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七大猛将,名将蒙恬仅排第三,杀神白起不是第一
迪丽瓦拉
2025-07-20 01:33:09
0

秦国,历经风雨,励精图治,由秦始皇一统天下。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南征北战,为秦国打下江山的猛将们。

他们或智勇双全,或威猛无比,为秦国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就来说说秦国的七大猛将,蒙恬只能排第三,第二第一到底是谁?他们有哪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操作呢?

01第七位章邯

在纷乱的岁月里,一位无畏之将崭露头角,

他被后人誉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这便是章邯。

章邯生于秦末乱世,他的一生弥漫着曲折变局。作为秦始皇时期的功臣之一,章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在巨鹿之战中崭露头角。

他多次征战叛军,逼死陈胜,斩杀项梁,为秦国夺得关键胜利,使楚地义军节节败退。

秦帝国初创之际,章邯只是众多将星中的一员,初露头角。然而,当秦军陷入危急之际,他挺身而出。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兴起,各地老百姓纷纷响应,反秦之势愈演愈烈。

秦军眼看守不住了,千钧一发之际,章邯上书,

请豁免骊山刑徒,配发武器,汇合京师军队迎敌

,他成功稳住了阵脚,调动军队剿灭反秦势力,斩杀楚将项梁,一举肃清黄河以南的反秦力量。

在巨鹿之战后,章邯持续北上,

攻占邯郸,围巨鹿,彰显一统河北的雄心

。然而,在巨鹿之围中,秦军面临着来自叛军的顽强抵抗,局势变得复杂。

巨鹿之战后,章邯的20万兵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他一生的巨大痛楚。这场失利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楚汉相争的战局中,他被韩信军队围剿。与其再次选择投降,章邯选择了自尽

,结束了他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或许是20万部下的惨死,让他的心彻底沉寂,不再愿意为他人所用。

02第六位司马错

在纷争交加的乱世之巅,有一位将军横空出世,他名叫司马错,

号称白起之前的无敌狂将

。这个外号不仅承载了他的军事盛名,更凸显了他在战争时期的无与伦比。

他以一人之力,灭两国,铸就了秦朝统一天下的基石。

他在中国古典军事史上是第一个具有全国战略眼光的将领,其聪慧和战略眼光使他在战场上如鱼得水。

作为秦国第一个能够入川并治理川地的上将军

,他在中原争雄的时代展现出了真正的兵家大将的气质。

他的一生辅佐秦国三位君主:

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

他曾献计给秦惠文王要求攻打蜀国,后来秦国大胜并且吞并了蜀国的兵力,使秦国变得更加富庶和强大。后来又平定蜀国叛乱,让秦国的政局更加的稳定。

在秦昭襄王二十一年,

司马错率军攻打魏国的河内,秦军打败魏军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奉命调动陇西军队,从

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秦军击败楚军,夺取楚国黔中郡

司马错的战功不仅体现在对外征战上,

在处理内乱和稳定国内政局方面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然而,光辉的事业并非永恒。随着秦惠文王的离世,秦武王登基,司马错面临了新生力量的崛起。

虽然他曾是国尉,但在新贵势力的冲击下,司马错不得不降为左更,最终沦为毫无实权的客卿。

03第五位蒙骜

他是吕不韦的爱将。大家肯定好奇蒙骜和蒙恬是什么关系,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而蒙武是蒙恬的父亲,蒙家三代为将,创立了秦军中扬名立万的“蒙家军”。

而蒙骜也是大名鼎鼎的“蒙家军”的第一任统帅。

蒙骜拥有一副攻城拔寨的绝世才华,精通大型攻城器械的制作和使用

。然而,由于齐国长期奉行“兵不出国”的国策,蒙骜的军事精髓未能在故乡得以施展。

聪慧的政治家吕不韦看中了蒙骜的军事天赋,通过高价挖掘的巧妙计谋,将蒙骜引入秦国。蒙骜成为秦国将军后,吕不韦立刻策划了一场战役,这是蒙骜在秦国军中的初次亮相。

蒙骜初战,率兵三万,锋芒直指韩国。这场战役不仅是对韩国的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吕不韦对蒙骜的一次深度考验。

蒙骜不负众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了韩国的皋、巩两座城邑,为他在秦军中树立了很大威信。

此后,

蒙骜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位君主

,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

先后

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为秦国设立三川郡和东郡

,使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形成对韩国、魏国的三面包围之势,为秦始皇一统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嬴政继位七年时,蒙骜再次率军攻打三晋,可谓是他辉煌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役。然而,这位攻城之雄在这场战役中离世。

公元前240年,享年七十多岁。

蒙骜用一生攻城拔寨,助力秦国一统六国,成为秦国战将中的传奇。

04第四位王贲

俗话说,

老子英雄儿好汉

,王贲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堪称

秦之猛虎

王贲的戎马生涯中,

最为显著的特质莫过于他的赫赫战功,功高盖主,却又能在险象环生之际全身而退

。这位将军机智过人,深谙战争之道,谋略卓越,使得他在秦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国曾是中原巅霸主,然而随着秦国的崛起,魏国逐渐落入下风,于是联合燕国和楚国合纵抗秦,王贲在秦王政的呼唤下,迅速攻占楚国数座城池,吓得楚国不敢再冒头。

大梁城,曾是中原最坚固的城防,数次挡住秦国和齐国的猛烈进攻。面对这座堪比铜墙铁壁的城池,王贲屡战屡败,未能得手。

然而,

他娴熟地运用水战策略,巧妙地引黄河之水,洗刷大梁城的城墙,最终取得了惊世一战,魏国覆灭。

史书未直接揭示王贲的结局,但到秦二世时,王翦和王贲已经辞世,而蒙氏也化为泡影。

“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

”至于王翦和王贲是否善终,史料缺失确凿证据。鉴于王翦嫡长孙继承爵位,并随秦始皇东巡的记载,可以推测王贲应是安享晚年的,否则后代不可能如此受到礼遇。

03第三位蒙恬

蒙恬,他是中华的英雄,被誉为“

中华第一勇士”,亦是秦国的“活长城”。

他的一生,如同传奇,铸就了秦朝统一战争的辉煌历史。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领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业。然而,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之际,匈奴却频繁骚扰秦国北部边境,

蒙恬肩负起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

面对匈奴的挑衅,

蒙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他长年征战,领导着三十万能征善战的大军,实现了一战定河套的壮丽胜利。

贾谊形容他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显示出他在河套战役中的巨大贡献。

他修筑了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巩固了北疆边防。

然而,传奇的生命最终在政治的旋涡中终结。

被赵高陷害,秦二世假传圣旨,逼迫他自尽,使得秦朝自毁长城

蒙恬吞药自杀,他或许认为修长城、修直道时绝了地脉,老天爷要报复。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意思蒙恬家族三代为秦效力,现在自己指挥着30万大军。

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力量足以背叛。然而,我宁愿坚守正义,用死亡证明我的清白,也不愿辜负先帝的大爱和先人的教诲与荣耀

。著名将士蒙恬临终前的遗言,可以说是表现了古代封建忠义的伦理道德观念。然而,胡亥已经下定决心要杀蒙恬。

02第二位白起

“噶神”白起。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时候咱就看,白大爷仗一场一场地打,

敌军那也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地,

有个问题是:亚历山大如果当年东征来到了中国会咋样?答:那他真的会压力山大。

咱白大爷啊,低于10万的单那一般都不接。他生为秦人、战功赫赫,戎马一生从无败绩。

他也被称为战无不胜、战必求歼的荒原狼。

也可以说他是历史上真正的不败战神。那么白起到底是言过其实?还是真有古今第一大将之风呢?

回首白起的战绩,他的确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和过人的战术智慧。在诸多战役中,他率领秦军战无不胜,功业赫赫。

伊阙之战、拔郢之战、长平之战,每一场都是白起智勇双全的完美演绎

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

他采用反间计成功瓦解赵国的顶级将领廉颇,斩杀赵括

,使秦军获得了一场举足轻重的胜利。

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将领一样,白起的战绩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在长平之战后

,他冷酷地下令屠杀了四十万投降的赵军士兵,为自己的战绩蒙上了沉重的一层阴影

。这一残酷之举,使他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将领之一。

长平之战两年后,赵国未能如约割让城池,

秦昭襄王决定出兵攻打邯郸。白起拒绝再次出征,因而遭到贬责。

范睢挑拨离间,秦昭襄王对白起怀有深仇大恨,最终决定将他贬至阴密。

尽管白起拒绝了秦昭襄王的三次出征请求,但当秦国年轻将领未能攻下邯郸时,秦昭襄王只能再次请白起出征。

然而,这次白起已对国家局势不满,坚决拒绝出征。秦昭襄王怒不可遏,决定赐死白起。

就这样,

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令人唏嘘不已。白起虽死,但他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01第一位王翦

秦国四大名将之一,

秦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横扫三晋,功成身退,终得善终

!相比于其他人,王翦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外号,

可能牛逼到极致就是简单,一

说王翦的大名,相信不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也听说过。

王翦生于频阳东乡

,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少年时期即展现对军事的浓厚兴趣,为人处世富有谋略。

在秦昭王时期,秦国人才辈出,王翦初次受到举荐入朝为官,

然而当时的秦国正值权臣吕不韦称相,秦相范雎谋士如云,白起、司马错等武将威震六合,使得王翦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

吕不韦与嫪毐密谋反叛,嫪毐更是在秦国建立势力,拥有雄厚的兵力。

秦王政亲自前往频阳,请求王翦出山

,率军铲除吕不韦,解决了相邦权臣的危机。

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展现出他对战局的精准判断和果断行动

。短短十八天内,他通过裁军精锐,留下军中精锐的手段,成功攻克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在灭亡赵国的过程中,王翦采用

反间计

除掉了

赵国名将李牧

王翦以“

一怒(路)灭六国

”而蜚声历史。面对强大的楚国,王翦提出

“非六十万人不可”

的建议,坚决要求充足的兵力。在经历一年的坚壁不出后,

他出奇制胜,大败楚军

,斩杀楚国名将项燕,最终攻克楚都。

灭六国后,王翦被派去南征百越之地,取得了胜利后选择辞官归隐。

他的一生见证了秦国的崛起与统一,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传奇。

成为那个英雄辈出、纷争激烈的战国时代的真正传奇之一。

遥想始皇当年,

扫灭六国,如摧枯拉朽,何等的霸气!何等的威武!时移世变

,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秦军四处出击,应接不暇,巨鹿一战后,胜利天平彻底倾斜,最终秦国二世而亡。

老子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要掌握火候,恰到好处,不可过犹不及,一味猛火淬炼

。然秦帝国始终如高速战车,长途奔袭,昼夜不停,

即使机器尚需定期保养,方可良性运转,

何况人呢?

战国后期连年大战,

生灵涂炭

,老百姓好不容易等到统一,无不盼望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以过安稳日子,

但始皇帝修皇陵、建阿房、筑长城,苛法重刑,耗费财富,滥用民力,惹得天怒人怨,举国动乱终不可收拾。

常言道:

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大抵如此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明清时期,索伦部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统称。 在满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游的”,河是指的...
原创 原... 你知道在中国历史上那么多贤后中,谁的影响力最大?我敢打赌,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大脚马皇后,但她也...
原创 以...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挑战。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将建国前的...
原创 明... 纵观古今,历朝历代所有通过计谋手段上位的君王,都是对权力极度渴望之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大概就...
原创 大... 朱元璋最后6年,可谓杀了半个朝堂,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他为何会痛下杀手?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朱元璋:...
原创 勇... 漠北之战定调之后,李广申请出战,考虑到李广一大把年纪了,这一次机会恐怕是他最后一次机会,再加上 李广...
原创 杨... 白居易在《长恨歌》曾用“后宫佳丽三千人”,形容皇帝的女人之多。而周宣王宇文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原创 苏... 斯大林作为前苏联的领导人之一,在他在位期间,可谓是将苏联带向了一个军事强国的阵营,二战时期,面对强大...
原创 冈... 近些年来,受到抗战剧的影响,我们总能看到日本人,留着八字须,手拿着三八步枪,迈着王八步,每进一个村子...
原创 秦... 秦国始于周朝,虽然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始终算不上是中原霸主最有利的竞争者。直到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
原创 苏... 上个世纪的冷战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美国和苏联崛起成为全球两大超级大国,然而,二战结束后它们却沉...
原创 清... 清朝贪的最多的人不是和珅,而是他,后代如今个个都是富豪 大家对于贪官一词很是熟悉,人们痛恨这样的人,...
神秘罗家坝:再现先秦时代巴人征...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墓葬遗址内,一尊遗骨沉睡了数千年,双臂仍抱在胸前。陪葬的青铜兵器放在身...
原创 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提及唐朝,人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开启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或是千古女帝...
原创 唐... 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朝代中,东汉、唐朝、明朝出现了宦官干政。在三个宦官干政的朝代中,唐朝的宦官集团最为...
志说南宁(100)| 邕江边上... 南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每年夏秋之间,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北部湾的台风频繁。又处于南宁盆地中心的河谷平...
原创 古... “小时偷光,长大敛财,老来盗土。”说起这样的经历来,没人会相信这事居然都是匡衡的杰作。在曾经的语文课...
原创 明... 说起大明锦衣卫,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身穿飞鱼服,手拿绣春刀,武艺高强,以一敌百的猛士。锦衣卫在明朝大约...
原创 靳... 2022年,古装历史剧《天下长河》在湖南卫视上映,这部以治理黄河水患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了治水能人靳...
原创 同... 同为南美洲国家,又是邻国,为何感觉巴西遍地混血儿,而阿根廷白人血统相对纯正呢?因为在阿根廷的人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