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们黑龙江好像并没有大海,清朝后期的腐败,让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硬是将黑龙江与近在眼前的大海分割开了,让人心痛不已。虽然没有大海,但黑龙江却曾有过一所培养航运人才的大学,让人惊讶不已。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镇航务街4号的原哈尔滨船舶修造厂附近,有一座颇有故事的老建筑,它便是民国年间东北地区唯一的商船学校:东北商船学校。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黑龙江、松花江的航运业十分发达,航运业的老板们纷纷从国外购买航速快、载重多的蒸汽机铁船,代替老旧落后的木船和帆船。但随后却发现了新的问题:没有与之匹配的高素质船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黑龙江航运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计划在松花江沿岸建立一所船务学校,以专门培养专业的航运技术人才。但苦于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实施。直到1927年,“东北商船学校”才正式建立。这还要得益于沈鸿烈(东北海军司令部司令)的大力支持,当然,他也有培植自身势力的考量。
东北商船学校是继上海“吴淞商船学校”、福建“集美航海学校”之后,又一所专门培养海运人才的学校,也是历史上,东北地区的第一所海运院校。当时,东北商船学校的学生一入校,就编入海军军籍,毕业后可授予少尉军衔。在这里读书的学生,每个月还能得到五块钱的补贴,用于购买生活用品。学校教职人员多数是军官,都具有旧东北军军衔。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管理十分严格。学校不仅设置了主机学、领港术、测量学等航海类专业,还设有中俄边情、军事学、航政法规、国文、俄文等学科。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全面侵略东北。哈尔滨沦陷后,东北商船学校也随之停办,学校被迫迁至青岛。但商船学校的党员和反帝会员并没有闲着,他们开始积极加入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运动中。他们当中有的加入了抗日义勇军,有的则加入了抗日联军,还有的选择留在哈尔滨,从事情报工作。其中的范廷桂,和赵尚志一起,在成高子镇炸过日本军用列车,一举歼灭了大量日军,轰动了全国。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所大学没能再次回到哈尔滨。先是去了葫芦岛,后又迁到了大连,最后发展成了著名的大连海事大学。如果这所大学还在哈尔滨,或许,我们黑龙江就能多出来一所221名校了。如今,只剩下东北商船学校的旧址,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往事。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