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三国历史中,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桃园结义的兄弟素以忠义之名传颂千古。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张飞和关羽互相杀害对方家人的说法,却源自上世纪60年代在上海明代宣姓墓葬中出土的《花关索传》一书。这本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和传奇刻本,揭示了一个离奇传说,使得历史中的英雄形象颇受争议。
明清时期,小说和曲艺兴盛,四大名著等巨著也是在这一时期问世。《花关索传》就是这个时代的一部作品,主要叙述了关羽的儿子关索学成武艺寻找父亲的奇幻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却涉及到了一个颇为荒诞的情节,即关羽和张飞互相杀害对方的家人。 故事始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愁眉苦脸,心系家人,担忧兄弟因事业而离家。关羽和张飞得知刘备心情不悦,主动询问原因。刘备道出自己的顾虑,提出要求兄弟们回家过上幸福生活。关羽和张飞为了绝后路,提出相互杀害家人,以示决心。然而,张飞在面对自己家人时产生犹豫,最终只杀害了关羽的家人,而关羽则放过了张飞的家人。 此后,关羽的妻子胡氏逃回娘家生下关索,而关羽继续投身事业。七年后,关索被好心人收养,学成武艺,成为一位英俊少年。九年后,关索得知身世,决定寻找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他以高超的武艺和英勇的行为赢得美女之心,最终成为独霸一方的将领。然而,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我们不能将其视为真实历史的写照。历史上的刘关张三兄弟并非在战乱中互相残杀家人。这一切只是《花关索传》中为增添情节而虚构的故事情节,其目的可能是为了突显刘备的虚伪和权谋。
近代有人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义之举提出质疑,认为其在文中表现得过于浓烈,显得虚伪。鲁迅先生在《史略》中指出:“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先生认为,刘备在文中显得仁义过多,甚至有些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花关索传》中选择通过关索这一人物来批判刘备的形象。
而这个离奇的故事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何古代的文人要通过虚构如此荒诞的情节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质疑呢?或许,这是作者在反思当时的社会风气,通过文学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一种“二次创作”,以便于更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观念。
在现实中,刘关张三兄弟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努力的英雄。然而,文学作品的创作常常会赋予人物更加生动的形象,而《花关索传》中的故事也许更像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幻想和想象。
在总结这个故事时,我们不应将其视为历史的真实反映,而更应将其看作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创作。历史人物的形象并非单一的,而是经过历代文人不同的阐释和演绎,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在阅读类似的作品时,应理性看待其中的虚构成分,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