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原之战前,为何伊达政宗没有作为?不是不动,看看他身边是谁
关原之战前,佐竹义宣加盟西军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但上杉景胜与伊达政宗的战斗已经在七月中打响。上杉景胜与直江兼续对伊达政宗要夺回故土的执念了若指掌,因此在准备应对德川家康北上征伐的同时,直江兼续与七月十四日命令与伊达领只有咫尺之间的白石城守将们加强防备,又赶紧加派兵力协防,一旦发现伊达政宗南侵,必须尽早通报。必要时直江兼续自己将亲自率兵前来支援,与伊达军决战。
果然不出直江兼续所料,伊达政宗于七月下旬便派出心腹,片仓景纲率兵包围白石城。七月二十五日,直江兼续重点布防的白石城便被片仓景纲的伊达军攻下,白石城将兵死伤过半。收到攻下白石城的消息后,伊达政宗立即通报给留在宇都宫的德川秀忠和在江户的德川家康。伊达政宗又向两人通报伊达军将会继续向内陆的桑折郡方向推进,下一个目标就是位于中央地区的福岛城。
不过,结果证明伊达政宗攻下白石城,对上杉景胜而言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损失,面对上杉家层层防御的战略,伊达政宗军越往内陆的桑折、伊达两郡入侵,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白石城之战翌日,伊达军本想趁胜追击,联络当年属于伊达家麾下的当地小领主一起发动武装起事,配合伊达军攻击西南的川股城和大馆,但随即被福岛城赶来的上杉援军击败而回,迅速攻打福岛城的计划受到阻碍。
保住川股城和大馆,成功阻止伊达家全速深入,对上杉景胜和直江兼续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机。恰好到了七月底,德川家康转回西上的好消息传来,意味着上杉家南方战线的压力大减,对伊达政宗和最上义光而言,这是意味着将要独立顶着上杉家的反攻。
七月二十七日,直江兼续眼见形势好转,立即组织反攻,下令伊达郡的守将尽力拖着伊达军,知道伊达政宗的主力军到来后,再全力攻击。另一边的伊达政宗知道德川家康远去后,为免自己的优势尽失,立即写信要求德川家康下令留守下野的德川秀忠等人全速北上突破白河关,务求南方牵制上杉军的注意。
另外,伊达政宗还要求德川家康向山形城的最上义光下令,要求最上军南下入侵上杉领中北部的长井郡,迫使上杉家面对多线防御的困境,从而削弱防御伊达家的力量。为了强调严重性,伊达政宗向德川家康警告说:“万一贵方的行动有所延误,必使包围上杉的诸方大名产生错觉,继而发生对我方不利的事情。”
当然,伊达政宗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奥羽大名加起来的兵力才差不多与上杉家看齐,只要失去了外援助攻,弱小的奥羽大名根本无法与上杉家一战。更可能的结果将是奥羽大名们为了自保,陆续暗通上杉家,奥羽地区也因此成为西军的另一据点。
不过,伊达政宗的忧虑并没有被德川家康充分接纳,德川家康仍然决定在八月初回到江户,同时也指示德川秀忠、秀康等留守军只作守备,不主动出击,而最上义光比伊达政宗兵力更少,其领地的西北方和南方两面均与上杉领接囊,即使德川家康下达指示,也无法单独对上杉景胜构成重大威胁。
大战当前伊达军义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伊达政宗在八月中旬左右决定修改战略,一边指令片仓景纲加紧补修刚夺下的白石城,又暂停了对上杉军发动强烈的进攻,改为派出小部队在两军交接的区域作骚乱,再派出部队南下进攻梁川城。
京阪的西军决定对德川家康发动攻击的消息传到奥羽后,弱小的大名们更家不愿意出战,就连与伊达领北部接囊的南部家也疑有暗通上杉家的迹象,这些不利的因素都迫使伊达政宗进一步改变策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
而上杉家当时的战略很简单明确,就是趁当前只有伊达家一个“出头鸟”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并且迫使伊达家投降,或倒戈投向西军。只要最有力的伊达家转变立场,其他的奥羽大名也必然倒向上杉家。
当上杉家在直江兼续领导下,打算加强反攻伊达政宗的时候,却受到来自伊达政宗的停战邀请。八月七日,伊达政宗得知京阪情况急变,以及德川家康西走的真正原因后,未免遭到上杉家猛烈攻击,以及保存实力,秘密地向上杉景胜和直江兼续提出停战要求。然而,直江兼续并不相信伊达政宗真心求和,一边跟伊达政宗交涉,一边继续指示下属加强福岛、梁川两地的防御工事。
另一边,伊达政宗的停战要求也不过是拖延战术,试图打乱上杉军的部署。虽然两方都在故弄玄虚,大搞尔虞我诈的伎俩,但上杉与伊达两方在八月中以后便几乎停止了大规模冲突,战况陷入胶着状态。
对于上杉和伊达两方而言,在京阪情势末明的情况下,与最有实力跟自己火拼的对手胡乱消耗兵力,也绝非明智之举。伊达政宗由主攻转为观望,也使上杉家可以调整部署,看准情况再作应对。
从结果来看,伊达政宗的决定并不明智,但从当时的情况而言,伊达政宗的选择并没有任何问题,面对强势的上杉家,能够让其无法按照西军预计的攻击关东,只能全力应对伊达及最上两家,从这方面而言,后世对于伊达家按兵不动的指责,也是过于严厉了。面对上杉家这样的实力大名,伊达政宗也只是认清现实,虽然不至于挣扎求生,但小心应对也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