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欧中亚人统治中原的时代:元朝钦察军集团
迪丽瓦拉
2025-07-16 03:32:40
0

众所周知蒙古人入住中原后共有

11位

皇帝,

忽必烈在位24年

,元成宗

帖木儿

在位13年,元顺帝

脱欢帖木儿

在位

35年

,也就这这三位皇帝在位时长在元朝里是超越了

10年

当然有人要纠正我元成宗

帖木儿

应该打

铁穆耳

,实际上

帖木儿和铁穆耳

发音都是

Tēmōr

,不同汉字异写罢了,就像

川普

特朗普

关系

忽必烈是元朝开国君主,而

帖木儿

是忽必烈孙子,是元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也算是个明主。而脱欢帖木儿是元朝统治中原时期的末代君主。而其他

8位皇帝

在位时间加一起总共才

27

年。

这27年里也就是平均每位皇帝在位

3.3

年,为什么元朝皇帝换得如此频繁,跟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皇帝更换速度一样快,这波操作算是应了孙悟空那句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的名言。

事实上从元成宗到元顺帝之间的8位皇帝事实上都是傀儡或者半傀儡,可以理解为“

汉献帝

”,那么“

曹操

”又是谁。

而这

27年

里元朝乃至中国的统治团体则是来自东欧的钦察人组成的“

钦察禁卫军

”简称“钦察军”(《元史》称

钦察卫

)。

钦察军的故事也是相当励志,从一群流落异乡的外籍员工然后反客为主,架空自己的上司。

一切要从1268年说起,由于忽必烈篡夺了原本属于

阿里不哥

的蒙古大汗位置。所以导致他在黄金家族中被视作非法分子,蒙古帝国就此分裂,再无大汗。

而窝阔台大汗的后人

海都

金帐汗国

察合台汗国

支持下成立了

窝阔台汗国

。然后金

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三国在中亚怛罗斯城会盟。三大汗国瓜分中亚,并坚决拥护蒙古传统,相当于将忽必烈和伊尔汗国从黄金家族正统当中给开除出去。

然后在忽必烈眼里这三国又是叛乱者,《元史》里都把他们算成“

西北诸王之乱

”,实际上西北诸王势力加一起都比他大,所以看上去忽必烈才是蒙古正儿八经的叛乱者。

从那开始,蒙古各大汗国除了各自对外用兵,接着就是相互打来打去。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事情在我写的其他文章交待得很详细了,我们这期重点讲

忽必烈

海都

的恩怨。

海都很厉害,曾经还控制了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而在

1289年

海都率军从元朝手中攻陷了蒙古旧都

哈拉和林

。届时70多岁的忽必烈还要去御驾亲征处理这事。忽必烈直到死都没有摆平海都这个敌人。

元军在1289年这次出征中,除忽必烈之外,军队最高负责人是

钦察军

土土哈

忽必烈执政末期,元军对关外任何战斗的第一线再没有安置蒙古族士兵,也不是

汉族士兵

,而是把

钦察人、阿速人

或者

康里人

等东欧、中亚等民族部队投入到了最重要的战线上。

而这些民族都来自横跨东欧和中亚的钦察草原上,钦察草原今天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境内,在俄罗斯的那部分也叫

南俄平原

钦察草原约三千年前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

斯基泰人

,之后

匈人,保加尔人,马扎尔人,库曼人

等游牧民族落户于此,且先后席卷过东欧。在蒙古入侵前俄罗斯各个邦国就不断和

库曼人(又叫库曼人)

作战。元朝四等人里,

钦察人

算二等色目人。

那么忽必烈为什么宁可重用来自遥远地方的钦察人,都不肯重用血浓于水的蒙古同胞呢?

答案相信聪明人一眼就看得出,

因为忽必烈攻打黄金家族嫡系宗亲的举动已经让不少蒙古族都心寒了

,不愿意为之卖命,

恰好钦察人战斗力相当凶猛

,所以忽必烈在军队里首先重用钦察人打自己蒙古同胞。

在曾经

色楞格河

(今天蒙俄边境)的战斗中,忽必烈的孙子

甘麻利

被敌军包围,救出甘麻利的就是

土土哈

率领的

钦察军

。这件事让忽必烈觉得钦察人相当可靠,甚至超越蒙古人。所以忽必烈开始大肆提升土土哈和全体钦察人的地位。

在这次出征中,海都遇到元帝国大军就逃得远远的,忽必烈还说“海都那畜生,难道是害怕钦察骑兵的铁蹄而逃跑的吗?”这是对钦察军以及对土土哈的最大夸奖。

虽然这次忽必烈没有搞定海都,但让土土哈和钦察人等东欧游牧民族在元帝国境内地位进一步提高。

数年后,1294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太子真金早已去世,就由真金的儿子

帖木儿

继位,是为

元成宗

。然而元帝国与海都的战争仍未结束,所以就由帖木儿这一代人与海都继续对抗。

而帖木儿延续了爷爷忽必烈重用钦察军这一政策,凡什么重要战役让钦察人先上。1297年土土哈去世,钦察军由土土哈儿子

床兀儿

接管。

从1289年开始,元帝国又和海都在今天蒙古国北方和俄罗斯境内占了长达

12年

的较量,1301年

海都

在蒙古高原被钦察军击败,他在败北途中去世。

海都死后2年,1303年,几大汗国觉得这样打来打去也没啥意义,干脆休战,大家称帖木儿为名义上共主,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领地。

黄金家族内战暂时结束。但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依然在开打,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直到1355年金帐汗国打灭了伊尔汗国。

由于各大蒙古汗国基本停战,世界史称

“蒙古和平”

开始了,在堪称蒙古核心的军队中,自从“蒙古和平”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的首脑层对蒙古军变得不太信任。

“蒙古和平”时代,虽然没有对外征战以及来自外部的侵略,但蒙古人之间的争斗非常多,一般都与皇位继承有着某种关联。这种争斗中,同属蒙古人是无法放心使用的,因为在敌人中就有叔父、堂兄弟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戈一击。

反而是钦察人军队能够让人放心,除钦察人之外,蒙古军中著名的还有

阿速人、康里人、葛逻禄人、俄罗斯人

等外国人部队。葛逻禄人等作为精壮的佣兵集团,在历史上都很有名。

中国史书把这些外籍军团称之为

“色目卫”

,色目卫,从名字可以看出来是色目人组成的军队。

唐兀卫

是最早建立的色目卫,成吉思汗攻破西夏,西夏人被编入的军队称为

唐兀军

公元8世纪,在中亚,

葛逻禄人

作为佣兵跟随唐军参加怛罗斯之战时,突然整个部队投向了阿拉伯帝国军队,致使唐将高仙芝大败而归,此事在历史上颇有名气。

葛逻禄人与钦察人一样,都是东欧中亚游牧民族。

而侍奉元朝,属于侍卫亲军的阿速卫被认为是伊朗语系民族,阿速有时也称为阿兰,意为

雅利安

康里族也是突厥系的游牧民族,康里在突厥语中意为“车”,他们可能是《魏书》中记载的高车国的后裔,《元史》中写作“康里国”。

元朝的著名书法家

巙巙(nao)

也是康里族出身,他的书法被认为深得晋人王羲之等笔意,无论多么小的作品,人们都争相求购,视为珍宝。在元朝,他是仅次于

赵子昂

的书法名人。

元朝的蒙哥可汗对

俄罗斯人

的战斗力也颇欣赏,后来收聚在中国境内的俄罗斯人共约一万户,安置在山西大同一带,从这些俄罗斯人中招募一队禁卫军,称“

斡罗思(俄罗斯)扈卫亲兵

”,驻扎于

北京

以北的地方捍卫京城。

从元代初年的武卫军开始,到侍卫亲军正式形成,设置的侍卫亲军组织多达

31卫

,也就是元朝共有31个民族或则国家的人组成的军团,我们这期就不一一介绍了。

外籍雇佣军不但为忽必烈家族参与黄金家族内战,还是蒙古消灭南宋的主力军,在战场上他们是宋军最为棘手的对手。在灭宋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朝的钦察、阿速、康里族人大部分都是成吉思汗西征时投降或俘虏的人。元朝将他们编入侍卫亲军的时候,各军的长官大多都是他们原来国家的首领。钦察军团的统领从土土哈到床兀儿,再到其子

燕帖木儿

,终于得以位极人臣。

慢慢地,这些部队就变成了亲卫队,最初他们是类似奴隶的身份,地位极其低下,然而在王侯身边侍奉后,越来越受到信赖。

同时代埃及的

马穆鲁克王朝

就是由这种集团发展而来的,而且出身大多数也是钦察草原。在后面的土耳其帝国也有被称为

耶尼切里

的一种

军人奴隶集团

元帝国也出现了这种集团,钦察军的首领燕帖木儿就废立了好几个大汗。

钦察军作为是京城主力军,万一管理不善,会出现很大的矛盾,甚至是威胁皇位,有人也指出,元朝最混乱的恰恰便是军政,在政治斗争中也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燕帖木儿成功地拥立了自己曾经侍奉过的真金的孙子海山(

元武宗

)的儿子图图帖木儿(

元文宗

),又毒杀了文宗的哥哥元明宗,霸占了最高的官位。

史称“

天历之变

”,表面上是蒙古贵族之间内乱,争执的焦点是由谁做继任者,但实际上这些蒙古贵族都是钦察军支持,无论哪方胜利,结果都是钦察军地位不动如山。自此以后,钦察军的统治地位更加牢固,而这时距离忽必烈去世不过

34年

燕帖木儿不仅杀害皇帝,还娶了病死的前皇帝(

泰定帝也先帖木儿

)的妻子。这种行为别说是汉人,就算是蒙古人,对他们而言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出格的。

此外燕帖木儿还让自己的儿子

塔剌海

做了皇帝元文宗的养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事情。

不仅是泰定帝的妻子,蒙古皇族中的女性,燕帖木儿只要听说谁漂亮,就会弄回自己家,据说人数有40人以上。

而且燕帖木儿还把自己的女儿

答纳失

里嫁给了13岁的元顺帝脱欢帖木儿做皇后,人们称她为

钦察皇后

。脱欢帖木儿在位36年,后来被明军驱赶到北京和蒙古交界地方死去。“

顺帝

”是顺应天命而退避的意思,是明朝为他起的名号。

所以钦察军掌权27年时间里,蒙古黄金家族都成了傀儡,所以我开头说蒙古人的一等地位被二等人色目人取代不为过吧。而且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来自东欧和中亚的游牧民族彻底统治全国的时代。

而钦察军首领燕帖木儿死于元顺帝初年,他的家族随之失势。做了元文宗养子的塔剌海逃到了妹妹钦察皇后那里,但还是被拖出来斩了,钦察皇后也被逼喝下了毒药。

钦察军对于元朝乃至中国的统治才算结束

,但对于蒙古人而言不幸的是,他们统治中原时间也要结束了,没多少年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则在1360年代被江南起义军和朱元璋给摧毁。

说到江南,元朝通过

达鲁花赤

(蒙古官名)对江南进行统治,这个职务一定要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来担任,没有汉人的份儿。

钦察军和色目卫早已增长腐败之风,他们养尊处优,依仗着直接为皇帝服务而被朝臣拉拢,随着战事的减少,军事训练也日加懈怠,战斗力丧失。

新加入的钦察军、色目卫早就不是为了戍守宫廷,保卫大都,而是为了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这就极易增长腐败之风气,军队也开始游手好闲,长期缺乏训练,弊端百出,这样的军队是必然要走向衰亡的。

在反元战争中,侍卫亲军在早就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也逐渐衰亡,1368年,明军攻陷北京,1370年,明军袭击元朝陪都,蒙古王公逃走,钦察军、色目卫也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元朝统治结束,为元朝效力的外国人(色目人)们也都有不同的结局。

比如著名的色目人书法家

泰不华

于1352年与元末群雄之一的

方国珍

作战,力战而死。

即使到了现在,人们在送别的时候也会吟咏

泰不华

所作的

《送刘提举诗》

:“

帝城三月花乱开,落红流水如天台。人间风日不可住,刘郎去后应重来。

余阙

是党项人,友人死的时候,他作了“

念此今已矣,松柏杳茫茫

”的长篇哀悼诗。

1358年

,余阙作为淮南行省左丞守卫安庆,与元末群雄之一的

陈友谅

作战,城陷落时一家全部自杀了。

余阙是元的忠臣,然而,130年前,蒙古人消灭党项人的

西夏国

,处死国王,把人民掠去做奴隶。余阙到底从元帝国那里受到值得以死相报的恩惠了吗?

而乃贤是葛逻禄人。先说下蒙古人对葛逻禄人待遇,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蒙哥将中亚

费尔干纳盆地

作为封地赐给了葛逻禄人。

乃贤曾任东湖书院的校长,人们都以为他是江南人,其实他是一位从父祖辈起就移居到“内地”,已经丧失自己民族特色的色目人。

乃贤没有看到自己效力的元朝灭亡,在元朝灭亡前五年就病逝了。那么乃贤的民族葛逻禄人在中原结局如何?宋濂在为朱元璋编纂的《元史》里提及葛逻禄人消失了。不光葛逻禄人,许多民族要么无辜消失,要么就没有记载了。

事实上葛逻禄人在蒙古统治阶层离开中原,回到了他们中亚老家——费纳尔干盆地。明朝建立后,对中亚经营远不如汉唐,自然懒得关心葛逻禄人后续事情。

那么元朝的汪古人结局又如何?首先介绍汪古人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草原民族,汪古曾经出现了

列班扫马

马古思

那样的远赴欧洲的基督教徒,马古思还被聂思脱利派教王授予

Mar·亚伯拉罕

的称号。

“Mar”

是教会中的敬称,如果把它写作汉字的话,大概就是“

”字。所以他们在中国的后代都姓马。

汪古国当年不是被成吉思汗攻打后投降的,而是从一开始就主动举国投降的。不,不是投降,或许说是合作更恰当。

汪古国后来怎么样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一种说法是被明军闯入,国都遭到了破坏。一种说法是汪古人和蒙古人一起北走了,不过也有说那只是国人的一部分,大部分国人都“四散”了。

除了远走高飞的色目人,还有选择继续留在中原为新兴的明朝效力的色目人,其中代表为著名文学家

丁鹤年

,他还是北京老字号

“鹤年堂”

的创始人。

丁鹤年是中亚出身的色目人,家庭背景是负责统治武汉的达鲁花赤。丁鹤年的祖先名

阿劳瓦丁

,是个有名的豪商,曾做武汉父母官的父亲名职

马禄丁

,由于家族代代名字中都有“

”字,所以取了“

”姓。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这首诗据说是丁鹤年十多岁时在武汉作的绝句。

色目人指的是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汉人的人,范围极广,从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欧洲人到吐蕃人全部包含在内,有的与汉人的容貌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丁鹤年长得碧眼紫髯,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汉人。

甚至还有许多蒙古人为明帝国效力,比如后来参与指挥北京保卫战中重要战斗的

孙镗

(1391年-1471年)就是为帝国效力的蒙古人,他出生于今天内蒙古的

托克托

。但他却接受的是汉化教育,名字也是汉语的。他和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生活轨迹完全不同。

明朝开创者朱元璋对愿意归顺的色目人、蒙古人待遇也还可以。和当初蒙古人对待汉人形成天壤之别。

根据清朝初年编撰的《明史》描述了朱元璋如何与一名所谓的拂菻(拜占庭)商人会面,这个拜占庭商人名字叫聂库伦。1371年9月,他让聂库伦带着一封信返回他的祖国,信中向

拜占庭

国王

约翰七世

宣告明朝成立,蒙古人在中国统治已经结束。

据推测,这名商人实际上是北京城的前主教

尼古拉斯·德本特拉(NicolausdeBentra)

,1333年由教皇约翰派来北京的大主教。《明史》继续解释,此后明朝和拜占庭再无联系。中国和欧洲文明交流直到16世纪的利玛窦访华才再次开始。

所以一个时代结束了。蒙古和色目贵族的统治虽然负面作用很多,当然也带来积极作用,比如文化交流。元朝是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封建王朝,从北京到南方的泉州,除了色目人,大街上随处可见外国人,哪怕遇到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埃及人等也不为奇。

元朝时全国大街小巷不仅可以看到佛教寺庙、城隍庙,而清真寺、基督教堂等异域庙宇也随处可见。

如上所诉,元朝许多文人如丁鹤年都是来自遥远的中亚乃至西亚,军队不少将领都是外国人,朝廷和地方命官就不用说了。

明朝成立了,但随之而来是这个非常国际化的环境在中国就此消失。

同样的,13世纪,世界各国使者和官吏都会不远万里前往今天蒙古国境内,远如法国国王

路易九世

派遣使者到

哈拉和林

造访大汗蒙哥。

全俄罗斯大公也就是当时俄国统治者雅罗斯拉夫二世和他儿子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未来俄国统治者)

都亲生来到蒙古高原造访大汗贵由。甚至蒙古高原还出现了英国工匠的身影。

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后,蒙古高原再次成为欧亚大陆最为内陆和闭塞的地区之一,蒙古人也未能将从中原和其他各民族学习的软文化带回蒙古高原,甚至明朝史料记载到16世纪时,

蒙古人还是连铁都不会自己造

。蒙古地区再次回到了成吉思汗之前的野蛮社会。

也就说是那种国际环境在蒙古帝国消亡后,在中原和蒙古高原都消失了,而且鲜有痕迹留下。

参考书目

《蒙古民族通史》

曹永年

《成吉思汗一族:世界征服者史》

(日本)陈舜臣

《出使蒙古记》(英国)

克里斯托福·道森

《元史》

宋濂

《阴山汪古》

盖山林

《帝国的背影:1368年后的蒙古》

华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国的姓氏文化是非常源远流长的,几乎和炎黄时代是同时出现的,当然了,最初的时候人口也比较少,所以按照...
原创 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发... 第一章 重现历史 17世纪之初,我国的东北之地,豪杰群起,最后是谁将会主宰历史沉浮。 有一个家族不得...
原创 贾...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透露了贾家非常多的信息,有些重要讯息稍不注意就略过,恰恰是重要的。 比如贾代化“养...
原创 一... 世界上公认最强的隋朝为什么会灭亡?难道仅仅是因为杨广滥用民力、穷奢极欲而造成的吗?杨广究竟又是一个什...
原创 朱... #历史开讲# 从秦到清,在中国2134年的帝制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个正经的皇帝。其中的佼佼者,伟人...
原创 盘... 在非洲的多国货币上,印刷着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开...
原创 曹... 引言 东汉时期,建安七年,洛阳城中上到高官大臣,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在讨论一位天才少年。“你听说了嘛?...
原创 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魏延的父...
原创 历...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三王反贺"事件?其真相是什么?后果有哪些? "三王反贺"事件的真相,由于涉及复杂...
原创 诸...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在三国时期,荆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可...
原创 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凤姐可谓是贾府的女强人,他一手管控着宁...
原创 五... 其实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并不算好,懒人至少在刘备面前表现得还算融洽,毕竟一文一武,自古以来都是水火不相...
原创 开... 长征路上,有一个才11岁的女红军。 她叫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从小就接受教...
原创 1... 186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清朝,美国,俄国分别发生了改变其命运的大事。在清朝,咸丰帝驾崩,慈禧太...
原创 湖... 湖南发现1清朝古墓,发掘到一半时,考古队长:挖的是我家祖坟 考古就是指专门从事挖掘古迹、通过研究遗留...
从西周大典到今日音乐 文/李廷... 从西周大典到今日音乐 ——谈八音与古琴在廉江的传承 ☐李廷赋 [ 提示:八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其...
原创 天... 引言: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战果卓著的军事将领。 他们或是出于对功名的渴望,...
原创 中... 洛水之誓,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契约或政治宣言,笼共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 洛水之誓看似一共出现了两次...
原创 关... 疑问一 蒙古人是从哪冒出来的? 蒙古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只不过在古早时期,不叫蒙古 有人说,在成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