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派系,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掌权人,也是北洋的灵魂人物。当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开始分裂,分为了三个派系,直系、皖系、奉系,其中奉系属于北洋的旁系,不是北洋的嫡系。
直系的首领是冯国璋、皖系的首领是段祺瑞,冯国璋当过民国总统,段祺瑞当过民国总理,都是民国的风云人物。
而当时有一个人和他们二人并称为“北洋三杰”,也当过民国总理,只是为人比较低调,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他,他就是被称为“北洋之龙”的王士珍。
王士珍是淮军出身,参加过甲午战争,后来袁世凯在天津练兵的时候投靠了袁世凯。王士珍当时在北洋的地位很重,在袁世凯心里他比“不听话”的冯国璋和段祺瑞更重要,因此有了北洋三杰之首的名号。
1861年,王士珍出生于河北正定,本来王士珍的家庭是一个书香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秀才,而且还懂得医术。可是在王士珍幼年的时候,爷爷和父亲都去世,家庭也落败了,王士珍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着给别人做针线活为生。
王士珍九岁的时候,母亲为了王士珍日后有出息,用尽一切办法把他送到私塾里面。可能是王士珍家族基因的问题,王士珍读书特别聪明,只要是先生教的东西,一听全都记下来,是标准的神童。
王士珍十五岁的时候,当时淮军的叶志超部队在招兵,王士珍就参军入伍了。叶志超看到王士珍年纪小,做事挺勤快,而且聪明有文化,就让他做了自己贴身的勤务兵。
王士珍十七岁的时候,叶志超觉得王士珍是个可造之材,就把他送到军事学堂读书,想培养一下他。等王士珍毕业以后,就跟着叶志超去了山海关。
1885年,王士珍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了三年炮兵技术,然后又回到驻守山海关的部队,当炮兵教官。王士珍用欧洲训练炮兵的方法,训练当地的炮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上司们都很看好他。
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通过朝鲜皇室的请求,清政府派叶志超部去朝鲜镇压起义,王士珍也跟着去了。不久,日军偷袭清军不宣而战,王士珍跟随叶志超退守到平壤。
9月,日军两万人准备进攻平壤城,王士珍对叶志超说城外有一座山,是日军的必经之地,到时候日军攻城的时候,他可以提前把炮兵安排在山上,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叶志超说这是王士珍第一次参与重大战争,没有任何作战经验,怕把自己的炮兵给弄没了,拒绝了他的请求。
9月15日,日军开始进攻平壤城,王士珍指挥炮兵作战,英勇的和日军作战,在战斗中王士珍左手的无名指被炸掉,额头也被炸伤。后来平壤实在守不住了,王士珍带伤和战士们一起冲出了日军的包围,然后和叶志超一起向北撤退,回到了国内。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大败,因此叶志超也被革职了,王士珍就投奔聂士成,率领炮兵驻守在芦台。
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决定训练新军,让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邀请王士珍来帮自己。到了小站以后,袁世凯任命王士珍为帮统,兼步队学堂监督,不久以后又当上管带。
王士珍因为做事很周全,从来不要袁世凯操心,也是他负责和洋人教官打交道,帮袁世凯省了好多事,因此袁世凯非常重用他。
1897年,荣禄来到小站检查新军,王士珍所训练的新军,不管是军容还是作战能力,都比旧军队强多了,当场表扬王士珍。
1899年,袁世凯当上山东巡抚,让王士珍做小站留守,负责指挥所有士兵前往山东。
当时山东闹义和团运动,袁世凯让王士珍负责山东的军务。面对义和团,王士珍首先安抚,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才会派兵围剿,导致山东义和团死伤很大。
清朝的两个王爷想利用义和团,就给了义和团手令,允许他们在山东发展,义和团首领拿着王爷的手令找袁世凯,说王爷允许他们在山东活动。袁世凯不好得罪那两个王爷,就把他们推到王士珍那里,王士珍却说他们偷盗王爷的手令,把他们杀死了,然后把手令送还到王府,弄得那两个王爷也不知道怎么办。
当时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是袁世凯最信任的人,被称为袁世凯的
“龙、虎、豹”,而王士珍就是北洋之龙,是北洋三杰之首。
1901年,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任命王士珍为
左镇翼长,负责北洋军的训练和军务。王士珍从来不打骂士兵,也不在士兵的面前处罚军官,所以在北洋军官心中,王士珍的威望很高。
1904年,袁世凯向慈禧推荐,让王士珍当上北洋第六镇的统制官(师长),兼副都统的衔。
1906年,北洋进行阅兵仪式,当时除了慈禧太后、光绪帝外,还邀请了很多外国代表,来参观阅兵。外国代表看了北洋军的阅兵后,一个个都表示很棒,这让慈禧太后脸上很有光。阅兵结束以后,慈禧太后还专门接见了王士珍,还任命他为陆军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级。
1907年,王士珍当时江北提督,已经属于清朝的一品武官。一年以后,王士珍的母亲去世,王士珍回到老家守孝,回来了以后继续当江北提督。
1908年11月,安徽的新军将领
熊成基,率领一千多新军士兵,发起了安庆起义。面对起义,清政府派王士珍前去镇压,当时清军士兵没有弹药和军饷,所以士气很低落。王士珍立马给足了士兵军饷和弹药,让部队的士气稳定下来,然后率兵进攻安庆,平定了安庆起义。
慈禧太后死后,溥仪当上皇帝,由溥仪的父亲载沣当摄政王。载沣恨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出卖了他的哥哥光绪皇帝,再加上袁世凯势力太强,让他很忌惮。载沣强行夺取了袁世凯的官职,让他回去养病,王士珍看到袁世凯回到老家,自己也辞去官职,表示对朝廷的不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重新出山,当上总理后,就任命王士珍为陆军大臣。
1912年,段祺瑞等人逼迫溥仪退位,王士珍没有参与,还努力为清室优待条件,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诚,他准备辞官回家。从这里看出王士珍是忠于清朝的,也为后来参加张勋复辟埋下伏笔。
袁世凯当上总统以后,感觉冯国璋、段祺瑞已经不是很听他话了,因此想让王士珍重新出山,来压制他们两个。就派自己的长子袁克定,去请王士珍来北京,可是被王士珍拒绝,最后还是段祺瑞把王士珍忽悠到北京,袁世凯授予他陆军上将军衔。
袁世凯设立了大元帅办事处,让王士珍来管理办事处,用来压制陆军部长段祺瑞。
1915年,段祺瑞不满袁世凯的压制,辞去陆军部长的官职,袁世凯让王士珍代理陆军总长之职。
袁世凯称帝以后,很多人套王士珍的话,想知他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可是都被他敷衍过去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当上总统,段祺瑞为总理,任命王士珍为陆军总长。可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黎元洪强行撤了段祺瑞总理职务,接着黎元洪让王士珍担任北京卫戍司令。
1917年6月,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的名义,率兵来到北京,王士珍让守城士兵放张勋率兵进入北京,愿意和张勋一起复辟。
在张勋、王士珍等人的拥护下,溥仪再次登上皇位,任命王士珍为内阁大臣兼参谋部尚书。
没有过几天,段祺瑞在马厂誓师,率兵要讨伐张勋,这时候其他各省督军都表示反对张勋复辟,弄得张勋大骂他们不遵守承诺。王士珍向张勋建议,让东北的张作霖率兵来帮忙,可是段祺瑞已经带过来,就这样复辟草草收场。
张勋复辟失败后,王士珍觉得不好意思,就要回到老家,段祺瑞、冯国璋都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继续当陆军总长。
1917年,段祺瑞要武力统一南方,可是冯国璋却要和平统一,两个人因此发生矛盾,于是冯国璋免去段祺瑞总理的职务,让王士珍担任总理。但是王士珍已经厌倦政治斗争,不想担任总理,最后还是冯国璋不断请求,王士珍才当了总理。
虽然王士珍和冯国璋一样希望和平解决南北之争,但是他也不敢得罪段祺瑞,最后在皖系军阀的逼迫下,王士珍辞去了总理职务。就这样王士珍当了三个月总理以后,彻底离开了政坛。
1920年,总统徐世昌让王士珍担任苏皖赣巡阅使,王士珍说自己年纪大了,拒绝了徐世昌的好意。
王士珍退出政界以后,在北京成立了一个道德学社,宣讲道术和修身养性之道,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虽然王士珍离开了政坛,但是他毕竟是北洋的元老,平时很多人来拜访他。
1925年,段祺瑞让他到政府担任职务,王士珍觉得段祺瑞是张作霖和冯玉祥的傀儡,自己怎么可能去,就拒绝了请求。
1928年,北伐军快到攻到北京,张作霖离开北京,王士珍担任北京的治安维持会会长。
1930年,王士珍在北京病逝。
声明:历史公共消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