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围绕在他身上的谜团可一点都不少,他为什么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他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他为什么不立皇后,他跟扶苏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用推理的办法来破解一下这些谜底吧!看看他有多不容易。
少年傀儡化真龙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皇帝叫傀儡皇帝,这种皇帝一般都是无权无势,下场凄惨,比如楚怀王,汉献帝,以及历朝历代那些末帝殇帝,数不胜数,但是能够由傀儡变成真龙的皇帝屈指可数,目前所知的只有东汉的几个皇帝比如汉桓帝,以及北周的武帝宇文邕,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是从傀儡变成真龙的,只不过他身上的光环实在太过耀眼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就是秦始皇!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后代有很多人都觉得秦始皇是从他的父辈手里接过一个蒸蒸日上的大秦帝国,然后顺理成章的统一天下,没什么好吹嘘的,其实哪有那么简单!
秦始皇的逆袭之路
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是怎样逆袭的吧,年幼的时候,老爸为了皇位丢下她们孤儿寡母在异国他乡受尽折磨,好不容易吧,老爸做了皇上把母子俩接回秦国,坐上了王位,这坑儿子的父母却给自己找个两个爹在头上压着,一个尚父吕不韦,还有一个就是假父嫪毐。这两个老爸瓜分了朝廷的全部权力,年轻的秦始皇就是一个橡皮图章。但是他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他,那两个家伙的权力就名不正言不顺。
当时啊,还有一个人能够威胁到秦始皇的权利,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蛟,这是他老爸回到秦国后跟一个韩国女人生的孩子,史书上记载,这个成蛟曾经出使韩国,不费吹灰之力为秦国拿了一百里地,一个小屁孩能有这么大的能力吗?结合她母亲的身份,我们就可以推想得到,这是韩国人给自己的外孙增添政治筹码呢。这就引起了吕不韦和太后赵姬为首的赵国势力的担忧,最后由吕不韦策划嫪毐执行,制造冤案杀害成蛟。秦国内部的韩国势力遭到重创。
但是跟另一派外国势力比起来韩国势力只不过是毛毛雨而已,那就是与秦国有着五百年联姻关系的楚国势力,代表人物是华阳太皇太后,这一派势力在宣太后的时候曾经达到顶峰,一度执掌秦国四十余年,后来遭到秦昭襄王的打击,暂时潜伏起来,后来楚国势力为了翻盘,华阳夫人就扶持秦始皇的老爸秦庄襄王登基,重新崛起。但是登基之后的的秦庄襄王,也害怕楚国势力把自己给架空,他大胆起用了吕不韦出任丞相,还把在赵国的秦始皇母子接回来立为继承人,这就相当于扶持赵国势力来平衡楚国势力。
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秦始皇与楚国势力结盟,在嫪毐叛乱中楚国势力的昌文君跟昌平君,鼎力相助,帮助秦始皇平定叛乱,打压吕不韦。吕不韦下台之后,昌平君就出任秦国丞相。
不久之后秦始皇逼死了吕不韦。关于这两个人的关系到底是不是亲生父子,其实也很好理解,你想一下,秦始皇的政敌那么多,且不说国内的,就说山东六国吧,想他下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突破口,那这些人还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去寻找证据吗?既然找不到那肯定是没有了,再说吕不韦本人,如果真的有这么好的筹码,他绝对可以用来要挟秦始皇,也不至于最后被逼死。
楚人阴影挥不去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他跟扶苏之间的关系,其实问题还是得从昌平君身上说起,这个人其实是楚国作为人质留在秦国的王子,后来秦国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受到最大的挫折就是灭楚之战,当时年轻气盛的李信率领20万大军出征,在出征之前老将王翦就坚决反对认为需要60万大军才能灭了楚国,因为在南方几个水网纵横的省份上作战,20万大军确实是挺紧张的,这就要求作战部署必须精密细致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丁点差错,而且也没有多少机动兵力可以作为战场上的应急。这就意味着,作战部署某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全盘皆输。
最后果然出了问题,作为秦国丞相的昌平君在后方与被征服地区的楚国贵族一起,里应外合发动叛乱,断了李信的后路,导致此战惨败,这个昌平君也就跑回了出楚国成为楚国最后一个王。那跟扶苏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扶苏身上很有可能就流着楚国王族的血脉,这也成为了他跟秦始皇之间一段难以消弥的裂缝。
为什么我敢如此推断?各位还记得,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里,那篇陈涉起义吗?陈胜吴广两个楚人在造反的时候打的是扶苏跟项燕的旗号,这就有问题了,扶苏是大秦帝国的法定继承人,而陈胜起义是反对秦国的,这就如同当年孙中山他们搞辛亥革命却打着光绪皇帝的旗号一样,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楚国人是认同扶苏的,为什么呢?只能是因为他身上流着楚国人的血脉。
理念分歧父子疏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也不立太子,其实这两件事是一回事,由于当年的那场背叛扶苏身上的血脉,就如同诅咒一样横在父子之间。还有就是因为扶苏跟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走得太近了,这群人的政治诉求是恢复周朝分封制,这跟大秦帝国中央集权的法家理念严重违背,这就使得扶苏跟朝廷上的法家集团离心离德。朝廷上支持分封的势力太大了,作为大秦帝国的继承人的扶苏都不理解自己,秦始皇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出于政治考虑他也不能够立扶苏做太子,因为立了太子,那就意味着其他儿子都没有了希望,他们就会站在反对派那一边,支持分封制,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够立皇后,因为立了皇后就意味着她的儿子会成为太子。为了缓和扶苏与朝廷法家军功集团的关系,他才把扶苏送到蒙恬的帐下,一方面重新拉近与军功集团的关系,另一方面,手握30万大军随时准备接班。可扶苏不能理解他的用心,胡亥的假诏书一到就自杀了,可见父子的互信已经荡然无存。
帝皇之路走到最后,真的是孤家寡人啊!父母,兄弟,朋友,妻儿全都是对手。苦心孤诣谁人能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