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联合对抗拿破仑的莱比锡之战是一场标志欧洲众国首次团结起来对抗公敌的重大战役。作为当时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役,莱比锡之战是导致巴黎陷落与拿破仑政权覆灭的导火索。
一、卷土重来的拿破仑
1812年,拿破仑军队刚刚惨遭俄国的严冬打击而元气大伤,此时欧洲各国都以为饱受十余年战争之苦的欧洲大陆将会迎来了久违的和平。然而他们却错了,拿破仑很快就从冰冻的俄国回到了法国,着手重新组建军队,征募新兵。他将那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年轻小伙子训练成了勇敢的战士,之后便卷土重来返回西班牙战场。
尽管拿破仑在俄国遭到了重创,然而他确信那些彼此心怀叵测、互不信任的欧洲各国是绝无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他的。1813年初,他决心率先长驱直入德国境内,重新开始自己的征服之旅,在征服欧洲大陆之前,他还计划歼灭所遇的每支军队,并将残余兵力全部纳为己有,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
欧洲各国的领导人固然害怕拿破仑会达到这样的军事目标,然而他们却依然对是否与这些曾经的朋友和未来的敌人结盟而犹豫不定,这些邻国并没有真正地联合起来对抗拿破仑。奥地利外交大臣卡尔冯梅特涅在深知自己国家虚弱的同时,还洞悉了其他欧洲国家也都无法依靠单独的力量抵抗法国进攻的事实,这位先前曾成功说服众国与拿破仑携手作战的英雄,如今却开始了将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法兰西帝国的努力。
二、高傲的雄鹰
梅特涅的外交政策加上迫于德国边境上的法国重兵,最终得以使普鲁士、俄国、大不列颠以及几个小国下定了联合对抗拿破仑的决心,并于1813年3月确定了联盟作战的计划。而拿破仑却根本没有把敌人的联合放在眼里,他率军进入德国境内,意欲在这些“盟国”真正联合起来对抗他之前消灭所有反抗的敌对力量。
拿破仑在最初的几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甚至在5月2日的吕岑战役中打败了普鲁士军队,然而他却很快意识到了法国新军在作战经验方面并不如他在俄国作战期间的那支军队。
更重要的是,他无法弥补在俄国冬季中丧生的众多骑兵力量,这在无形之中限制和降低了拿破仑一直在侦察地形和情报搜集方面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得知欧洲联军正从北、南、东三方向德累斯顿杀来,拿破仑于是在6月4日拟订停战协议。
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会见了拿破仑,意在签订一份彻底停火的和平协议,然而即便欧洲盟国接受了法国维持战前边境线和允许拿破仑继续拥有庞大军队的条件,但拿破仑依然拒绝在彻底停战的和平协议上签字。
谈判期间是双方暗中加强兵力的最佳时机,8月16日,临时停战协议成为一张废纸,战争重新爆发。在之后的两个月当中,欧洲盟国一直采取避免与法国军队正面冲突的战术,将拿破仑军队折磨得筋疲力尽,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计划向法国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而此时的拿破仑军队却被迫在地面战争中疲于奔命,与包围自己的众多国家军队周旋,在不得不快速前进和撤退的过程中逐渐耗尽了作战精力。
到了这一年的9月份,欧洲盟国开始展开大规模进攻战,尽管法国期间取得了几场小战役的胜利,然而盟国军队却成功地在10月份将他们逼回了莱比锡。拿破仑的17.5万人全部投入到这座城镇的保卫战中,而盟国军队却派出了35万大军和1500门大炮在莱比锡外围做好了进攻准备。
三、莱比锡的战火
10月16日上午,拿破仑拨出小股兵力前往北方抵御普鲁士的进攻,自己则亲自带领军14队奔向南部突围俄国和奥地利防线。这场战役整整进行了一天,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可到了黄昏时分战役结束的时候,双方发现各自竟依然停留在战役打响之初的阵地上。
10月17日,处于休息状态的双方军队发生了一场小冲突,而10月18日的一场战役也与前两天的战役一样都大同小异地毫无进展,9个小时的残酷激战后双方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唯一的收获就是使拿破仑意识到了他不能再这样继续与数量庞大的欧洲盟国军队进行无谓的消耗战了。
就在此时,瑞典宣布加盟欧洲联军,打败拿破仑的希望就此变得更加巨大,除此之外,一支撒克逊人组成的军队也脱离了法国大军,这对拿破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时的拿破仑试图再次拟定一份休战协议,然而这次欧洲同盟军却拒绝了他的要求。
10月18日夜晚,法国军队开始横渡埃尔斯特河向西部撤军,河面上唯一可以过河的石桥很快成了交通瓶颈,拿破仑派遣3万大军在后保护前锋部队过河,而当他们发现这座石桥已经被敌人破坏的时候却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除了少数几个会游泳的法国人安全度过了埃尔斯特河之外,其余包括3名高级指挥官的大部分法国将士全部阵亡或被俘。
四、战败后的狼狈
拿破仑再一次狼狈地逃回了巴黎,这场战争留给他的是6万非死即伤或被俘的法国士兵,尽管欧洲盟国军队的伤亡数字同样惊人,可他们调遣补充兵员的速度要比拿破仑快得多。曾经被拿破仑纳入征服范围的荷兰和巴伐利亚也纷纷弃之而去,投奔欧洲盟国军队。12月21日,欧洲盟国进入法国,1814年3月30日占领巴黎,将拿破仑流放到了厄尔巴岛。
尽管拿破仑后来迅速卷土重来,然而最终却只维持了100天的统治,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一战(第9位)彻底将其带进了毁灭的坟墓。梅特涅则继续扮演外交大臣的角色,倾其全力使欧洲各盟国在拿破仑惨败之后签订了众多协议,保证了彼此的势力均衡,维持了欧洲的和平,直到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才宣告结束。联盟局面大体上又维持了30年,直到后来野心勃勃的德国再次打破了这个和平的局面。
五、结语
莱比锡之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因为它使回天乏术的拿破仑永无翻身的机会。不过更重要的是莱比锡之战体现了欧洲各国军队的合作精神,从而彻底打败了拿破仑,这样的联盟在整个战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使莱比锡之战赢得了一个“众国之争”的称号,基于这些原因,这场战役才得以进入了此份排行榜。
同时,莱比锡之战的影响力还远远超出了滑铁卢战役,尽管后者更具有决定意义,但如果拿破仑成为莱比锡战役的胜利者,那么很有可能宣告拿破仑已经打破了欧洲各盟国的联合对抗,法国必然也就会再一次回到统治欧洲各国的地位。盟国在莱比锡的失利,就等同于拿破仑将在巴黎的永远胜利,他也根本不会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更不会有重返滑铁卢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世界近现代史》、《欧洲的颠覆——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