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彼时的日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
先下华北,再攻上海。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便大幅提升。
不仅是飞机大炮,日本早在1922年,就能自产航母。
其工业的发达程度直追欧洲工业强国,当时日本的实力远非中国所能比拟。
但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弱不可以胜强,寡不可以敌众。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抗战前景可以说是毫无胜算,绝望的情绪笼罩全国各地。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广袤富饶的华夏大地遭到战火蹂躏,数以亿计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也有少数的例外。
比如两个大省:陕西和福建。
它们就不曾被日军占据,那么这两省,是如何做到抵抗日军侵略的呢?
退无可退
自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军队保卫重要城市。
于1937年8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惨烈异常,不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你是否好奇过日本帝国主义时期,为何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没有大规模攻占陕西和福建两个重要省份?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段历史的真相。
陕西,抗战烽火最早点燃的地方
陕西地处中国西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要地。当年,八路军在延安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抗战的核心,威胁到日军的背后。由于延安位于陕西,日军深知攻陕将面临八路军的巨大抵抗力量,因此没有轻易将进攻目标对准陕西。
福建,地理环境与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其多山地形使日军在进攻时面临极大的困难。此外,福建地区的人民热爱自由,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例如,在厦门的鼓浪屿,当地居民以智慧和勇气构筑起了一道道人民防线,有效抵制了日军的进攻。
其他战略因素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其他战略因素影响了日军未敢轻易进攻陕西和福建。首先,中国东北的抗日根据地形成后,力量迅速壮大,对日军构成威胁,使得日军不敢轻易撤出东北向西部行动。其次,在进攻过程中,日军一直忧虑中国南方可能会发生大规模游击战,这也限制了他们在福建等地的行动范围。
总结
回顾那段黑暗的历史,我们知道抗战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牺牲,才最终战胜了侵略者。陕西和福建两个省份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抵抗作用。八路军在陕北坚守延安,形成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福建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的抵抗,使得日本帝国主义不敢轻易进攻。
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为了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
注意:本文旨在回顾历史,传承纪念抗战精神,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参考资料:
延安抗战
厦门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