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代帝王是不少人年少轻狂时的梦想,但他们极少考虑到帝王背后的压力与落寞。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但最让人悲慨的还是他的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贤,她为了独吞溥仪的遗产,不惜打了十年官司。
被迫成王
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1906年2月7日,字曜之,号浩然,是摄政王载沣和苏完瓜尔佳·幼兰的长子。
他于1909年继位,人称清废帝或宣统帝。登基的那年,溥仪才是个3岁的小孩子,但其实早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皇帝的培养之路。
按理来说,清朝那时还实行世袭制,这个皇帝本轮不到溥仪来做,但当时宫里的“大独裁者”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而光绪又刚好没有儿子来继承王位,所以慈禧对下一代皇帝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将溥仪过继给同治帝载淳,溥仪因此才得以在1909年正式登基。
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受到各方列强的威胁,怎么看都是一个烂摊子,饶是满朝文武官员都拿不出办法来,更何况是溥仪这样一个三岁的小孩子。面对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他无能为力。
帝王的枷锁让他的童年过于沉重,没有同龄的朋友玩闹,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他像一个傀儡一样被人支配,只能发出稚嫩的哭声来抗诉。当然,这并没有用,没有人能帮助他。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但比起虎,用“孤狼”来形容年幼的溥仪更为合适。
崎岖旅途
1912年辛亥革命后,年仅六岁的溥仪退位,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皇帝生涯,由于一些原因,溥仪仍居住在皇宫的高墙之内,直到1924年才被西北军阀首领冯玉祥赶出皇宫。
但冲破高墙禁锢的溥仪并没有重获自由,相反,等待他的是更残酷的现实,他被敌人当作傀儡带到了天津。
1945年,敌军战败撤退,溥仪被囚禁在苏联整整五年,直到五年后中苏建交他才得以重回祖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也没有人能感同身受。
虽出生于封建社会,但溥仪的思想却并不腐朽,他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在想当医生的愿望破灭后,他选择了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工作。
在1962年,55岁的溥仪遇到了自己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李淑贤,二人是在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的介绍下相识相恋。
即使溥仪提醒过李淑贤他们的年龄差距太大,但李淑贤却表明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够了。而婚后的生活却让她后悔了。
多日的相处以来,李淑贤逐渐发现了溥仪的生理问题,她从医院回到家后就埋头痛哭,溥仪自知“理亏”,竟然下跪请求妻子原谅,并恳求她不要和他离婚,他甚至还表明自己同意李淑贤交新朋友。
这般委曲求全的溥仪让李淑贤左右为难,纠结再三,李淑贤只得答应了他。
人们都知道溥仪很爱李淑贤,有一次北京暴雨,交通受到阻塞,溥仪担心李淑贤,就早早地带着伞等待妻子,结果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在他往回走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没有盖子的水道口,他害怕妻子会不小心踩到,在那里又等了好一会儿。
即便这样,李淑贤还是对溥仪有所不满,他毕竟是早年当过皇帝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简单的事情也难以做好,需要别人的照顾,所以李淑贤也三番两次地提出想要离婚的愿望。
但在领导的关心和慰问下,李淑贤便没有再经常提起离婚的事儿来。
1964年9月底,溥仪在工作后出现了尿血症状,经过诊断,溥仪诊患了肾癌,好在手术顺利暂时脱离了危险。
1965年,年老的溥仪又患上了尿毒症,病情虽在治疗后好转,但身体到底还是不如以前了。再后来,溥仪病情加重,在家中度过了自己生命里的最后五年光阴。
版权纠纷
在他死后,生前对他并不怎么满意的妻子李淑贤却开始关心起溥仪自传的版权问题了。其实这本书的雏形是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刑时的口述,由其弟溥杰执笔的自传体悔罪材料。
1960年,群众出版社将此材料发布,因为封面为灰色,所以也被称为“灰皮本”。当时这本书还没有火起来,仅供有关部门参阅。
由于“灰皮本”存在一些瑕疵,所以陈毅总理要求相关组织尽快修改争取正式出版,所以编辑室主任李文达就负责了该项事务。
老实说,李文达为这本书付出的心血并不比溥仪本人少。当时那本书还太“稚嫩”,可读性不强,也没有太多事实材料做支撑,于是李文达下午就去采访相关人员,晚上回来写稿,一点一点地把原先有些乏味枯燥的书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他甚至调查了解到了一些溥仪本人都不清楚的事情。1962年,《我的前半生》终于完成了,全文共50多万字,但直到1964年,这本书才正式出版。
稿费则是李文达和溥仪两人平分,李文达对这本书的出版所发挥的作用也可见一斑,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觉到溥仪对李文达所做的工作的满意。但这本书最终只署上了爱新觉罗?溥仪的名字。
不了解情况的李淑贤坚持认为《我的前半生》是溥仪的著作,并且溥仪在生前就把这本书送给了自己,而李文达在没有询问过她的情况下就把该书的版权授给了电影《末代皇帝》的制片方。
1987年6月,李淑贤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李文达和群众出版社,并要求确认该书作者只有溥仪一人,这样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继承权,拿到几百万的全部财产。
1995年1月26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溥仪是该书的唯一作者,而身为遗孀的李淑贤享有该书版权。
那时李文达已经逝世了,但他的家人们替他不平,向法院上诉,后来被驳回。花费十年的光阴,李淑贤终于得到了版权,但造化弄人,在法院判决后的第二天,李淑贤就去世了。
又是十年之后,《我的前半生》被群众出版社向法院递交了无主申请。由于溥仪和李淑贤并无后代,所以此书没有人能继承,按理来说,这本书的著作权应属于国家,但最终结果还未可知。
一本末代皇帝的自传,牵扯出了无数的利益争夺。生前最爱李淑贤的溥仪在死后才受到她的“格外关注”。
她为了一本书的版权,或者说是遗产,不惜耗费十年的时间,不知道是让人感动还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