊部落

濊貊(音同会末),是古代中国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民族。

濊貊一作秽貊、秽貉、濊貊,单称濊或貊,也与其他民族联称貉狄、胡貊、蛮貉、夷貉。

1、战国时,燕、赵等国崛起,居于今天

长城以内的濊貊部族被迫往东北迁徙

。在燕昭王时,燕国派秦开北破东胡,其族大部分迁居辽河以东。

2、战国末及秦汉之际,散居东北各地的

多支濊貊人,先后有扶余、高句骊、沃沮等新称

,西汉文献中有时也称其为貊或濊貊。

3、而

移居朝鲜半岛江原道一带的部族仍单称濊或貊

,或者复称为濊貊。

濊貊在辰部落联盟与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之间的东北方向,以散局部落形式存在。

濊貊部落民族后来的发展演变,使其在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朝鲜半岛原住民融合后也成为朝鲜民族的先民之一。

四、汉四郡

1、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间剿灭卫满朝鲜后在

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其以汉四郡总称

,并对朝鲜半岛北部有很大的影响力。

2、公元前82年,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

二郡在东汉以后因受貊威胁而迁往辽东高句丽政权

,并统治夫余、高句丽等族。

3、

魏晋时期皆保留了乐浪郡和玄菟郡

,而东汉末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分出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并为魏晋所承继。

?

可以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在华夏族和中国的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资治通鉴》卷八八,建兴元年条记载:魏晋时期,高句丽攻乐浪郡,据有乐浪、带方二郡的张统因不堪长期孤军与高句丽、百济作战而率千余家迁到辽西投靠慕容廆。慕容廆后为其在辽西侨置乐浪郡。

4、

随著乐浪郡在辽西侨置,管辖朝鲜半岛的汉四郡灭亡。

而原真番郡辖地带方郡由于成为中原王朝的飞地,受到了孤立,公元4世纪时和乐浪故地一起成为了高句丽与百济国争霸的场所。

?

在整个汉至西晋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一直受古代中国中原政权的郡县直辖管理,其

在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影响力的乐浪文化

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提到了半岛汉江名字的由来。原文是:“……汉江是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后把其地分置四郡的南界,因为这条江是汉朝的南界……。”

五、高句丽

高句丽建国之初的国号不是高句丽,而是“卒本扶余”。

公元14年,卒本扶余占领了新朝玄菟郡高句丽县,由此改称“高句丽”

很多人把高句丽与高丽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并无关系,后者只是借用高句丽的名称以发展。

?

后世朝鲜也以“高氏高丽”称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并与后来的“王氏高丽”建立的高丽政权区分,但

两者实际没有任何的继承和血统关系

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

?

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其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政权并无继承关系。

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立高句丽政权,其都城从辽宁桓仁到吉林集安,最后于公元427年迁至平壤地区

,在汉朝时期,其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羁縻政权,并长期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交战争夺。

高句丽曾一度壮大,并在隋时击败杨广,唐时逐渐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并于

公元668年攻灭高句丽

民族与政权

高句丽可谓是中原王朝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

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

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史家金富轼虽然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并列为海东“三国”,但认为高句丽源出中国。

他指出:“高句丽始居中国北地,则渐东迁于浿水之侧。”

又言:“高句丽自秦汉之后,介在中国东北隅,其北邻皆天子有司,乱世则英雄特起,僭窃名位者也。”

高句丽的王室由扶余人为主,并吞并邻近濊貊部落所组成

。除了濊貊、扶余外,高句丽族还包括沃沮人的一部分。

六、三韩政权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

,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

统领三韩之地

1、

随着辰国的衰落

,其内部的三韩势力趁势崛起,并发展壮大。

三韩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

,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

2、

高句丽崛起之前

,三韩的贸易伙伴主要是朝鲜半岛北部的汉四郡。双方最初是政治贸易关系。

3、

其通过朝贡得到汉朝的册封和政治保障,并且输入文化

。其每个城邦的统治者会得到一个印章代表其与乐浪郡进行贸易的权利。

三韩是现在朝鲜民族的直系祖先

,而朝鲜王国的末代国号大韩帝国则来自于三韩,“大韩帝国”也是大韩民国的国名得来的原因。

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王位,并于次日在敕令中称:“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

民族发展

三韩是

朝鲜半岛原住民民族发展并与各其他名族交融的自然结果

,其也是韩国和朝鲜民族的直系先民。

?

三韩之间互有征伐,其中马韩的胜利使得其长期控制了另外两个部落的首领任命。

六、新罗、百济、伽倻

概念起源

公元4世纪时,源于中国的

扶余诸部建立了百济国

辰韩中的最强大的

斯卢部统一辰韩,建立新罗国

弁韩则逐渐融合成为伽倻国

,后又被新罗国所兼并。

新罗、百济、伽倻都是由三韩部落发展而来。

?

其中在唐高宗年间,

百济与当时的日本联合,加上高句丽的不断入侵

,应新罗的请求,

唐朝派兵先后攻灭百济、高句丽,帮助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也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

?新罗、百济、伽倻

在民族构成上,也以朝鲜半岛的原住民为基础。

七、高丽

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第一个统一的本民族政权。

1、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推翻弓裔,拥立

王建为王,是为王氏高丽政权

2、公元935年高丽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

3、高丽都城为开京,

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最远曾到达鸭绿江沿岸

4、公元1393年,高丽政权被起义人民所灭亡,

之后的李氏朝鲜王朝长期统治了朝鲜半岛地区

其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政权统治之下称臣,并曾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发战争。

?

高丽统合了原来的百济、新罗政权,并长期统治了朝鲜半岛地区,其

建立了朝鲜半岛第一次统一的民族政权

高丽人就是现今朝鲜、韩国民族最直接的起源。至此,朝鲜半岛的主体民族实现了对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治统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权更迭,加之古代中国中原王朝长期的内乱导致对朝鲜半岛的管理逐渐衰弱,华夏族随之而逐渐回迁至中原地区。

总结

朝鲜半岛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华夏族人口流动和定居的地域,其中的古朝鲜更是以华夏族为主。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

汉四郡的沦陷,加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王朝内乱

,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逐渐衰落,华夏族人口开始逐渐迁回中原地区。

而随着当地民族的逐渐发展,并与秽貊、扶余、少量汉族人口等融合,以及

高丽政权的建立,其对朝鲜民族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的整合

,朝鲜半岛本地民族意识得到觉醒与发展,并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独特的朝鲜民族文化。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在今天的河南鹤壁市,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小城市——淇县。它坐落在京港线与云梦大道的交汇处,因缺乏主导产业...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
原创 朱... 朱元璋和沈万三,这两个人看似毫无关联,一个是开国皇帝,一个是乱世中的富商,却纠缠了多年,命运的交织令...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 本报记者  王  洲  施  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
史记里的故事:文景武三代皇帝,... 在《史记》中的孝文本纪的最后,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汉文帝的,“孔子说,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然后仁政才能成功...
原创 崔... “崔庸健同志一生承载着国家重托,他不畏强权,致力于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积极投身于朝鲜社会主义...
原创 如...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这个感慨让人动容。猘儿,谓难与争锋,孙策在历史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
和音:守护历史记忆 捍卫世界和... 原标题:守护历史记忆 捍卫世界和平(和音)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原创 北...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除巴东令。 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
中国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 中国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多国专家呼吁从全球视野重新审视二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
原创 诸...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无疑是他手下最为出色的武将之一。然而,魏延并没有被诸葛亮选为继承人,且在诸葛亮去...
《三国杀移动版》周年庆:全新武... 近日,《三国杀移动版》公布了周年庆节点的定档日期,预计将于7月12日正式上线。本次周年庆活动将围绕“...
原创 宋... 说起宋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国力相对薄弱、常常遭受外族侵扰的王朝,像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
三国杀:老司马痛点在哪?为何更...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在三国杀的对局中,老神司马懿曾经经历过一次改版,从过去的一个比较弱...
原创 太...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农民起义,宣告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作太平军。尽管太...
原创 商... 古公亶父迁徙至岐山之后,周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臣服于商朝。然而,在姬昌的晚年,他大胆自封为王,公然...
原创 朱...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种物件的外形特征如下:“外形似瓦片,表面刻有诰文,上面镌刻的内容涉及免除死刑、减轻...
原创 “... 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同母兄弟,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纽带。胤禛因个性内向而未能赢得康熙的宠爱,...
原创 戈... 在许多人眼中,俄罗斯民族被称为“战斗民族”,这一称号的背后,正是俄罗斯人历来展现出来的好斗精神。俄罗...
“薇观”|不如见一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屈晓妍 胡楚云 刘薇 孔昊 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