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那天夜里发生了什么。可是很多细节,却不为人们所知。
其中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卢沟桥事变激战三天后,中日双方突然停战言和。停战不久后,中方又突袭日军,给日军以重创。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卢沟桥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翻版。这句话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说,作案手法基本相似,脸皮之厚不相上下;从中国守军的角度来说,卢沟桥事变中的守军比东北军要面临更为艰难的环境。
再提一个细节,卢沟桥是在北平(北京)哪里?在北还是南?这个问题,大多数不熟悉北京地理的人可能都会脱口而出:在北。按照常理判断,该是如此。因为日军先占领了东三省,再占热河,察哈尔部分地区,兵临华北,其后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日军从北向南打,卢沟桥事变自然是发生在北平北边。其实,卢沟桥是在北平南边,准确来讲是在西南方向。
北平北边几乎不需要打,因为按照中日之间缔造的条约,防务北平北边的是石友三的部队。石友三著名的大汉奸,开战前就已经是日本人的鹰犬了。至于北平的东边,按照老蒋和日本人达成的协议,这个地方,中国军队不可以驻防,只能保安队来驻防。所谓的保安队就是伪军。在北平的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八个师。
最要命的北平的南边,在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已经强占了丰台。丰台是扼守北平南向的重要通道。一旦开战,别说守住北平了。一旦战事不利,中国军队很有可能就被包了饺子。
其实在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军队就只有两个地方还可以与日军纠缠。除了北平西南方向的卢沟桥,还有一个就是北平城南的南苑。
事变之后,这两个地方也是日军重点进攻的地方。卢沟桥自不必说,南苑战斗当时也是十分惨烈。赵登禹和佟麟阁就是牺牲在南苑。这两个地方一旦被拿下,北平就被合围了。当时防务北平的是29军,就是那个在长城抗战中,打出名声的29军。
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大家都很清楚。丰台的日军出来挑事,要求进入宛平城(城前就是卢沟桥)。29军没怂,从上至下都没怂。当时负责守卫北平的最高实际负责人秦德纯命令卢沟桥守军:坚守阵地,以宛平城和卢沟桥为吾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打了三天,卢沟桥没打下来。29军守住了卢沟桥,日军在卢沟桥桥头没有重演在东北的好戏。接着,日军想停战。原因很简单,缓兵之计,29军能打,丰台兵少,需要调兵。
中方也同意,29军军长宋哲元对日军的态度是复杂的。他对日军当然恨,可是他更爱自己的地盘和部队。不是老蒋的嫡系,做什么事,不得小心,一不小心就被人当枪使了。
宋哲元的态度,我们不必苛责。他的毛病是旧时代军阀的通病,有兵有地盘才是根本。从某个方面来说,他的毛病也是中国人的通病。
可是后来的局势,让宋哲元死心了。日军说过的话,根本是放屁。这边要议和,那边调兵遣将。既然退无可退,那就干吧。在停战15天后,29军主动进攻丰台的日军,可惜日本援军赶到,功败垂成。
后来局势恶化,日军援军赶到,卢沟桥和南苑眼看着守不住,北平也要被包饺子了。宋哲元领着29军主力安全撤离,命令38师师长张自忠领着一个旅维持北平局面。
张自忠将军也是实在人,替宋哲元背了黑锅。在接受命令后,张自忠将军泣涕不已,说:我怕成了汉奸了。
总的来说,北平是守不住的。虽然没守住北平,但是29军打得还不错。在这次事变中,有人成了英雄,有人成了烈士,有人背了黑锅。不管怎么说,全面抗战开始,一场中日之间的大对决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