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一触即发,就在此时,楚国主帅成得臣送了一封挑战书来,意思是在正式决战之前来场开胃菜——角斗赛。
好,你说怎样就怎样,怕你不成,晋文公毫不犹豫的回了信。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清晨,晋文公登上了著名的名胜古迹有莘之丘,看着山下整齐划一威武霸气的晋国军队,望着远方的曙光,仰天长叹,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山下士兵也以雷鸣一般的呼喊声回应,我军必胜,晋军无敌,楚军必败,华夏民族万岁!
同一时间,成得臣也对他的士兵们说,从今天开始,世间再无晋国,整个中原大地都属于我们楚国。而后,带兵来到了城濮。
比赛开始,3V3。
晋国阵容:
晋上军:主将狐毛、狐偃,外援齐国崔夭;
晋中军:主将先轸,副将郤溱,旗手祁瞒;
晋下军:主将栾枝、胥臣,外援秦国白乙丙(战国第一杀神白起的祖先);
隐藏晋军:主将荀林父、士会,魏犨,外援秦国小子懿,外援齐国归父。
楚国阵容:
楚左师:主将斗宜申,郑国与许国的外援,没有名字,小国的悲哀;
楚中师:主将成得臣,副将斗越椒、成大心(成得臣15岁的儿子);
楚右师:主将斗勃,外援陈国陈辕选,外援蔡国公子印。
有人要问了,郑许陈蔡都是小国,为啥陈国和蔡国的有名字,马上大家就知道了,因为正是这两人坏了大事,这也许是小国留名的唯一方式了。
比赛开始,晋国下军首先攻击楚国右师,陈辕选和公子印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心,觉得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直接率军冲了出去。
晋军一看楚君攻出来了,赶紧后撤,二人更兴奋了,追的更起劲了。
经常读历史或看小说的都知道,行军打仗无理由后撤必有埋伏,果不其然,追着追着陈辕选就觉得风不对了,抬眼一看,一群老虎冲了出来。
老虎虽是假老虎,人能看出来,马可看不出来,吓得惊慌失控,战车也被马带的乱作一团。
要说陈辕选还是不错的,此时还在提醒公子印稳住阵脚不要乱,可是回头一看,公子印早就跑没人了。
趁着楚军混乱,胥臣率军掩杀过来,楚军被杀了个人仰马翻,尸横遍野,陈辕选和公子印也死于乱军之中。
斗勃看到如此场景,自觉有愧,抽出长剑准备自杀殉国,可是白乙丙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一箭射在他的胸口处,斗勃应声而倒。楚国士兵把他救了回去,斗勃也就这样没死成。
虽然斗勃没死成,可是落下了一个毛病,只要听到“虎”这个字就害怕,这就是“
谈虎色变
”成语的出处。
右路大局已定,栾枝请求率军攻打楚中路。
狐偃说,栾枝你别急,咱们按由弱到强的顺序慢慢来。我知道你想立功,我给你个机会,咱们不是
扮虎吃马
成功了吗,咱们再去左路
扮猪吃老虎
,由你来。
好嘞,你就等好吧。栾枝高高兴兴的去了。
这个扮猪吃老虎是什么计谋呢?
原来栾枝派了几个奸细假扮陈国和蔡国的小校向成得臣报告,说右师大胜,请成得臣迅速进兵,与右师一起攻打晋国中军。
成得臣好得也是全胜将军,不会听几个小兵的话就相信。他亲自登高拿着望远镜远眺,看到晋军仓皇北逃,原来是真的,这晋军也太不堪一击了吧。
成得臣立刻传令斗宜申率领楚左师攻打晋上军,自己则亲率中师和右师攻击晋中军。
斗宜申冲上前去,晋上军也如下军一般迅速撤退,狐偃还在自己帅车上插了两面大旗,让马夫一边敢马跑一边大喊,都让让,让领导先撤。
斗宜申一看,天予不取必遭反噬,我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立马冲了上去。
战车激起飞沙漫天,当然也送给了斗宜申和他的楚左师一个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