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忠臣”“武将”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有很多是令人惋惜的。他们功成名就不假,可碍于皇帝手中的权势,对于他们的“忌惮”也不假。如此一来,想要“功成身退”似乎难了许多。
要说在文官、武官两者间选一个对皇帝影响最大的,毋庸置疑是武将了,毕竟开国皇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武官手握重兵,想要打一打也不是不可能。
而唐朝武将“郭子仪”一生经历了四朝皇帝,不仅子孙发展了起来,他也真正做到了名扬天下,最后活到了八十多岁。他的为官之路是怎么走的呢?
一、郭子仪的势力发展
郭子仪武举出身,虽说是以“武”闻名,但与其他武将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中唐时期,对于战功的看重确实不小,但是在评价上也不只是看战功,毕竟要论战功,郭子仪恐怕要在李光弼那里稍逊一筹。
郭子仪的家庭情况是官员家庭,而非世家大族。这一说法也就表示了他祖上的官职并不高,但在古代社会有个一官半职,吃饭问题肯定不用和民间百姓一般发愁。
毕竟我们常说古人们一般会通过科举来谋得一官半职,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也就相应的完成了自己的仕途之愿。
而且在这里我们所说郭子仪祖上的官职并不高,但也算是中级官员了,祖上几代的俸禄不少,
对于他们家的生活来说无疑很足。在朝廷的关照下,郭氏心中恐怕更多的是“皇恩浩荡”。
武将出身的郭子仪自然受到的也是这样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在他祖父这一代,对于文化的学习增多。
对于一些道德上的想法影响加深,在这其中不乏就有“忠诚”之说。
这样一来,郭子仪的战功有了,身上的忠诚也不缺。在中唐名将中,郭子仪的评价自然也就要高上许多。
再者郭子仪军功卓著,著名的安史之乱更是在郭子仪守孝期间将其启用。随之提高的是他在军中的地位,
而后就是与李光弼携手作战,斩杀叛军无数,战功和计谋成正比,名声大震后郭子仪的家族势力可以说是在不断的壮大。
其中我们常说的古代“联姻”,就是其家族势力壮大的表现之一。据记载郭子仪的家族中连续三代都与皇室关系密切,其中有做驸马的,还有“母仪天下”而后贵为皇太后的。
除了这些,郭子仪的家族不仅一跃成为大族,自然其他的联姻对象也得是著姓大族。
一时间,郭氏的势力壮大,并且涵盖的范围极广,进而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得以巩固。
郭氏家族的声望在郭子仪的军功下,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可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那在仕途上,郭氏又能走多远呢?
二、郭子仪长远发展之策
先不论他能走多远,但在郭子仪这确实让人一惊。
“安史之乱”在唐朝的地位显而易见,如若没有郭子仪苦战,大唐王朝又能走多远呢?
并且郭子仪在里边的“忠”,可谓也是他能在“安史之乱”中留下威名的关键。
特别是在初期,郭子仪的权力不稳,要想着急冒进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郭子仪的选择显然要比李光弼等人聪明,这也便是郭子仪与李光弼晚年情况不同的重要点。
当时郭子仪和李光弼转战河北,不仅他们这边阻挡住了敌军。哥舒翰那里也挡住了安禄山,
这时对于敌军来说,他们无路可退。但对于唐军来说却是形势大好,乘胜追击必然有所收获。
可是,朝廷纷争,真的会这么轻易取胜吗?
随后丞相杨国忠又有想法出现了,他们考虑的不是敌我的情况,反而还在担忧哥舒翰的势力问题,因为他们两个之间有政敌的关系在。
在杨国忠认为哥舒翰会将矛头对准他。
如此,本是采取坚守之策的哥舒翰只能采取其他的策略,不仅耽误了时机,更在出击时大败。一个错误的考量使得画风突变,形势更是来了个大转弯。
我想放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是一整个“心累”的感觉,更何况首都还沦陷了。
通过这一次的决策,郭子仪对丞相杨国忠又有新的认识,甚至可以说是有“厌恶”的想法存在。
然后他再在这些人的面前,更多的是“远离”。即使对于自己的官位有帮助,郭子仪也都不在意。
可以说放在很多人的身上做不到他这样,李光弼就是最直观的一个,使得他最后只能晚节不保。
这样让人看来的郭子仪不仅高明还有点“不屑”,这是怎么说呢?就是对于这些有心之臣,他不觉的他们能走的多长远,甚至是压根成不了气候。
不管郭氏走的怎么样,在郭子仪这算是相当的深谋远虑了。
三、郭子仪的后代
最后郭子仪的后代我们前文也有所了解,势力发展很大,通过联姻在仕途等方面上也很不错。
但郭子仪的儿子们与之征战沙场的也有。
先是他的长子和次子,长子郭曜最后承袭的是郭子仪的国公之位,但此前他与郭子仪的次子郭旰出战安史之乱,郭旰战死殉国,郭曜则职位迁升。
还有他的三子郭晞,他的军功也不容小觑,其中尤为突出的还得是收复两京。不管怎样他的八个儿子算是各有建树了。
有了郭子仪的荣耀在,他的女儿自然也嫁得不错。
时间来到清朝,还有郭子仪的后人吗?
有流传说当时正值平定回乱之时,清朝出动的官员名叫胜保。他的手下曾来到郭子仪曾生活过的地方华阴县。
办事归办事,该休息也得休息,如此他在此地落了脚。
而后还就地找了一个剃头匠剃剃头。毕竟他们也是行伍出身,对于这个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故事多少还是知道些的。随后就像是聊家常一般问开了剃头匠:
“你知道郭子仪还有后人不?”
说巧不巧就问对点了,剃头匠就此回答道:
“有啊,我就是那个后人。”
剃头匠说完以后并没有沉默,而是继续道:
“以前这里的郭氏还有十几口,现在都分分散散了。没有做官的更没有读书的,我们都是普通百姓。”
“回乱的罪名给到我们的祖先,可这罪真的归咎于我们的祖先郭子仪吗?”
这些故事被记录并流传下来,当时朝代对于历史的认知有一定的缺乏。而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也逐渐被淡化。
结语
郭子仪战功无数,在为人处世上更得后世研究。他的能力超乎想象,他在唐朝的威名远扬,势力更发展壮大。他能做到“功成身退”很厉害,让家族盛极一时更让人震惊。
随着时代变迁,各朝代对于郭子仪的评价不同。但是他因名留青史,而不是遭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