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甘卓、徐龛之死,中间派没有好下场,东晋权力交替,司马睿病逝
迪丽瓦拉
2025-07-17 20:34:15
0

公元322年,东晋权臣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这时,王敦的另一个死党沈充攻占吴国,杀掉吴国内史张茂,让王敦的地位更加坚固。

这时,建康城里已经没有谁敢对王敦说个不字了。

王敦仍然跟以前一样,最担心的就是那个甘卓。

早在他举事之前,就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回去探亲,当然,这个探亲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向甘卓做思想工作:“你现在这样做是你的职责,谁也不能怪你。可是我们为了王家的性命财产安全,才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你把你的部队退回到襄阳,咱还是友好的邻居。”

甘卓虽然天天把精忠报国之类的口号挂在嘴边,叫得比谁的声音都大,可在性格上跟曹操同属一个系列,多疑得要命,但在决断方面却差曹操远得多,听了这话,立刻又拿不定主意

,就把大军驻扎在猪口,说是等各路大军到齐后再一起出击,这样才能大获全胜,最终却错过了大好时机。他一错过这个时机,也为他身首异处的结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一连等了几十天,各路大军还是在半途上拖拖拉拉,终于让王敦顺利地进入了建康。

王敦看到甘卓的部队还在原地不动,也怕他突然听谁的教唆,心潮澎湃起来,挥军东下,跟他大战一场。他

派个使者举着驺虞幡到甘卓的军营里站着,不让甘卓有动武的机会。

没几天,周顗、戴渊掉脑袋的消息传来,手握重兵、被当作反王敦老大的甘卓拍案而起,最不济也要表示愤怒一下,谁知却像个丢了破碗的叫花子一样。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甘卬说:“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啊。现在果然发生了。不过,只要皇上没事,太子还活着,又有我们扼守在上流,估计他也不敢再做什么对不起国家和百姓的事了。

如果我们逼迫武昌,王敦来个狗急跳墙,把皇上劫持起来,会让全国百姓都绝望。所以为了不让事件扩大,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部队回到襄阳,再作打算

。”他些这话,全是为自己保存实力的理由。

他抹干眼泪之后,马上果断地下令撤军。

都尉秦康与乐道融急忙去找甘卓,说:“现在只要派一支部队去占领彭泽,截断了王敦的后勤线路,让他首尾不能相顾,他的部队就会自然逃散,只要一场战斗就可以搞定王敦了。

现在将军带着大军勤王,仗还没打一次,就来个半途而废,大家以后对老大就会一点不看好了。而且,咱们部队的指战员个个都想在前线捞点油水,现在就是要回去,恐怕也难啊。

甘卓在别的事上很犹豫,可这次撤军的决定却很果断,对这两个人的话,连半个字也没装到耳朵里。乐道融没日没夜地劝他。可他就是要果断这一次。乐道融也是个认死理的人,看到大军浩浩荡荡地走回头路,就干脆来个“忧慎而卒”。

当然,他死也挡不住甘卓的决定。

甘卓退兵之后,大概又觉得不大对劲。他本来性格很好,属于和蔼可亲那类人,可撤军之后,性格突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老是烦躁不安,举动失常。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断言甘老大的人生之路离到头没多远了。

把甘卓赶回襄阳后,王敦松了一口气,便把全部精力用来整顿朝廷的人事。当然,刚抢到大权,谁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如果是一代豪杰,这次的人事调整,在把敌人打下去的同时,一定会把有水平的人提上来,让有水平的人成为自己的死党,全心全意地为自己服务,以后的事业就会越来越火。可王敦的水平和境界离这个距离远得很。

他以西阳王羕为太宰,王廙为荆州刺史,加王导尚书令。

王导还算是个政治家,那个王廙只是个饭桶,却把荆州这样的战略要地交到这样的人手中。

他不但不会使用人才,而且只要心情一上来,就大量调动文武百官的职务,有时无缘无故降职和提拔几百个,甚至早上刚下文件,晚上又更改。

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做。

大概率王敦通过暴力手段夺得大权,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他这么做之后,反对党实在太多,连王导和王彬这些他最亲的人都跟他划清界限,因此底气严重不足。

这底气一不足,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就这也怕那也怕,觉得把权交给谁都不放心,就只好换来换去,而越换就越不放心,越不放心就越换。

王敦在建康折腾完之后,又觉得建康不是久留之地,还是回到自己的地盘上生活才放心。

他的地盘就是武昌。

他到建康之后,虽然全面接管了大权,但还是打着司马氏的旗号,司马睿还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领导人。

可他却一次也没有去见过司马睿。

在他准备回武昌时,谢鲲对他说:“老大,你自从进首都以来,都没有去见过皇上一面。所以老大的功劳虽然比天还大,可人心还是收不回来。如果现在进去朝见一下皇上,大家就会放心,全国人民都会对老大心服口服。”

王敦一听这话,就像痛处被盐巴碰了一下似的,说:“你能保证我进去之后能安全地回来?”

这家伙居然怕司马睿会在朝中暗算他。当权臣当到这个地步,也只能算是个窝囊的权臣了。

幸亏他的对手是司马睿,如果是别人,他的人头估计早就落地了。

谢鲲说:“这些天来我去见皇上,看到皇上在旁边设有侧席,就是希望能见到老大。如果老大入朝,我一定跟在左右。”

王敦一听,凭你这个样,跟在左右就能保证我的安全?指着谢鲲骂道:“你以为你的命是值钱的东西?告诉你,就是把你这种人一下子干掉几百个,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说罢,他就下令回武昌。

这时,那个司马睿曾寄予厚望的司马氶也被逼到彻底失败的地步。

现在围困司马氶的主将就是魏乂。

魏乂的水平也很低。本来对手就是个战场菜鸟,而且长沙城防工事的质量差得要命,可魏乂居然攻了多日,进展的速度跟蜗牛差不多。

司马氶仗虽打仗不行,但人气却很高,虽然已经岌岌可危,可铁杆粉丝还是有几个。

宜都内史周级就是他的粉丝之一,听说偶像率兵要跟王敦奋斗到底的消息,就派他的侄儿周该去见司马丞。

这个周该很机灵地混进长沙城中,向司马氶表达了他叔叔的良好意愿,表示绝对听从司马丞的指挥。

后来,在长沙情况紧急的时候,司马氶就派周该和从事周崎从小路出城,想混出魏乂的包围圈,到外面找救兵。

可这两个家伙化装的水平太差,才一出城,就被人家抓住了。

魏乂对周崎说:“现在王大将军(王敦)已经进入首都,全面接管了大权。连甘卓都回到襄阳了。你们还有什么外援。赶快回去叫司马氶投降。”

周崎假装同意魏乂的话。哪知,他一到城下就大声对城上的士兵喊:“援军马上就要来到。兄弟们再坚持下啊。挺住就是胜利!”

魏乂一看,原来是个死党!就杀了周崎。

魏乂估计这个周该也是个死党,想叫他为自己服务肯定是难上加难,因此就对周该来个刑讯逼供。周该也是个硬骨头,不管对方用什么酷刑,他始终咬紧牙关。最后被魏乂活活折磨至死。

他到死也没有出卖他的叔叔,使他叔叔的性命保全下来。

魏乂这时也知道,政治仗是打不垮司马氶的,就下令全体指战员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日夜不停地攻打长沙城。

王敦看到魏乂在长沙城外打了这么久还进不了城,就派人给魏乂送来一大堆信件。这些信件全是建康朝廷官员的书信以及各地的奏章,内容全是建康已被王敦占领的消息。魏乂叫来射手,把这些信全射到长沙城里。

城中的守军一看,原来皇帝都举了白旗,我们还在这里死战,到底是为谁死战?士气马上就泄了下来。可士气泄了很多,魏乂却仍然攻不进去。

双方又对峙了一百多天,直到四月十日,衡阳太守光荣牺牲,兵员数量都打得差不多了,魏乂才攻进长沙城。

司马氶和他的几个跟班都成了战俘。魏乂大概认为司马氶能够坚守到现在,全是虞悝这个家伙帮他支撑着,弄得他折腾了这么久才立了这个功劳,就下令杀死虞悝。

虞悝在被执行死刑时,他的学生们都对着他痛哭。

他却对他们说:“人来到这个世界,谁不会死?现在我们全家为忠义而死,死得其所。我现在一点儿遗憾也没有。你们还哭什么?”

魏乂用囚车把司马氶和他的另一个死党易雄一起送往武昌。

司马氶原来的很多部下都逃散了,只有主簿桓雄和西曹书佐韩阶、从事武延硬是舍不得这个老大,都脱下名牌服装,换上下人的粗布衣服,扮成司马丞身边的工作人员,跟着他过去。

魏乂攻城的本领不怎么样,可眼光却不错,看到桓雄这么有气质,就觉得不大对劲,让这个家伙跟过去,只怕会有意外发生,他也不审问一下,就叫人把司马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砍了,一个俘虏还要这么优秀的身边工作人员做什么?

韩阶和武延看到桓雄被砍了,居然也不怕,照样跟随下去。

王敦当然不能让司马氶活下去,叫王廙在半路上动手,把司马氶杀了,连尸体也丢在路上。韩阶和武延收拾老大的尸体,一直抬到首都,埋了之后这才离开,让人家看到一段古道热肠的故事。

易雄被送到武昌,依然一脸的高傲,没有一点儿惧色。王敦这时也学习曹操当年对待陈琳那样,把易雄为司马氶写的声讨王敦的檄文拿过来给他看后,把他骂了一顿。

易雄一点儿没有被他骂怕,对王敦说:“

这个文章确实是我写的。只可惜我的地位太低,不能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现在你杀我,我是一点儿都不怕的。

王敦一听,居然说不出话来,当场宣布放过易雄。大家一看,王老大这一次真的向曹操学习了,都过去向易雄表示祝贺。

易雄却淡淡一笑,说:“我真的能活下去吗?”

果然不久,王敦就觉得曹操是不能学习的,就派人过去暗杀了易雄。

司马睿这时大概还想有点作为,突然想到陶侃,觉得他是有能力对付王敦的,所以下了个诏书,任陶侃为湘州刺史。

可王敦不答应,要求司马睿还是让陶侃回广州。

司马睿只得乖乖地又让陶侃回广州,不过,为了安慰陶侃,让陶侃回老单位时有点面子,就加授他一个散骑常侍。

也是在这天,即四月十一日,史上最特别的皇后羊献容终于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这个美女这辈子走的路实在太复杂了,先是当司马衷的第一夫人,然后被人家废来废去。最后竟然又成为刘曜的第一夫人,而且刘曜居然对她很不错,也算是苦尽甘来、晚年幸福、死得没什么遗憾了,

倒是她的老公,个个没什么好命运。

羊皇后死得其所,可甘卓却死得很不值。

甘卓回军襄阳之后,很多部下都对他说,王敦害我们之心不死,我们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备战备荒,随时准备跟王敦打仗。

可甘卓对这些建议却一点儿也不听,他要求大家放下武器,先抓生产,把生计问题搞定,就什么都可以搞定了。

甘卓所在的襄阳,不但跟王敦的势力是隔壁邻舍,而且跟石勒和前赵的地盘有关联,是大晋国主要前沿,即使不防王敦,也得防备敌国的侵略,哪知他居然把部队变成当地的生产建设兵团。

那几个部下看到他这个部署,觉得老大的那颗脑袋里进了水,都过来劝他。哪知,现在的甘老大已经不是以前的甘老大了。甘卓一听到这些话,马上就大怒起来,弄得那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也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一靠边站,王敦的机会就来了。

襄阳太守周虑就是王敦安排在甘卓那里的死党,老早就想着如何搞定甘卓为王老大建立一个丰功伟绩,那双眼睁到现在才找到机会。

周虑在甘卓对那几个老提正确建议的部下生气之后就走了进来,满脸堆笑地对甘卓说:“老大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现在湖中的鱼虾很多很肥很鲜美,好吃得很,是不是叫大家都去搞点回来。”

甘卓一听,怎么不早说?马上叫大家都下湖去捞鱼捞虾,谁捞得多,谁就有奖励。

这些战士一听,都脱下战时袍,着渔民装,丢下武器,拿起渔网,跳到湖里去捞鱼。

官邸就只剩下甘卓一个人,在那里等大家把鱼虾打捞回来。

周虑一看,机会来得这么容易。马上带着自己的卫队,冲进甘卓的官邸。甘卓正睡得很熟,哪知敌人的大刀已经砍了过来。

周虑就在卧室里把江东政坛老手甘卓的头割下,拿去给王敦验收。甘卓的三个儿子也被一起干掉。

甘卓接过周访的班后,成为晋国地方诸侯中除了王敦之外的第一号牛人,其实力也不比王敦差多少,连王敦也怕他三分。

可这家伙只适合当和平时代的名士,不能做一个乱世英雄,该出手时不出手,最后落得这个下场,手握重兵,却连仗都没有打一下,就被敌人的钢刀很干脆地砍在床上,情节一点儿也不惊险。

王敦任命从事郎中周抚接替甘卓,当了督沔北诸军事。这个周抚的老爸就是周访。

搞定甘卓之后,王敦最后的顾虑就彻底打消了,觉得可以把全世界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了,趾高气扬的姿态就更明显了,连各地给朝廷的贡品都得进入大将军府。

朝廷所有的官职都由他来把持,用谁不用谁,都是他说了算。

不过,这家伙虽然任命了大批官员,各级朝廷的一把手基本都由他指定,按理说,也有几个有能力的家伙为他卖命,帮他打造王家的天下才对。

可他不是什么英雄豪杰,一点儿重用人才的水平也没有,来来去去就相信沈充、钱凤这两个满脑子小人计谋的家伙,把这两个肚子里坏水连绵不绝的人当成首席智囊,对他们言听计从,只要这两个人觉得谁该死,王敦立马就让那个人死去。

而在军事上,就更没什么牛人帮他撑门面,只依靠诸葛瑶、周抚、邓岳这几个人为他喊打喊杀。

王敦的这个格局其实跟八王之乱中的司马伦差不多。

只不过司马伦个人的能力比王敦差了很多。但在任用助手方面,两人完全可以划为一个档次。

司马伦连什么时间去大小便都要听孙秀的,王敦是什么事都听沈充他们的。沈充的脑袋也跟孙秀一样,里面装的全是小人的想法。这几个人一得势,想的并不是如何帮王敦把事业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让这个事业越做越强,而是把小人得志的嘴脸全面曝光,到处建豪宅,天天吃喝玩乐。这一年,似乎是牛人死亡年。

甘卓死了没几天,徐龛这时真正懂得什么叫走投无路了。

他被石虎围困,坚持了几个月,终于疲软了下来。这年的七月,石虎的部队占领了泰山,活捉了徐龛,并把他押到首都。

石勒一见到这个家伙,马上叫人用布袋装起来,然后叫大家乱棍狠打,打死了才住手。

最后,还命令王伏都的老婆过来为王伏都报仇。

王伏都以前在徐龛刚投降时,不但大力勒索他,最后觉得他软弱可欺,居然连他的老婆也抱过来。徐龛终于发起火来,一刀把他杀了。现在石勒就让王伏都的老婆过来,叫她挖出徐龛的内脏拿回去当作丰盛的晚餐。这个女人也真有胆量,居然当场把徐龛的内脏生吃了下去。

对徐龛那些已宣布投降的部属,石勒也没放过,大手一挥,全部坑杀,把他残忍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敦的另一个死党王廙也突然咽气。

王敦任命下邳内史王邃为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这个职务其实跟名誉顾问差不多,因为这四个州现在都在人家的手里,还任命王含为都督沔南诸军事兼荆州刺史;任武昌太守王谅为交州刺史,要求王谅找机会干掉原交州刺史修湛和新昌太守梁硕。

王谅当然愉快地接受任务。他接受任务很干脆,可动手能力却很差,他大概觉得修湛是前刺史,如果不先把这个人搞定,他的这个刺史地位就不稳,因此也不想个周全的办法,把两个人一起干掉,只是先跟修湛约会,说是见过面。

修湛当然不知道,王谅的这个见面通知,其实是要他的命,接到通知后就过去。

王谅连个招呼也不打一声,手一挥,在旁边早已做好准备工作的刀斧手冲了上来,把修湛杀死。

他在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居然忽略了那个梁硕。其实梁硕才是真正有实力有威胁的人。

梁硕听说修湛的脑袋被王谅砍了之后,二话不说,马上起兵,把王谅包围在龙编。

王谅没有办法,只有缩着头在城里硬撑。

直到第二年的四月,陶侃才派部队去援救。

可救兵还没有赶到,梁硕就已攻进城中。

梁硕要从王谅的手里抢夺刺史的公章。

可王谅硬是不给。梁硕大怒,拔剑砍掉王谅的右臂。这个王谅水平虽然欠缺,可也是个不怕死的汉子,这时好像落在地上的那条手臂不是他的一样,两眼盯着梁硕说:“我死都不怕,断一条手臂算什么?”

在他说这话后的十几天就死掉了。梁硕把交州刺史这个位子抢过来后,并没有好好地把这个官做好,而是把这个职务当成腐败的资本和显露凶狠暴虐性格的平台,官虽然越当越大,可民心却越来越少。

陶侃派参军高宝过去,向梁硕发动军事行动。梁硕欺负王谅之类的人很有水平,可一碰到陶侃的部队,自己就一点儿水平也没有了,只一仗就被高宝彻底打垮,连脑袋也掉到了地上。

晋国的内部问题越来越尖锐,谁也管不了边界上的事。原来祖逖苦心经营的那块地盘,现在也被石勒不断地划走,就在这一年内,石勒的后赵先后攻占襄城、城父,包围谯城。

这时,祖逖的老弟祖约当了这一带的一把手。

这个祖约虽然跟祖逖是兄弟,可水平却差得不能再差,一看到敌人打了上来,马上就往后撤,退到寿春。石勒部就占领了陈留。

祖逖耗掉毕生精力搞到的那一块地盘,又让他的老弟玩完了,当然,这也不能怪祖约,要怪也只能怪司马睿,居然把这么一个要地全盘交给他,不丢掉才怪呢。

王敦以前对这一带很关注,当然,他关注的不是晋国的安危,而是因为祖逖在那里经营,他知道祖逖对他的行为并不赞同,因此时时刻刻注意祖逖的动静。

现在祖逖死了,他就不再把眼光停留在那块土地上了,即使这块土地一天比一天缩小,他还是不管。

他现在只想把江东政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他决定撤销司徒府,把司徒府的权力并入丞相府。这家伙长期在武昌作威作福,不敢在首都摆架子,但却在建康设立了一个留府,负责处理首都的日常工作。这时他就把司徒府里所有的官员都并于他的留府里,全当了他的工作人员。

司马睿这一时期成了名誉的皇帝,跟退休干部没什么差别,什么事都是王敦说了算,以前司马衷有时还能盖个公章,签个文件,现在他却什么也做不了,看着王敦越来越嚣张,郁闷就像个烂生植物一样,每天在心里茁壮成长。

郁闷不断发酵的结果,就“忧愤成疾”起来,没几天就卧床不起。

他拖着病歪歪的身体,拖到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十日,终于与世长辞。他死的时候,也像其他皇帝临终时一样,把信任的大臣叫来,托一托孤,交代一下后事,

虽然这皇帝当得不称职、生活得一点儿不体面,但最后这一步还是要走一下的。

他托孤的大臣就是王导。他至死也不明白,他这辈子为什么老是离不开王家,帮他的是王家,拿他开涮的同样是王家。

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主要是他自己的能力太低。如果光靠他本人的水平,就是努力到吐血,那屁股离皇帝的座位还会远得很。他完全是靠机会和别人的帮忙才有今天的。

同理,靠人家的力量登上皇位,人家同样也可以把你玩得没有脾气。

这家伙当皇帝的时候,以为勤俭节约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了,只要自己不大碗喝酒、不大块吃肉,就可以带领大家统一全中国了,而进取心却一点儿也没有,

更不会使用人才,白白让周访和祖逖这样的人不得志而死去,浪费了很多可以壮大力量的大好机遇。

因此,他的逝世,绝对算不上全国百姓的损失。

司马睿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七岁。

有个传说,还是司马懿当权的年代,不知谁散布了个没头没脑的谣言:“牛继马后”,让那些小孩天天到处乱叫,弄得司马懿心情很不爽。

司马懿虽然聪明过人,满脑子的阴谋诡计,可也不是个唯物主义者,对这些所谓的童谣很相信。

他一拍脑袋就认为,以后一定是姓牛的对他们家不利。他当然不能把天下姓牛的人来个种族灭绝,而是用那双锐利的眼睛在自己的身边搜索,看哪个姓牛的最牛,只有最牛的牛人才会对他们产生威胁。

他一眼就看到了他的亲信之一,牛金。

这个牛金虽然对他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他拼死拼活,但他还是不放过他,很多心怀鬼胎的家伙开始时都忠心不贰,可到头来,这样的人突然就会搞政变,那才是防不胜防。

反正手下有的是人,多一个牛金,少一个牛金,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他就准备了一坛名酒。

这坛名酒分为上下两层,一层装着真正的好酒,一层装着掺有剧毒的好酒。他先喝了那层真正的好酒,让牛金喝那层毒酒。

牛金到死都想不通,自己好好地当司马家的部下,到头来居然这么死去,而且死的理由居然是一句童谣。

牛金想不到自己会因为“牛继马后”四个字死去,司马懿更想不到,他虽然成功地把牛金搞定,搞得不露丁点痕迹,以为一招就可以摆平那句童谣。

哪知,过了很多年之后,他孙子的老婆夏侯氏却跟一个姓牛的人生了这个司马睿。因此严格来说,司马睿应该姓牛才对。

那句“牛继马后”到司马懿死后多年才应验的。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司马睿一死,王导就按照既定方针,让皇太子司马绍当上皇帝。

司马绍于司马睿挂掉的第二天,成为晋国的新皇帝。这时,司马绍二十多岁,已经很成熟。

司马睿的死,算不得晋国的巨大损失,可另一个牛人的死,对石勒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因为,这个死去的人叫张宾。张宾是石勒的头号智囊,石勒能多次死灰复燃,全靠张宾的谋略。石勒悲痛得大哭起来,说:“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张宾死后,石勒让程遐代理首席智囊。

石勒每当跟程遐讨论时,总没有从程遐那里得到什么意想不到的启发,就觉得很不爽,说:“右侯舍我去,乃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说过之后,就流泪不止。

可这是个没有奇才的年代,好不容易有一个张宾,帮他把事业做到这个半生不熟的程度就撒手而去,他那双眼再怎么睁大,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石勒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跟目前几个老大比起来,他是最尊重知识分子的人,最知道在这个乱世中混,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现在张宾一翘辫子,他就觉得自己突然孤单起来,像个没双亲的孩子一样。

转眼间,司马睿的永昌年也结束了,历史进入由司马绍当一把手的太宁元年(323年),司马绍是在这年的三月一日才改的年号。

司马睿把年号改为永昌,可晋国的国运却一点儿也没有昌盛起来。

司马绍现在把年号定为永宁,可现在大家都知道,不光是国家,就是他自己现在也一点不安宁。

这时王敦在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待得越来越不爽了。

他此前没有对司马睿进行最后一击,把皇帝拉下马,大概是觉得司马睿没什么实力,就暂时放过他,等时机成熟一点再下手不迟。

哪知,这个司马睿却是个短命鬼,在需要他活下去的时候,偏偏“驾崩”,让司马绍当上皇帝。

所有的人都知道,司马绍是王导帮司马睿选定的接班人,智商比他老爸高了不知多少倍。

司马绍很小的时候就把聪明表演了一场,那时他只有几岁,有一次,司马睿带着他接见从长安来的使者。司马睿问他:“这个叔叔从长安来呢。你说,长安跟太阳哪个地方离我们更远?”

他回答:“长安比太阳近多了。”

司马睿问为什么?

他说:“我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谁从太阳那里来啊。所以就说长安近。”司

马睿一听,这个小孩子的聪明简直不可想象。

他很得意,第二天摆了一大桌酒席,请大家来喝。

这次喝酒的目的,就是让司马绍再在大家面前表演一下这个节目。在大家坐好之后,他又向司马绍提出那个问题,然后微笑着等待他的精彩台词。

这次,他不知道是忘记了昨天的台词,还是故意玩一下老爸,听到老爸的话后,说了一句与昨天完全相反的话:“太阳比长安近多了。”

弄得司马睿的脸色当场发生巨大的变化,说:“你说什么?怎么说得跟昨天不一样?”

他却笑着说:“我们抬头就可以看到太阳,可我们把眼睛睁瞎也看不到长安啊。这不说明长安比太阳远多了。”

司马睿一听这话,那口气像刚从水里浮出的老牛一样,大大地松了一口,这个小孩的聪明,聪明得出人意料啊。

司马绍的这个故事很快就传得大家都知道,包括王敦在内,他是个聪明人。

要是让他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权力基础,他王敦不但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只怕会反被他狠狠地咬一口,非但荣华富贵永远跟他无关,只怕还会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王敦认为,只有在司马绍还没有进入皇帝的角色时抢先采取行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王敦虽然已经满脸横肉地盯着皇帝的宝座,大家也都看出他的这个意思了。可这家伙在行事时却不果断,硬是扭扭捏捏,居然玩了个毫无实用价值的花招,通过制造舆论,暗示司马绍叫他回首都,等他回首都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再... 公元前305年,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在埃及自立为王,开创了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 ...
原创 古... 翻看《二十四史》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古代皇帝和皇后结婚时的年龄都很小。 公元前192年的汉朝,...
原创 布... 文|焉子看世界 编辑|焉子看世界 前言 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是罗马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官(公元前5...
原创 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韩... “舞蹈,韩国人发明的;端午节,韩国人发明的;中医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据说也是韩国人发明的;如来佛也是...
原创 吴... 说起梁山好汉,我们在羡慕他们快意恩仇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命运而感到叹息,为何大家不在梁山上太平享受,一...
原创 清... 清朝入关之后,民间反清复明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方面是因为清朝统治非常严厉,动不动就进行屠戮,所...
原创 德... 一、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和背景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是19世纪中叶欧洲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这一时期,欧...
原创 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首次公布!河南仰韶村遗址古人基...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仰韶村遗...
原创 浙...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2673-浙北造陆扩张 文字:冬之阵 校稿:辜汉膺 / 编...
原创 简... 前言: 16世纪是西班牙征服哥伦比亚的时期,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天主教教会也进入了这片土地。 在哥伦比...
原创 昏... 隋文帝在公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又在公元589年,打败陈,彻底完成了国家南北统一。 结...
原创 顺... 虽然天聪年间就已经开始逐步形成官缺分籍制度,并且在各衙门有一定的汉军缺,但真正意义上的汉军缺则出现在...
原创 隋... 隋唐十八条好汉大部分有历史原型,在这些牛人的世界里,却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遗憾。《说唐》中,十八条好汉竟...
原创 俄... 前言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引领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原创 辽... 常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到小人物身上就是一座巨大的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是小人物的悲哀,是逃不脱的命运...
原创 战... 古今中外,无论是文人勇士,有个好听的绰号,才利于名声的传播, 从中国古代的“西楚霸王”项羽、“少陵野...
原创 此...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小说内容主要说的是东汉末年三国群雄纷争的那段历史...
原创 清... 在人们的想象中,皇室的皇姑总该有点排场和气派,身上总应该有着不能完全消失的皇室成员味儿,高傲且难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