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昏君隋炀帝杨广在位十四年,做的这2件事,影响了中国1400多年!
迪丽瓦拉
2025-07-18 03:02:53
0

隋文帝在公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又在公元589年,打败陈,彻底完成了国家南北统一。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杨坚)兢兢业业攒下的家底按理说应该够几代子孙吃穿不愁,收拢的民心更是几代人都不会散掉。

可万万没想到,勤俭努力的老爹却生出了败家愚蠢的儿子,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在短短14年就败光了家底、尽散了民心,最终导致了隋朝一朝倾覆。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他的儿子杨广继承帝位,也就是我们的主角隋炀帝。

身上流着老杨家骨血的杨广,也多多少少继承了一些父亲的优点,比如他执政期间,继续发展了科举制,增设了进士科,彻底完成了隋文帝提出的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也由此确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看到这你还以为隋炀帝是个好皇帝。那你就太天真了。他干的其他事,每一件都让人咬牙切齿,要不也不至于短短14年,就彻底葬送了一个朝代。

话说,还在隋文帝在位时期,东北方向一个小国家,叫高句丽,隔三差五地来骚扰隋朝边境,隋朝多次派兵征讨,几次都把高句丽几乎夷为平地。

奈何这个高句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没血了就回城,血条半满就跑到隋朝边境继续偷塔,闹得边境地区不得安宁,但就是拿不下这个人头。

隋文帝一生气,直接调集了30万精兵,打算一个大招给高句丽来个团灭直接带走,可谁想遇上了风灾伤亡惨重。

臭不要脸的高句丽还趁隋军大乱之际屡次偷袭,直接干掉了隋军90%的人马。隋军的这次惨败,是隋文帝征战沙场一辈子唯一一次失败。

刚刚登基的隋炀帝,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存在大隋朝的历史上,于是一心血战高句丽。但他并没有仓促动手,而是决定先从周边的小喽啰下手。

打小怪,刷经验值,清兵线,为后期做准备,等到时机成熟,技能点修满,一举将大boss高句丽拿下。

于是从公元605年,隋军苦战五年,先后拿下契丹、吐谷浑和流求。

与此同时,软实力一点点提升,硬件设施也不能落后。

老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传统的陆路运输,路程太远,运输量小,直达的水路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国内并没有,怎么办?

有钱没地方花的隋炀帝大手一挥说:“没有,就给我挖”。就这样,大运河的修建被提上了日程。真可谓是隋炀帝动动嘴,举国上下跑断腿。

隋炀帝下令修建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zhuō)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先后开凿永济渠、通济渠以及邗沟、江南河,总长度23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跨越地球十多个纬度。

同时连接了中国自北至南五大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要知道,中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而这条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贯穿南北的河流。

从此以后从北京坐船直达杭州不是梦,大大促进了南北交流。

不过,我们虽然现在感叹大运河的惊奇,但在当时的条件来看,大运河5年的修建时间,是无数的枯骨造就了今天的奇迹。

隋炀帝在全国上下征调的几百万工人,日夜赶工,半数以上的工人都死在了这里,再也没能回家。一时间,整个隋王朝民怨四起。

大运河如期完工,前线的战事也基本结束。自以为技能点修满的隋炀帝到这为止还能暂时算个聪明人。

可他一旦上了战场,就开始犯蠢了,仿佛滚滚运河水都进了隋炀帝的脑子里。

刚刚完工的大运河在军事上的用途立马显现,隋炀帝一声号令,全国兵马就都沿着大运河来到涿郡(今北京)集结。

隋炀帝一看,大运河的开通真是太好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事,一声号令,全国之力都能前来保护。真的是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有裨益。

全国上下共113万人的大军,真的是浩浩荡荡,好不威风。集结完毕,隋军便开拔北上进攻高句丽,据说前进途中,队伍足足有400公里长,就相当于队尾最后一个人,想要跟队首第一个人讲话,要足足跑50圈800米才可以。

举全国之力,这么多人,打败一个小小高句丽按理说就像算1+1=2这么简单。万万没想到,排场是足够大了,但这仗却没能打得赢。

本来预计高句丽的防线辽河4月解冻,可以直接从冰封的河面直接杀过去,谁成想三月的春风迎面吹,早早吹化了辽河水,原本的计划直接泡汤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刚到就失了天机了。可隋炀帝却并没有及时止损,依旧一意孤行。后面更是骚操作一波接一波,先是修桥渡河,后是规定隋军的所有行动,必须向他详细汇报,得到他的首肯才能实施。

在没有电话的古代,单靠骑兵往返报信,路上三四天的延迟,大大降低了隋军的作战效率。在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的前线,隋军被动挨打,很难主动出击。而狡猾的高句丽人,更是会避其锋芒。

面对隋军的人海战术,高句丽人运用游击战术,四处点火。这百万大军,内有隋炀帝挖坑,外有高句丽人陷害,没坚持多久就全线崩溃,三分之一战死,剩下三分之二落荒而逃。

一次次的失败让隋军的厌战情绪疯狂蔓延,没人再想为这个愚蠢的君主卖命。而老百姓,也饱受战争之苦,战争巨大的开销,最终全都压在了老百姓脆弱的肩头。

那些好不容易免去兵役之苦的老百姓,又被拉去做民工。本以为不用上战场杀敌能侥幸逃脱保住小命,却在日夜赶路、运输粮草的路上累死饿死。

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而隋炀帝却充耳不闻。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仗着爸爸攒下的丰厚家底,隋炀帝肆意挥霍。干事干不成,打仗打不赢,但是奢侈败家一个顶俩。

当初耗时5年,牺牲了百万劳工修建而成的大运河,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了隋炀帝南下北上的游玩之路。

他自己玩耍还不够,后宫佳丽,文武百官都要陪着。虽然是运河,但是要坐四层高的游轮,船上要有前殿能上朝,还要有后宫陪他玩乐。

每到一站,全员下船,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一路走来,沿途的老百姓又是磕头跪拜,又是出钱出力,稍有不慎就要遭受雷霆之怒,苦不堪言。

就这样还不算,隋炀帝要是能好好走水路玩两圈也还算有点人性,他总是突发奇想去一些偏远地区参观游玩,身子又娇贵,受不得沿路颠簸。

怎么办呢?下令修路呗。老百姓又要放下镰刀锄头,拿起铁锹去铺路。

吃喝玩乐,四处游玩不说,国家已经被他折磨得千疮百孔,百姓也怨声载道,他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特别喜欢装大款。

每次有外国使节来访,他就强逼百姓装富,街边小摊都要卖奇珍异宝,酒楼饭店请老外免费吃大餐,他也不想想,已经穷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老百姓,哪有能力陪他胡闹啊。

最奇葩的是,在没有霓虹灯的古代,隋炀帝居然想出了用真丝装饰街边大树,连外国使节看了都纳闷,既然有这么多名贵布料,为什么街上的百姓却都是破衣烂衫,隋朝真是个奇怪的王朝呢。

隋炀帝生性好战、大兴土木、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几年时间,彻底败光了隋文帝给他攒下的家底。

也失了老祖宗几代人赢来的民心,在不停作死的路上前进前进再前进。百姓和大臣也彻底明白了:这个昏庸无度的君王完全担不起这个国家的责任。

当年考科举制选拔上来的优秀官员,纷纷离职自己干。

原本科举制的确立,大大扩大了优秀人才的选拔范围,更多有学识的人能够参政,还促进了教育,可现在,这些优秀人才联合起来,要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也更容易了。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何况是三个“诸葛亮”的联合。

官员撒手不管了,百姓都联合起义了。隋炀帝这才知道自己人心早已尽失,江山快要不保。

于是整日躲在后宫饮酒取乐、美人在怀、每日对镜自嘲,猜是哪股势力来取他的项上人头。

直到公元618年,起义军杀到他的眼前,早已心知肚明的结局到来时,他只求敌军给他一杯毒酒,落个全尸,保全他作为帝王的最后一丝尊严。

可他这般又怎么配,叛军冷笑着将隋炀帝活活勒死。而隋朝也在这一天彻底走向了终结。

纵观隋炀帝一生,虽然开通了大运河,建成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为后来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枢纽;

同时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可大运河的好处还完全没有真正发挥得出来,隋朝就被那些受尽隋炀帝折磨的百姓给推翻了。

科举制也是,本来科举制的确立能够大大地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民间教育发展越来越好。

可隋炀帝不断地作死,这本该保隋朝几代安宁的举措完全成了隋炀帝的“催命符”。

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想推倒他这个昏庸荒淫的君主。杨家几代人的辛苦,最终全部葬送在他一人之手。想来,这样大的教训,也能给后来的帝王一些警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历史开讲#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原创 历...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伟大的领袖能够以智慧、仁爱和勇气...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 转自:党史网 1944年9月8日,陕北初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上,一场庄严而肃穆...
原创 元...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说到常平五铢,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北朝齐国所铸造的常平五铢,大家知道吗,其实元代...
原创 元... 昨天写了一篇短评,被网友骂惨了。 只是因为点评了一下朱元璋与明朝“分封制”的弊端,很多网友不满意了。...
原创 唐... 贾岛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同一个闪亮的代表,让我们对唐朝这个繁荣时代的文人墨客们产生更深...
原创 斗... 公元前306年,年仅19岁的秦昭襄王即位。3年之后,这位秦国新君加冠亲政,开始了他半个世纪攻伐六国的...
原创 为...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个民族遗忘了自己的历史,那他们还有什么能够在世界立足的资本...
原创 刘... 刘伯温在55岁那年,被朱元璋任命为应天城的选址师,刘伯温站在高高的应天城城墙上,追溯着应天城过往的历...
国图: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
原创 令...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匈奴一直是北方的头号难题。那个时代,无数帝王为了应对匈奴威胁,不遗余力地修筑长城、...
原创 独... 一组上色的清末民初在天桥一带撂地卖艺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市井风情和民间艺术的时代。天桥,...
原创 古... 在古代,土地和人民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以确保管理的有序性。我国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即为“三省六部制”...
原创 这... 01. 命运巧合,吴氏进宫 电视剧中的赵构 君无戏言,君仁臣忠。作为一个皇帝,必须要言而有信,这是...
原创 都... “小冰河时期”是气象史上的一种称呼,大约从1305年到1850年这段时期内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平均气温比...
女中诸葛守城池,巾帼英雄死不降... 今天这个小人书故事是上海人美于一九六一年出版,田衣编文,严绍唐、朱元红绘画,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名为《...
原创 英... 欧洲的“恐俄症”由来已久,第一次爆发,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场十字军东征。这场“信仰之战”的最初目标...
晚潮|“豆腐知县”汪度 潮新闻客户端 马善军 在上虞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布衣蔬食、清正廉洁而著称,每天以豆羹为主食...
原创 为...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最为“平等”的东西。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至尊帝王,也不能阻止死亡来敲门。在分...
原创 魏... 魏国是战国时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魏国的历史很短,但是,它的历史依然十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