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如果说三年的全球疫情让人们理解了公共卫生医疗的意义,那么对于时刻面对着黑死病、鼠疫、天花等恶性传染病威胁的中世纪民众来说,也许只有向神明祈求才能让他们免受疾病的困扰了。
然而,在疆域空前辽阔的古罗马统治者看来,疫情带来的困扰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长达几个世纪个统治历程中,古罗马虽然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传染病的困扰,但日益健全的公共卫生制度和古罗马人“爱干净”的优良传统,终究还是将国家从崩溃边缘中挽救了回来。
一:“疫情时代”与古罗马人的环境卫生观
对经历过“疫情时代”的古罗马人来说,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洗礼也许才是帝国时期元老院能通过多项环境卫生类法案的重要原因。
有关古罗马瘟疫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由于医疗环境有限,当时的意大利地区传染病频发;诸如伤寒、疟疾、流感等疾病的季节性爆发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死亡,而帝国初期爆发的,被称为西方世界第一场全球性瘟疫的安东尼瘟疫更是持续了整整7年,造成了五分之一人口死亡的严重后果。
虽然古罗马人并不清楚瘟疫流行的具体原因,但亲近自然的天性和对环境卫生的关注还是让不少人将疾病蔓延与卫生医疗问题联系到了一起。
在古罗马人看来,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一时期的著名建筑学家维特鲁威就从卫生健康角度论证了房屋选址的重要性,他认为沼泽周围的环境不适合长期居住,而只有合理考虑光照、湿度、温度、通风等元素才能保障身体健康。
除了格外关注居住条件外,古罗马人还坚信良好的自然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古罗马帝国初期,城市中极高的绿化占比实现了人们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愿望,而在一些官员和大贵族的属地上,还能看到占地面积不小的花园。
在罗马人看来,这些绿化工程不只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让在其中散步的人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帮助人们在新鲜空气中收获好心情。
用著名剧作家塞内加的话来说:
“当我逃离城市和厨房产生的乱糟糟的、可怕的、压抑的空气时,我感觉恢复了健康。你可以想象,当我到达我的葡萄园时,我的感觉是多么强壮啊。”
由此可见,古罗马人已经认识到了植被在净化空气方面发挥的作用;而普通公民环境卫生观念的养成,也与关注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有高度重视环境健康和卫生问题才能减少瘟疫再度爆发的可能,只有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干净宜居的环境中,才能拥有更强健的体魄。
二:古罗马人的“超强”卫生意识——风靡一时的洗浴文化
与鲜少洗澡的中世纪欧洲人不同,古罗马人算得上是爱干净的典范了。也许是因为坚信纯净的水能滋养身体,让人们变得强壮且不易生病,注重个人卫生的古罗马人很早就将洗澡与健康联系到了一起。
对邻台伯河而居的罗马居民来说,丰沛的水资源为洗浴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而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时期,急速扩张所带来的庞大资本与人口红利也让当时的人们有资本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
共和国末期到帝国初期,原本只服务于“小众群体”的小型公共浴场发展为了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可以容纳更多浴客的大型公共浴场;而这也标志着古罗马的洗浴文化正式走向繁荣。
这一时期,洗浴不仅是一种清洁身体、保证健康的私人行为,也是一种风靡社会各阶层的社交活动。在一些规模庞大的公共浴池中,人们甚至可以在享受泡澡乐趣之余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因为不论是按摩室还是图书馆这里都应有尽有。
据记载:
戴里克先时期的卡拉卡拉大浴场占地超过了30英亩,能同时容纳2300人洗浴;而根据浴客洗浴习惯的不同,洗浴区还被划分为了冷水浴室、温水浴室、热水浴室和高温蒸汽浴室等不同部分。
在热衷养生的古罗马人看来,出汗是强健身体的好方法,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介意在高温浴室里多泡一会;而公共浴室这类不分贫富贵贱,各阶层人士都能来的综合型“娱乐场所”也充分满足了民众的个人“卫生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库充裕,贵族和罗马皇帝同样热衷于泡澡,所以当时的大型公共浴场几乎是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而存在的;极其低廉的入场费让贵族、普通公民、奴隶乃至外乡人都能享受洗浴的乐趣,而这种不设门槛,男女都可以参与其中的“清洁卫生”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古罗马人的身体素质,让人们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时期生活在艰苦环境下的士兵以及社会底层的奴隶之所以能保持一个不错的“生存率”,与无处不在的洗浴环境存在必然联系。也许正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认识到了卫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尽量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清洁干净的状态,以此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
三:古罗马社会的公共卫生环境建设——罗马法约束下的科学管理
在强化个人卫生意识的同时,古罗马统治者也从立法和城市建设的角度加强了对各地公共卫生体系的管理;在帝国统治者看来,只有从预防、管控和治疗三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满足民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降低瘟疫疾病给国家造成的经济和人口损失。
1、从预防的角度看,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与给排水体系建设保障了罗马居民的居住和用水安全。
与万神庙、斗兽场这类名噪一时的标志性建筑不同,“隐身于”地面之下的排水系统绝对是罗马人良心和智慧的另一种体现;最早修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这些排水系统肩负着将城市污水排入台伯河的“艰巨”任务,而其复杂科学的结构布局,则让它在经历了250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能保留大部分实用功能。
作为公共卫生设施的一部分,古罗马统治者在排水系统上的花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仅从排水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宽敞程度就不难看出,负责城市规划的人在渠道系统布局上是花了心思的。
罗马城内的下水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统,每个系统中都包括一条主下水道和多条分支下水道;这种布局方式基本覆盖了城内各处的房屋及道路,在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也减少了废物污水排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布局的过程中,颇具先见之明的设计师不仅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也兼顾了环境因素给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事实上,选用材质坚固,不易磨损且抗冲击力强的石料作为主要材料并将下水道设计的更宽阔,就是避免排污量增加和季节性洪水爆发影响的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为保证排水系统承载量的最大化,古罗马人还将拱形结构与混凝土材料运用到了修建过程中;而这也使得当时的排水系统获得了不输其他建筑的外观跟质量。
之所以说古罗马排水系统的出现保障了城内的卫生环境,主要还是因为它既避免了人口激增造成的生活废物污染,也保证了公共集会场合的干燥整洁。
与现代管道系统类似,罗马城内的住宅区和大型建筑都会与排水系统刻意保持一段距离;特别是在公共下水道与居民区相连的地方,更不会修建任何直连下水道的建筑。因为这种设计能在保证生活排污需要的同时,避免洪水季节下水道回流倒灌引发的污染问题,并减少污染给居民身体造成的危害。
与公共集会场所相连的下水道则是避免传染病肆虐,保障与会者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考虑到地中海沿岸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以及广场附近常见的沼泽湿地,将排水系统修在这里不仅能将沼泽中的致病微生物冲走,也能让雨季的落马多几个与台伯河相连的“季节性”湖泊。
除了令人惊叹的城市排水系统外,用于供给罗马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引水渠同样是环境卫生系统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在人口激增,地下水水质堪忧的情况下,帝国皇帝图拉真为城内百姓修建了第一条引水水渠;而这项引水工程也掀开了罗马帝国供水体系建设的序幕。
仅从保留至今的露天水渠、铅管、陶管等引水配套设施就不难看出,为了喝上一口卫生健康的水,古罗马人究竟能付出多少努力。为确保水质,古罗马人不惜隔山饮水,利用隧道实现远距离输水;而为了提升饮用口感,保证水质达标,当时的人们还研究出了简单的过滤装置,以此保证运送至每家每户的水都能达到基本饮用要求。
2、从管控的角度看,事无巨细的罗马法为维护城市卫生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考虑到卫生环境建设关乎全体罗马公民的健康安全,帝国统治者在充分吸取借鉴了古希腊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条款。
从内容上看,罗马法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保障城市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相关条款。
由于给排水系统关乎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有关这一领域的法律条款也相对较多;
在《关于水道的元老院决议》、《关于水道的奎因克隶斯法》等法律条文中,元老院就明确规定了水道管理的实施细则,并将其交由专门负责的水保佐人监管执行。
比如不允许在下水道内肆意施工或堆放杂物,不允许将工厂污水排放至他人土地,不允许污染储水设施附近环境等条款,就从侧面说明了古罗马人对水质安全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环境维护和垃圾清理的相关条款。
在古罗马人眼中,乱扔垃圾,随意排放生活废物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这不仅会造成高空抛物等危险,也会给城内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保证城内的干净整洁,罗马法对垃圾倾倒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
“不允许任何人在街上斗殴、遗留粪便、扔出死动物或皮革”。
由于卫生环境状况被列出了罗马市政官的年终考核标准,所以各级官员对修缮道路、清理垃圾、整洁街道等事项也相当热衷。在他们看来,维护环境卫生不仅有益于民众身心健康,也有利于自身“升官发财”。
最后,是有关丧葬制度的相关条款。
关于城内居民丧葬的管理,既与宗教因素有关,也是出于预防疾病蔓延的考虑。
《十二表法》中“不得在市区内掩埋或焚化尸体”的规定,就体现了罗马人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切断疫情传播渠道的公共卫生思想。
3、从“治疗”的角度看,医者社会地位的提升带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繁荣。
在阶级森严,普通人一生也很难改变现状的古罗马,从医大概是最快、最简单的扭转命运的方式了。凯撒执政时期,医生被赋予了“无条件”的公民权;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奴隶还是外邦人,只要你是医生就可以享受罗马公民才能享受的种种社会福利。
这一“福利”不仅代表了身份的转变,也预示着你能享受包括减税政策在内的各项公共补贴;而随着医生人数的增加,古罗马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这意味着士兵、角斗士、警察等“高危群体”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总的来说,帝国统治者从兴建便民公共卫生设施,出台法律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升了国家的卫生建设水平,让古罗马成为了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繁荣稳定国家。
总结:
不论是从古罗马人的生活日常,还是当时的社会细节中都能看出,这是一个有着“超前”卫生健康意识的时代。而古罗马人在公共卫生环境建设方面展现出的智慧,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瑰宝。
参考文献:
《古罗马帝国时期》
《十二表法》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