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开国将军,基本上都是出身贫苦,有的甚至年轻时候没有受过什么文化教育,都是后来到了部队以后学的,参军之前就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少之又少,不过也有比较特殊的。
如开国少将李福泽
说起来李福泽1914年出生在山东昌邑县,幼年时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工商业资本家和地主家庭,父亲还投资了青岛酒厂、张裕葡萄酒厂以及银行,家里光是房产就有两三百间,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富豪阶级。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李福泽来说,父亲对他充满了期望,幼年时就十分注重对儿子学识教育的培养,1935年9月还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和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一样,李福泽在校期间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的寻求进步,为此进行过多次抗议,因此触怒了校方,第二年李福泽就和一些进步同学被学校开除,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转入大夏大学学习,并参加了上海救国联合会。抗战爆发以后,李福泽不远万里前往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在1937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奉命回到家乡组织抗日力量,并担任昌邑县军事部部长。
其实对于李福泽的任用,一开始确实是想将他当作政工干部培养的,毕竟以当时全军实际情况考虑,能够上过学的人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李福泽是大学毕业,具有极高的政治思想与革命觉悟,但到了家乡组织抗日武装以后,李福泽血性的一面展现出来,多次率部与日伪军血战,作战勇猛,指挥灵活,也因为李福泽的作用,当地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不过李福泽本人有个小习惯,算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喜欢喝酒,李福泽的喝酒和许世友、王近山这些将军不一样,因为李福泽家里本身就是酒厂的股东,父亲就喜欢喝酒,青岛作为酒文化发达的地方,李福泽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参军之前就是酒不离身,后来从军以后也没改了这个习惯,随身带着一个酒壶,每到打仗激烈的时候,都要拿出来喝两口。可能也是因为酒量比较大,李福泽指挥战斗从来没出过差错,可以说是越喝酒越精神。
李福泽在鲁中地区不断的发展抗日力量,职务也逐渐得到了提升,直至解放战争时期,李福泽已经担任了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党中央执行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调集各个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开赴东北,李福泽率领的警备第三旅也在这一时期赶赴东北,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李福泽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1旅旅长。 开赴东北作战以后,由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大举进攻,东北民主联军的发展一度艰难,后来主力部队全部撤过松花江以后,3纵、4纵留在了南满地区继续以游击作战的方式,迟滞敌人的进攻,1946年3月杜聿明下令调集东北国民党军主力,向北满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还调集了新六军、52军等6个师的兵力发动对南满地区的进攻。为此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发起了四平保卫战,为了牵制国民党军主力,3纵、4纵以及保安第三旅进行了三保本溪的作战,由于整体战况不利,3纵后来被调往四平参加四平保卫战,而4纵在稍作阻击以后,决心也撤离本溪。
也就是在各自忙碌的时候,4纵司令员胡奇才却发现,李福泽独子一个人坐在城头喝酒,不由得有些生气,于是上前质问:“你在干嘛?”李福泽理直气壮的说了一句:喝酒,胡奇才质问:你事情都办好了,伤员转移了没。李福泽虽然喜欢喝酒,但办事还从来没含糊过,胡奇才一一过问之下,忽然发现,李福泽是个人才,心思细腻。李福泽后来得到了提拔,4纵各旅改称师以后,李福泽调任纵队参谋长,又任41军参谋长,副军长,李福泽1952年定级时,被定为副军级,李福泽本身资历较浅,没有土地革命时期的经历,但因为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了少将军衔。1950年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