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三国著名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建兴三年年间,是诸葛亮为平定南中而发动的南中平定战,当时蜀汉下属将领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在这叛变中,南中孟获也参加其中。
在平定南中叛乱中,诸葛亮采用攻心战术,七擒南中首领孟获,在第七次被诸葛亮活捉时,孟获忠心归降,不在与诸葛亮为敌。《三国志》此历史典故有引注,而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中进行了大幅度的编该和虚构。
《三国志》七擒孟获原文:
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七擒孟获为平定南中叛乱奠定了极大的基础,诸葛亮心知南人叛乱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快速平定南中的叛乱,在听说孟获在南中受当地人信服后,于是采用擒贼擒王,七纵七擒攻心战术,在短时间内平定了南中叛乱。
虽然在三国正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在七擒孟获之后,平定南中叛乱,这位诸葛亮北伐奠定了基础。
虽然无法确定七擒孟获是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还是正史却有记载我们不得而在,但在,可以确定的是,七擒孟获在这次平定南中叛乱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关于孟获这个人的记载也只在《汉晋春秋》中找到记载,孟获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但是孟获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异议。慢慢地形成了两个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孟获是汉族人,另一个观点则认为孟获是彝族人。
七擒孟获在历史上是没有直接的记载,在一部简史《彝族史稿》中,此书对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其实关于七擒孟获,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历史上对此事的记载几乎为零,存在极大的小说渲染目的上。
实际上七擒孟获可以说是完全是虚构的,只是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中增加渲染,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神化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