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书》:一部特别的史书,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特别不特别
迪丽瓦拉
2025-07-15 14:32:29
0

《陈书》

《二十四史》第九本,是《陈书》。

《陈书》的作者,是唐人姚思廉。

姚思廉一共编了两部史书,都在《二十四史》之内,另外一部,是《梁书》。

《梁书》是记录南朝梁历史的,那么《陈书》自然就是记录南朝陈的历史的。

《陈书》的历史,大概是从陈武帝陈霸先登基到陈后主陈叔宝亡国这三十三年。

三十三年,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才长成中年人,时间的确不长,所以南陈这个政权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或是文化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

因为南陈实在是太短了,短到每一个皇帝几乎都摆脱不了南梁的影子。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要去买房,中介带你去看房子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不在房子身上,因为房子没什么可看的,你大部分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隔壁正在洗澡的美女的那一块帘子上。

《二十四史》第一本,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 形象)

《陈书》和《梁书》对比,可能差距还不大,但是和《史记》一比,就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之处了。

《史记》的内容,从炎黄二帝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按道理说几百万字的记叙都未必够,但司马迁只写了五十万字。

这五十万字,正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是字字血泪,字字珠玑。

《史记》中出现的人物,相较于其它史书,其实并不多,但每个人都有血有肉,给人一种无比真实的感觉。

《陈书》则不然,因为《陈书》的历史范围实在是太小了。

陈的国祚只有二十多年,而且还是个地方割据政权,地处南方还不算,上家公司南梁因为爆发了侯景之乱导致南方人口急剧减少,人口基数一少,人才就少,人才一少,奇闻轶事就少,传奇故事就少,所以就算是姚思廉有文笔,他也没什么好记载的。

(侯景之乱)

为了写这篇文章,作者专门花了三天时间来阅读《陈书》,大概读了有一小半,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

《陈书》的撰写方式,很像是查户口,在介绍人物的时候,永远都是这个人的祖籍何处,现居何所,家学渊源,太爷爷是谁,爷爷是谁,父亲是谁,儿子是谁,孙子是谁,重孙子又是谁。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官的,做到什么官,什么时候退休的,什么时候领盒饭的...在描写人物经历的问题上,《陈书》通篇都是这个调调。

这是什么?

这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于作者来说,这些东西有历史研究价值,但是却没有文学和思考价值。

所以我们看得出来,姚思廉写《陈书》的时候,就没有写《梁书》时那么认真,书里的本纪啊,列传啊,仔细看的话,那是相当简略的,很多人事物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套用一个固定模式。

当然,《梁书》和《陈书》的作者,不止姚思廉一位,他父亲姚察也参与过这两本书的编写工作,不过姚察写《陈书》的内容相对来说要少一点,因为从现有的文献来看,《陈书》中只有两卷本纪的后边署名“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这说明《陈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姚思廉写的。

《梁书》和《陈书》作者都看过,老实说,《陈书》在各方面写的都不如《梁书》,不过这倒不是说《陈书》的内容不行,而是因为南陈这个朝代,是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再次强调)

(陈武帝陈霸先 形象)

从陈霸先建立南陈开始,南陈就开始走下坡路,可谓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北宋时人评价南陈,说南陈这个政权,最大的特点就是苟且偷安,没有进取之心,也从来不考虑自身危亡,只想把自己小日子过好了,所以这个朝代没有文学艺术可以发扬光大,也没有什么政治制度值得借鉴。

虽然北宋和南陈的情况也属实差不太多了,但北宋这话说的还真是一点也不错。

不过,《陈书》的内容写得一般,不代表这本书就没有意义,事实上,《陈书》在文学圈的影响力和地位,那还是可以的。

唐人魏征,也就是整天管着唐太宗的那位,宋人曾巩,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清人赵翼,也就是清朝著名学者,他们都认为,《陈书》虽然简单,但是该记载的内容,一点不落的都记载了。

陈朝因为什么而兴盛,又因为什么而灭亡...陈武帝的雄才大略,陈文帝的才华横溢,陈后主的昏庸无道,你随便翻一翻《陈书》,收获还是很大的,如果按作者来看,《陈书》还是能排到中品的。

有人曾说,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瀚如烟,但只都写了四个字,那就是:争当皇帝。

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些太过主观了。

(班固 形象)

一部《二十四史》,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是极为复杂的。

《二十四史》中,《史记》和《汉书》可以称为极品。

司马迁遭宫刑而发奋写史,《史记》可谓是字字泣血。

班固因为写《汉书》被抓进了监狱,如果不是他弟弟班超把他捞了出来,他搞不好就死在了里边。

司马迁和班固,是民间修史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史书不为帝王将相书写,而是单纯为了记录历史而书写,再加上他们个人优秀的文学表达能力,使得《史记》和《汉书》既有详实的史料,又有动人的故事,更有真实的评议。

如《隋书》,《宋书》,《南齐书》,《新五代史》可以称为上品。

上品史书的特征是,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这四本史书的优点就是,史书的文学水平都很高,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把这四本书当成长篇小说来看,因为他们的作者(如宋书之沈约,南齐书之萧子显)都是那个时代惊为天人的文学大家。

而这几本史书的缺点则是,由于这些书都是皇家修书,所以局限性很大,史料的详实度和真实性还需要我们去逐步考究。

而姚思廉的《梁书》和《陈书》,则可以称为中品。

(姚思廉 形象)

碍于南朝梁和南朝陈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姚思廉并没有在书中文墨上下功夫,但却保留下了极其浓重的史料学基础,换句话说,尽管他写的不好,但他的记载还算真实。

而如《明史》和《宋史》,则称为下品。

《明史》中胡编乱造的桥段太多,清朝修《明史》的时候又搞了一些故意诋毁,导致这部史书的质量实在堪忧,而《宋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大杂烩,修史的元朝宰相脱脱明显水平不足,所以质量奇低。

有读者可能说了,哎,这不对啊,《二十四史》不止这几部啊,剩下的呢?

不好意思,剩下的那些作者还没开始读。

别说剩下的这些作者还没有开始读,就是刚才给您介绍的这些书,作者也只不过是读了个囫囵吞枣,马马虎虎。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通读过《二十四史》,你最好不要相信他的话。

因为你要知道,《二十四史》不是连载小说,而是古文,行文中有大量我们今天读者不熟悉,不认识的文字和句式,即便是拥有一定史料基础的人读起来,那也是相当费劲的。

假使你很有毅力,又恰好能读懂,一天读两三千字的话,那么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读,风雨无阻,一天不落的话,你大概要读四十年左右才能读完。

那些动辄就扬言自己读完了《二十四史》的人,恐怕年龄还不到四十岁。

(史书)

有人会说,历史不就是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么?有什么好研究的,根本就不重要,所以整天把《二十四史》翻来覆去,不过就是咬文嚼字的穷酸书生,一点用也没用。

我要告诉你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历史很重要,因为历史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记忆。

如果你记性不好,那么你就会忘掉很多重要的事情,做起事来也会颠三倒四,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忘记,今天的事情明天也记不起来。

而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忘记了曾经的兴衰荣辱,保留不下血与泪的教训,也无法把那些美好的品德传承下来。

作者在初中时就十分喜爱文学创作,那个时候为了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最爱读的小说,都是一些青春文学作品,语文老师认为不可,他给我推荐的,是一套《二十四史》。

我那时年幼,只认为老师的想法太过复古,几部陈词滥调的史书有什么好读的?遂没有采纳老师的建议。

如今想来,实在是万分后悔。

不过,作为华夏儿女,作为一个中国人,作者的内心是无比自傲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范围内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我们悠悠的历史长河,还需要更多的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来深耕。

作者惟愿,能成为这其中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能够成功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常常被一些人认为是“捡漏”之举。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在...
原创 汉... 历史上,皇帝为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往往可谓煞费苦心,经历了重重考量和复杂的权谋斗争。虽然按照传统的继承法...
原创 司... 自古帝王高居权力之巅,身处权力漩涡之中,难免生疑。即便是那些曾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也难免被...
原创 蜀... 《三国志 陈震传》:陈震抵达武昌,孙权与陈震共同举行升坛誓盟,明确划定两国的疆域:东吴获得徐州、豫州...
原创 曹... 在三国时期,群雄并立,战火连天。无数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他们或以谋略决胜千里,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原创 曹... 中国历史上实行分封制度的封建朝代,除了西汉、西晋和明朝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朝代。在这其中,西晋朝仅存短...
原创 此...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极其频繁的阶段之一。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众多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争夺天下,...
原创 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了白起之死的经过:秦王派遣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要求他自杀。武安君白起拿着剑...
原创 晚...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古老的悲剧——美丽似乎并非一件幸运的事,反而成为...
原创 元...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少数民族曾多次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蒙古人最终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掌控...
原创 王...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历史上有着深刻印记的人物——王莽,字巨君。王莽在朝廷中纵横捭阖...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清朝的影响常常显得不可或缺。自从皇太极创立清朝...
原创 雍... 在清代的官制中,总督和巡抚的职衔通常加上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职位,这使得他们的秩序通常是正二品...
原创 刘... 汉朝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除了刘邦这一位普通出生的英雄建立了汉朝外,刘邦去世后也发生了诸多值得探讨...
原创 蜀... 在蜀汉末期,确实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在魏灭蜀之战中,蜀军的几位主要军事将领,如姜维、廖化、张翼...
原创 《... 1、《折腰》魏家和乔家的仇恨源于十四年前,当时两家结盟,互为依靠,后来乔家违约,害得魏家家破人亡。 ...
原创 庞...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蜀汉谋士中仅次于诸葛亮的杰出人物。虽然庞统正式出场之前,许多人就已对他高度评...
原创 光... 慈禧虽然并非咸丰帝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但她生下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恰好是咸丰帝唯一的继承人,这使...
原创 跟... 宋朝以“文盛武衰”著称,大家都知道,太祖皇帝统一天下后,深怕后世武将篡权,于是采取了“扬文抑武”的政...
原创 如... 如果崇祯皇帝在明朝末年选择放弃北方,迁都南京,那么会不会像当年的北宋灭亡后,南宋依靠江淮的地理优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