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电视剧中,李世民往往被塑造成唐朝开国的重要人物,而太子李建成则成为草包太子的典型代表,使得李渊的皇位仿佛是轻而易举地被夺取的。这种观点抹杀了历史真相,事实上,太子李建成远非传闻中那样无能,相反,他作为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和唐朝首位太子,在建国之初有着卓越的表现。
太子李建成原本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人。在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期间,李建成不仅照顾家人,还巧妙地结交河东有才华的人才,为未来的起事做了暗中准备。正是这段时期,李建成为大唐储备了不少未来治国的重要人才,这些人才因与他的交往,在唐朝建立后成为了“太子党”的中坚力量。
李建成在唐军起兵后代父出征,只用九天时间就打下了西河,这是唐军起兵的首战。在这场战斗中,他与士兵同甘共苦,积极保护百姓,赢得了军心民心。随后,他随李渊进入关中,战胜了宋老生,守住了潼关,并对国家时局提供了宝贵的分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小说中描述的相反,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已经29岁,是唐王嫡长子,他率领军队并协助李渊奠定基础并维护治理国家。李世民只是在李家政权巩固后才开始有所建树。因此,在唐朝真正统一天下之前,李建成的威望显然高于李世民。即使在李世民实力不断壮大、争夺中原之际,李建成仍然在关中指挥全局,并需应对北方的突厥,实际上是三军的总指挥。尽管唐朝的领土有一半是李世民征战得来的,但他当时只是一个将领,而真正的统帅是坐镇后方调度全局的李建成。
在唐朝建国后,朝中的柱国大臣几乎都将李建成视为皇权的合法继承人。这并非是李渊偏袒长子,而是因为李建成一直扮演着这个角色,没有他,唐朝的根基不会那么稳固。即便李世民、李靖等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物资支持,但更需要李建成的明智指挥才能调度整体局势。此外,李建成在各地藩王和朝中大臣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他领导军队平定了稽胡部族和刘黑挞,稳定了河北局势,为唐朝的基本统一做出了贡献。
然而,尽管李建成在唐朝中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统治能力,他最终败给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获得了全面胜利。尽管当时太子李建成的势力庞大,但大部分支持他的都是留守京城的文官势力,而李世民在武功上却更为出色。从二十岁开始,李世民率军平定了西北的薛仁杲父子、中原的王世充以及河北的窦建德等强敌,这些战斗几乎都是艰苦的硬仗。李世民的将士们几乎都和他有着深厚的交情,每个人都是经历百战的老兵。
虽然在唐朝初年,李世民的势力并不及太子党强大,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为他赢得了支持。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果断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使得太子一党群龙无首。他迅速清除了京城中的太子党附庸者,掌握了朝政大权。尽管李建成在外地拥有众多藩王支持,但最终也未能成功反抗。经过数年,唐朝的夺嫡之战才告一段落。
尽管李世民后来成为了一代明君,但这并不意味着玄武门之变中他的行为是合理的。事实上,李建成为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一位有远见、品行端正的领袖,在当时的权谋斗争中败给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