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蒙古教科书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历史的?写的基本都是和我国的关系
迪丽瓦拉
2025-07-13 16:02:56
0

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历史我们是承认并且尊重,尽量的去还原历史事实,各种史书都是对于我国历史最高的见证,但是还有其他很多国家,他们曲解甚至掩盖历史事实,把真的说成了假的,假的变成了真的,不尊重历史就是对历史最大的亵渎。

这其中就有外蒙古国,那么他们的教科书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他们是怎么去为后世子孙介绍自己的历史脉络的呢?看了他们的教科书之后,我们会发现,里面写了很多内容,都与中国有关。

外蒙古教材侧重点

我们教材里面主要强调的是民族统一大融合,而蒙古教材当中强调的则是两大民族中间的纠纷与战争,这就给他们的民族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给我们的民族冠上了侵略的标签。

不得不说,我们国家骨子里就是“以和为贵”而外蒙古一直都是想要彰显自己国家的民族优越感,大概是因为他们作为“失败者”急切的想要证明自己。

对于中国来说,外蒙古这一小块地方在古代被称为漠北,也就是按照地形来划分,是处于阴山和鹤川的北边,固为“漠北”从这个简单的名字上面来看,我国古代根本没有把蒙古这个地方当回事儿。

并且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大集体,一个地域的统一和融合,哪里来的侵略这一说呢?如果有那应该就是对于地区的收复和收回。

可以说外蒙古教材一点也不具有包容性,而是一直过度的阐述自己的辉煌部分,这其中就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帝国,在我们国家的教材里面,成吉思汗也同样是一个英雄人物。

不同的是,我们所认为的成吉思汗为我们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扩大了我们中国的领土,而蒙古教材当中强调的是成吉思汗战胜了外族(这里面的外族包括了汉族)而统一了蒙古国。这便是曲解事实,扩大了蒙古国的辉煌历史。

蒙古教材里面的内完全完全的是现在自己的立场上,并没全部客观的阐述事实。他没有向接受者传递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不能够有一个准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导向,可谓是有一个负面作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面教材。

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方式去传达自己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那么这个外蒙古还怎么能够立足于亚洲或者立足于世界,外蒙古人尤其是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无法认清历史的事实,也无法掌握历史的进程。

外蒙古教材当中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匈奴、鲜卑等民族的发展史,里面大篇幅写了这些民族发展的主要过程,最终蒙古族战争了他们,称霸了草原。

而我们国家的历史教材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和世界史,通过这几个时期的划分,足可以见得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理性分析、客观评价的标准性。

这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上面讲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国,这期间仅仅存在了100年,而就是这区区100年,被他们疯狂的用大篇幅去描绘这一时期,的的确确这个时期是他们最辉煌的时期。

虽然只有100多年,但并不能妨碍他们展示自己民族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我国教材当中也有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描写,但是客观的阐述事实而已,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浓墨重彩的描写这个时的历史。

第三个阶段便是蒙古帝国分裂之后的事儿了,这里面就提到了清朝对于蒙古的打压和欺辱,蒙古忍受不了清朝的威逼利诱,随后退回了草原,在外蒙古教材当中,清朝成了侵略者,而他们成了受害者,这不是颠倒黑白么?

二战后,沙俄对外蒙古进行殖民统治,长达很长一段时间,而蒙古国在沙俄的殖民统治下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勇猛。

外蒙古教材颠倒黑白

我们都知道,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生活在大草原,而我国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开始,就把他们定为外族,外族来犯一直都作为是中国两个民族之间的争夺战。

正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民族,所以民族之间的争夺我们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而外蒙古在教材当中明确表明,我们之间是一种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我们听到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是在哪里?是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外国对于我国的侵犯,而蒙古作为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个民族则用到了“侵略”一次,由此可见,外蒙古教材的部分虚构性,他们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哪个受害方,编纂教材的人难道有被迫害妄想症吗?一直以受害者自居。

他们甚至把后近代史被分裂的问题都归位我国的问题,其中就有写到,清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是减丁,控制族群的数量,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外蒙古部落的衰败,从而变成了任人欺负的民族。

尤其是沙俄,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蒙古遭遇到沙俄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他们把这个事情的发生也归为是我国的责任。

他们认为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他们终于摆脱了中国的控制,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国家政权,而苏联解体后,外蒙古摆脱了他的控制,宣布了独立,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其实单纯的夸耀自己的好处,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没有客观的陈述历史事实,这是我们没办法理解的。

结语

任何国家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尤其是对于历史,更应该客观的评价,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外蒙古教材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节是狭隘的,不具有参考意义的。它并没有正视历史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铁... 直到18世纪末,德意志仍然分裂为三百多个不同的政治实体。1801年至1806年间,拿破仑战胜了奥地利...
原创 诸... 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为何没能帮助刘备完成统一三国的心愿?...
原创 三... 近来翻阅清代野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的是顺治初年时一个大字不识的旗人被外放当了盐运使,这个...
原创 川... 川岛芳子大概可以算民国期间最著名的间谍和汉奸了。川岛芳子集中了女性、美女、皇族后裔、汉奸、间谍等等大...
原创 妲... 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本是苏护之女,但后来却被九尾狐夺了生命。并附于其之身上,也就是后来陪伴纣王身...
原创 世...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评论: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很难被入侵的,一个是蒙古,一个是蒙古,某种...
原创 毛... 老覃这些日子在看红色经典系列之《换了人间》。 昨晚看到了一个小情节,心有所动。 情节的背景讲的是毛主...
原创 京... 首都到底驻扎了多少军队,雍正皇帝为什么能顺利接班? 公元1722年,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皇帝康熙去世了。...
原创 《... 诸葛亮,三国时候的大名人,蜀汉的二号人物。在民间那也是经常挂在老头老太嘴边的,什么八卦阵,什么七擒那...
原创 渡...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以我军全面胜利告终,历史天平完全倒向人民军队,国民党的失败已是时间问题。不过,国民党...
原创 李... 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是古代的皇室成员,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时,是具有相当大的智慧的,比如李渊与李...
原创 雷... 1958 年 11 月,18 岁的雷锋从湖南团山湖农场前往鞍钢的途中,在汉停留,参观了通车刚一周年的...
原创 曾... 《明太宗实录》卷三四、卷一四0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永乐二年秋激烈人心的大事:永乐二年九月,封地在河南开封...
原创 电...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大作,被改编成电视剧。也有在周边国家放映,特别是1994年版《三国演义》,日本...
原创 大... 大禹治水的真相令人难以接受,怪不得鲁迅说:大禹就是一条虫子! 关于大禹治理水患的故事,我们在小的时候...
原创 黑... 14世纪40年代是每一个欧洲人的噩梦,1347年9月,一种名为“黑死病”的可怕瘟疫悄悄来到了意大利著...
宛城之战对三国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斗发生在19...
原创 宋...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一场农民起义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北...
亚美尼亚如何成为第一个基督教国... 这个不寻常但有吸引力的基督教十字架位于中世纪的Surb Karapet教堂,该教堂位于今天的亚美尼亚...
原创 为... 军功爵制,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军功(实际也有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度,即“以爵赏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