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3月27日,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极为普通的一天,但也正是这一天,在安徽省的嘉山县,一个婴儿降生在了这个世界。
他出生于民国建立的第三年,有着一位身份不一般的父亲,但这些对于这个刚刚出生的孩童而言,似乎都太为遥远。
当稍长大一些后,他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叫汪道涵,而他的父亲则叫汪雨相,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汪道涵自幼便没有为生活发过愁。毫无疑问,汪道涵的父亲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这种社会地位不仅给汪道涵提供了优渥的生活,还让他接受到了当时最为先进而科学的教育,也让汪道涵有了更多接触先进思想的可能。
在18岁那年,年轻的汪道涵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国立交通大学,并就读于校内的机械系。与此同时,汪道涵开始参与一系列的学生爱国运动,并逐渐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那个时候的汪道涵而言,他有着一颗如同钢铁般坚定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迫切地期待着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亲汪雨相也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并以一种沉默如海的定力,支撑着他不断向前进发。
他在19岁那年就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参与一系列的革命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被国民党逮捕,后来是由父亲汪雨相出面,才将他保释出狱。不过这样的遭遇并没有吓倒汪道涵,反而让他在坎坷中得到了磨炼,并以更为坚毅的姿态走向了未来的道路。
在这之后,汪道涵加入了新四军,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革命工作。由于在财政方面有着一定的天赋,汪道涵在革命的中后期主要从事财务方面的相关工作,并曾担任过安徽省财办的主任等职,为革命的顺利推进与新中国的最终成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除汪道涵本人奋斗在革命的道路上,他的父亲汪雨相多年来也始终未曾放弃对革命的追求,汪雨相在59岁那年赶赴延安,之后一直追随在我党左右,为推动革命的向前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汪雨相最终在70岁那年加入了我党,后在1963年去世,终年85岁。可以说,汪道涵对革命与信仰的坚持,也是对父亲坚定意志的一种传承。
在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曾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任职,是该部的副部长。在十年特殊时期,他如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遭到了反动派了迫害,并度过了一段灰暗的岁月。
但对于汪道涵来说,这些突然的磨难都不足以打倒他,因为他明白,只要坚守自己心中的信仰,就总有迎来希望的那一天。他在1978年正式复出,两年后被调任上海,后来更是成为了上海市的市长,为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他还曾参与了十分有名的“汪辜会谈”,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与缓和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无法抹去的痕迹。
当时间不停流逝,汪道涵的人生已慢慢走到了最后一段岁月。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仍精神饱满的汪道涵并没有选择悠然闲暇的退休生活,而是成为了几个大学的客座教授,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们传授可以收益无限的知识。
对于汪道涵而言,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在2005年的12月24日,汪道涵因病于上海去世,终年90岁。
在汪道涵离世后,他的儿女们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继续奋斗在国家不同的岗位上。其中汪道涵的长子汪致远更是成为了国家的中将,同父亲一样,将发展与保护祖国当做自己终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