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的想法很超前
迪丽瓦拉
2025-07-19 06:03:33
0

海宁发布《悦读·潮文》栏目,期待与你一起以新视角、新形式,展示潮城人文故事;以朴实易懂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画面,介绍海宁历史文化……

我们邀请大家执笔畅言,希望透过这些文字,进一步解读潮城海宁的文化内核,把有趣、生动的作品,带给广大读者

状元张九成的教育情怀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横浦居士,海宁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横浦学派创始人。张九成作为海宁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其自身怀抱理想、刻苦钻研、刚正不阿、勤政爱民、创新学问的品格,也深刻地融入在他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张九成画像(图片来源于:文明海宁)

张九成从18岁就开始在乡里教书,在科举登第被钦点为状元走入仕途之后,尽管仕途多舛,多次被贬谪,但作为师者他始终没有放弃“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仰慕者、追随者亦是众多。先后培养了凌景夏、汪应辰、樊茂实、沈清臣等一大批的状元、进士,为南宋政坛、文坛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以致宋高宗也多次邀请他作为经筵侍讲。

张九成刻苦治学、专注教育的经历与实践,对海宁历史上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盐官县学之记》记载,张九成之前,“自国家承平百七十余年间,士而仕于朝,才一二人,何其鲜也?”而当张九成与弟子凌景夏殿试高中的消息传来之后,“邑人惊叹”,县令刁癰更是拆了供奉道士的葆真宫,重修学宫,兴办官学,大力重视教育事业。张九成则自然成为授课的最佳人选,开馆讲学

张九成是个学者,更是一个师者。对于教育,张九成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怀

追求圣人之志

是张九成为学、为教的思想起点

张九成自幼聪慧,六岁启蒙,八岁即能默诵六经,“通大旨”。父亲曾坐书桌旁,请客人出题考他,九成对答如流,令老先生们赞叹不已,夸他为“真奇童子也”。

而面对夸奖,张九成并不为喜,而是“置卷敛衽”说出“精粗本末无二致,勿谓区区纸上语不足多,下学上达,某敢以圣言为法”的豪言,表明学圣贤之道、做圣贤之人是他从小的志向与追求,也是他一辈子孜孜以求追寻的理想。所以,张九成问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与理想就是追寻圣人之道、孔孟之学

大潮拍客 天天乐 摄

张九成自小就熟读圣贤之书,将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与境界,知仁义、行仁义是张九成心中的理想境界与终极追求,同时也贯穿在他整个的教书育人过程之中。

在张九成所撰的《昆山县重修学记》中,他表达以孔子为师的宗旨,并对什么是孔子之学有深刻的阐释:

窃尝以谓学者当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师,当学孔子之学。孔子之学非为博物洽闻、絺章缋句、高自标置、视四海为无人,攘臂而言曰:“吾仕宦当至将相,吾富贵当归故乡,吾当记三箧於渡河,赋万言于倚马。”此正俗儒之学,孔子之学乃不如是。当熟诵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之说,子夏掬溜播洒之说,孟子行后长者之说,以求孔子之心可也,是谓孔子之学。

  • 孔子之学即孔子之心,而孔子之心为何?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我怎么敢说圣与仁呢?做圣人、行“仁”字正是孔子孜孜以求的梦想与追求,这也正是张九成的追求,乃至是当世学人应有的追求!

  • 那么如何才能入圣人之道?

张九成认为首先的一点就是要“立规模”。在《横浦心传录》中,张九成明确表示:“有志者,其规模必先定;无志者,一切皆偶然。”强调一个学者,必先定下志向,而这个志向应该有其应有的“规模”。张九成这里所说志向的“规模”,指的更多的是内心所应有的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通过外在的学习、内心的醒悟、不断的慎独,能真正进入认识自心、找到本心、获取真心,这才是教育最重要、最本根的目标,在孔子那里就进入了“仁”的境界。

“先立乎其大者,喜怒哀乐皆中节而不失其真心,此所以为贵矣!”为学之道,倘能从内心深处立下追求“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规模”,那么就仿佛有了“定海神针”,外在任何的诱惑、名利都不会动摇这颗坚定的心,“君子之学岂志在取一第、效一官而已?”这是为学的第一步,也是真正进入学问的关键

道在日用,强调践履

是张九成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

如果说过于只强调对“心”的追求,学问往往就会流于虚幻,不着边际,甚至坠入空门、流于浮谈。

对此,张九成是深有感触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张九成特别注重知与行的结合,尤其重视践行的重要性。张九成在回答宋高宗关于教学的秘诀时,强调“讲明经术,景行前修”,也就是把道理讲透彻,并且按照道理所说的样子,在自己日常中践行,才能真正抵达学问的境界,除此别无什么诀窍。

因为张九成明白“道无形体,所用者是。苟失其用,用亦无体。”要想真正获得学问,不仅要听、说,更要将所听、所学落实到行动中,才能真正“得味”,才能真正进入圣人的境界,否则只是皮毛,于己、于国毫无益处。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张九成才会在那个时代,看到了一种践行的力量,大声疾呼“惟实是务”,反对空谈,这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潮拍客 海宁拾光 摄

文意翻澜,“鸢飞鱼跃”

是张九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听张九成授课是一种十分愉悦的享受,余有成在《张文忠公祠堂记》曾这么描述张九成的讲课效果:“是以见于讲解著述者,如青天白日,开明人主心胸,启发天下学者,使人诵读快乐如鸢飞鱼跃。”快乐如“鸢飞鱼跃”,这真是把课讲到学者心坎里去了,直接把他们内心的情感给调动起来了。

印证余有成这段描述的,可以从一个老兵的故事中感知:一个不识字的老兵,原是照看家人小孩的,不料在陪同孩子听课的时候,竟然被张九成的讲课给吸引到“自喜,眠不着”而喜色满面,这足可见张九成讲课之精彩。

而探寻张九成的教学方法高妙之处,首先在于他遵循了孔孟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张九成对待学生,旁征博引、善用比喻、巧用典故又结合当下,以期把一个道理能真正讲透讲深。

“所见”与“所守”,原是一个比较难以讲清的话题,而张九成却善于用水之溺、火之烈,这些人们日常中能够看到熟悉的例子来作比,一下子把高深的学问拉到现实的世界,从现实世界的俗事俗景中去体味学问,这不仅源自张九成高超的教学方法,更源自于他对学问的深刻理解与纯熟于心的自信。

除了善于比喻,张九成还充分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他可能就会有侧重地强调某个方面。

另外,张九成的教学不是一味的灌输式,他更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思考能力的培养。他强调遇事多思考、多琢磨,这是张九成一贯的主张,也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

与这一思想一贯的是,张九成主张培养学生的探索质疑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思考问题。

正因为张九成教学方法多样,极有启发性,所以从他所学的人往往能有很多收获,宋高宗就曾真心赞叹“从张某处所得多矣!”

大潮拍客 周建中 摄

情系教育,学高为范

张九成用行动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

张九成对于教学这件事情是寄托了真感情的,从他人生经历来看,自18岁在乡里教书开始,到谪居南安期间,或主动教授学生、或受学生追随,张九成都把教育放到人生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为什么如此钟情教育,这源于对圣人之道的理解

张九成在《重建童儿塔记》一文中曾大声呼吁:教育是让每一个人走向圣人之路的不二选择。张九成选择教育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正是源于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学习中体悟圣人之道的目的。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里面了,对学生充满了感情。

把教育作为平生最乐意去做的事情,这是张九成赤诚的教育情怀,也是他的人生境界。努力为学生服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根本不在乎“主人厚薄”。

要教好学生,必先做好榜样。张九成立身尤正,为官时刚大为心、以民为本,把“此身苟得日之闲,百姓罹无涯之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勤政为民;贬谪时亦毫无颓废抱怨之心。每天与圣贤书相伴,读书、著书十四载,把地下的石板硬生生站出两个脚印。这是学人的意志,也是学者的荣光!

张九成教学是强调意蕴的,要求学生在文字之外寻真意,而这个真意就是“圣人之心”。为了帮助引导门生找到圣人之门,张九成用尽了全部的心血与汗水,也留下了一段丰富而传奇的教育人生,“天下学人靡从之,家置其书,人习其法。”这是对他教学水准最好的认同。

张九成的教育思想是系统的、丰富的、具体的,对今天的教育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篇幅原因,略有删节。

作者:许晓飞

HAINING

权威发布 民生服务

先关注 后星标

编辑:谭叶琳 吴含嫣

家都在看

1

2

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岳飞画像图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
原创 靖... 导语:我们所熟知的历史都已经被人们粉刷过无数次了,因此我们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可是时代的...
原创 这... 宗庙是供奉一朝皇帝先祖及历代帝王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除先祖和历代帝王之外,...
原创 清... 说到古代的公主,几乎是人人羡慕,她们出生就自带光环,在普通人的眼中,她们位高权重,一辈子衣食无忧,只...
原创 罕... 二战欧洲战场中,苏联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国家。而主力的地位是苏联战士用自己的性命换回来的。而这背后的代价...
原创 长... 吃一堑长一智,邯郸保卫战的经验加持 在长平之战时,起初赵军的将领是我们都熟知的廉颇将军,随着秦国的攻...
原创 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地方势力互相攻伐,后来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曹、刘、孙能取得...
原创 历... 蜀汉后主刘禅虽然在位41年,却是一位历史存在感较弱的皇帝,留给后人更多的是“乐不思蜀”的典故和无所作...
原创 笑... 越南"鸭军"入侵中国?这些""的奇妙之旅2024年9月10日,广西崇左突然迎来一大波"不速之客"。一...
原创 三...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信息源:1,《三国志·魏志·华佗传》2...
原创 1... 标题:邓华将军:历史巨人的卓越征程 尊敬的历史追随者们,欢迎回到我的历史沙龙。今天,我将和你们分享...
原创 为... 提起俄罗斯,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巨大的版图。要知道在几百年以前,俄罗斯还只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弹丸小国...
原创 仗... 【穿越光阴·历史之魅】: ?穿越时光,历史的铭刻在每一个瞬间。今天,我们踏上一段时光之旅,揭开新中国...
原创 清... 1885年11月,红顶商人胡雪岩感觉不久于人世,便将家人叫到跟前,留下三条遗嘱: 1、“后人不要经商...
原创 朱... 《论语》,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著作。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后,《论语》被一再推崇。北宋政治...
原创 三... 三国名将如云,可仅有4人敢同吕布一决高下,有一人吕布都怕 导语:三国时期军阀混战,手下的猛将也多如牛...
原创 世... 说起世界性的帝国,小子以为世界上真正能称的上帝国的只有三个即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与我大华夏帝国。再...
原创 演...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以吕布、赵云、马超、张飞等人的名头最响。经过演义的加工宣传,三国时代的那段历史...
原创 2... 前言 在历史的沧桑中,有时候一个人的离世,背后隐藏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闻。 曹丕,曹操之子,曹魏的奠基...
原创 罗... 文| 瓜田李的猹 编辑| 沐语纪史 前言 努马·庞皮留斯是古罗马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国王之一。作为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