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夷陵之战中,刘备“连营”的举措真的错了吗?
迪丽瓦拉
2025-07-22 11:33:34
0

“火烧连营”的故事几乎让陆逊一战封神,后来很多小说、评书等文学会将蜀汉遭到如此大败的症结归于刘备安营方法的不对,并且强行用马良等人未指出其错误来质疑刘备的刚愎。

但是,刘备的“连营”法真的有问题吗?

既然失败了,那么肯定就是有漏洞的。但除了“连营”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仔细找找也没有。

所以,不是马良等智囊团不合格,看不到“连营”的弊端,也不是刘备选择安营扎寨的方式不对,猇亭之败是各种原因促成的,“连营”或许是其中之一,但绝对不是主因。

刘备为何会“连营”?不“连营”又能如何?

如果要讨论刘备“连营”决策的正确与否,脱离开当时的现实环境是不科学的。

很多通俗文学为了突出故事重点对某一方面内容进行夸张描述,故意隐去一些关键信息。所以不能以“演义”的眼光看待历史,其缘由也就在于此。通俗文学没有错,它们只是文学而已,但不能当真。

刘备在公元221年出兵伐吴,一路势如破竹,先下巫县,再下秭归,翻山越岭直抵猇亭。

听起来仿佛攻占了不小的地盘,但这些地区其实多在今天湖北省的西部和西南部,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过渡区域,它们离蜀汉曾经丢失的荆州地盘的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里有几个时间点需要注意:

刘备是什么时候出兵的呢?公元221年的七月;

什么时候到的猇亭呢?公元222年的二月;

那什么时候兵败的呢?公元222年的六月之后。

也就是说,刘备连营被攻破的时间在一年的六月份,这个信息很重要。

猇亭地区处于长江上中游地带,一年中的雨季在六、七月份,比较集中,而最为关键的是“雨热同期”。

在狭长的地形里,面对着高温、多雨的气候,该如何扎营呢?

刘备这样的战场老手自然不是庸才,他伐吴是为了胜利,不是去追求失败的,所以“连营”的策略必然不是草率的决定。

古代打仗,屯兵安营的地方不会是水边、谷地,因为这样的地方不安全,即使是今天野外宿营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带。

拿猇亭来说,狭长的河谷地形遇到多雨的天气,极容易出现涨水甚至洪流,甚至更为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泥石流。

可供刘备选择扎营的地方本就不多,山间林地是最好的选择,一来可以防洪,二来也可以防暑。

湖北地带在夏天非常炎热,所以有人戏称,武汉就是“捂汗”,在这样的酷暑、潮湿的环境里,除了躲避之外也没有多少选择。

否则,不说会不会出现的洪水,就是高温、酷暑也会使得蜀兵失去战斗力,也就无法再继续作战了。

但如果在林地当中,能最大程度地保存战力,只需要防住吴兵的袭击即可,至于防不防得住,那就看双方的指挥水平了。

所以无论怎么说,刘备在山间“连营”从策略都不能算作指挥失误。

那么,马良等人为何要阻碍刘备连营呢?顶多建议一番防护火攻等措施而已。

刘备的战败根由,陆逊的精彩指挥

刘备劳师远征一年之久,实际上是深入吴地,陆逊等人是主场作战,天然就有优势。

在古代战争中,防守的一方是占据优势的,攻击一方所需要的人数更多,准备也要更为充足,物资的靡费程度也更大。

所以,刘备在前期打了孙吴一个措手不及,这才造成了势如破竹的情况。

孙权一方其实根本没想到刘备能真的伐吴,因为这个时间点比较敏感。

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是因为曹丕在北方“代汉”,通过一场禅让的举措进了帝号,所以刘备必须要称帝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否则就从汉朝的地方势力变为了曹魏的地方势力了。

问题来了,刘备既然以汉室正统自居,那最大的敌人是谁呢?肯定是曹魏。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蜀汉不去伐魏,反而侵吴,这种情况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但有意思的是,伐吴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赵云等人曾经指出过应该伐魏而不是伐吴,但是诸葛亮等人都对此表示了沉默。

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存在了嫌隙,但我认为不是,刘备出征,在成都镇守的就是诸葛亮,这种信任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诸葛亮虽然没有在明面上赞同刘备伐吴,但其更像是一种默许。

毕竟,“荆州”这一地区的归属问题在诸葛亮的战略规划里是极为重要的,208年提出的“隆中对”就是围绕荆州为战略核心,以益州为后勤保障。

“隆中对”分三步,即占领荆州、横跨荆益以及等待天时。这里的第三步因为在当时需要和孙吴结盟的原因,所以在论述的时候是“伐魏”。但都知道,“伐魏”和“吞吴”其实是等同的,都是想要从“三分”变为“二分”而已。

也就是说,能伐魏,当然也能吞吴,这就看是何种“天时”了。

那么,在益州刚刚安定的节骨眼上,荆州丢了,无疑是打乱了蜀汉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

所以有理由认为,刘备的“伐吴”之举,很有可能是其和诸葛亮的一次“拨乱反正”。

巧了,东吴也有人提出过类似“隆中对”的决策,那就是鲁肃和甘宁,都想着先夺荆州,再取两川,这就使得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势必要夺回荆州,一方势必要死守荆州。

如果换一位将领来领兵抗衡刘备,其实胜负还真不好说,但陆逊确实非常合格,深得孙权信任,也成功扛下来巨大的压力。

在面对蜀兵推进的时候,选择了死守到底,坚决不出战,甚至都置孙权的侄子孙桓于险地。

陆逊这六个月在等什么?无非就是三点:

第一,蜀兵远征,前期锐气正盛,理应避其锋芒,所以在等其受阻后的颓气。

第二,蜀兵出境作战,物资靡费严重,在等经历过汉中之战的蜀汉后勤无力供应。

第三,等天气转变,到了雨季将其逼入山林,寻求机会。

虽然说是火烧连营七百里或者八百里,并不是刘备真的有这么大面积的营地,而是陆逊放火焚烧的范围。

久战疲乏,又遭遇到山火,就直接导致了蜀兵的溃败。而溃散的败兵是无法应战的,只能被东吴兵马追杀。

所以,陆逊指挥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指挥下的这场火烧连营,而在于他分析出了蜀兵的弱点以及东吴的情形。

陆逊知晓自己主要的阻力不在于蜀军的进攻,而在于东吴内部形势的严峻,胜负的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抗住国内的压力,将固守的策略进行到可以反击的时刻。

所以说,刘备伐吴的举措不一定不对,“连营”的决策也不能说完全的错误,那只能说是陆逊的应对方式更为合理,天时地利都不在蜀汉一方。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照片 1985年的俄罗斯别尔... 1985 年,苏联出版的明信片上的俄罗斯城市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北顿涅茨河畔,...
原创 千... 这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毛主席称其千古第一人,他是谁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
原创 明...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蒙古人的手中夺得了权力,将汉家王朝重新带回了中华大...
原创 突... 前言 近些年来,车臣这样一个小小的非完全独立国家逐渐在媒体的报道之中成了一个“网红”,当然,是以车臣...
原创 泰... 官二代入阁:权力的世袭还是新生力量? 新内阁36人中竟有11人是官二代,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
原创 清... 前言 历年来,清宫剧都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题材。无论是早些年的《宫》系列还是《步步惊心》,又或者之后发...
原创 国... 从夏朝到周朝再到秦朝,长达1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几百个诸侯国,当初天子将有功之人和王室中人分封...
《人民日报》:一定要多读书,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说:“一个人能看到多大的过去,就能看到多大的未来。” 历史,是时间的镜子,映照出人性...
原创 开... 1985年,一个阴沉的冬日,开国上将许世友的追悼会在哀乐声中缓缓进行。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齐聚...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在现今的国内形势之中,南方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是要高于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因为中国四大城...
原创 清... 康熙十五年,北京紫禁城。年轻的康熙皇帝正独自站在御花园里,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载...
原创 斯... “在苏联的军队中,撤退比前进更需要勇气”,这句有名的名言正是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所说。斯大林,全...
原创 明...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让许多观众都懵了。 皇太孙朱瞻基结婚的时候,朱棣为他...
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   中新网南昌9月28日电 题: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昏文化”成为“金”字招牌? 中新网记...
以非遗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我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芙蓉园里故事多”科普讲座在翠...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9月20日下午,大唐芙蓉园的优秀讲解员陈晨、贺润祺,来到了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
原创 陕... 陕西出土一块唐碑,上面文字令人动容:武则天真毒杀了孕中孙女? 在1982年的一个春日,陕西咸阳的考古...
原创 英... 英布本是秦朝一名骊山刑徒,后来趁乱逃出生天,落草为寇,并搭上了秦末天下烽烟四起的时代列车,成为了秦末...
原创 姜... 和平与战争,是伴随人类发展历史的两大主题。虽然战争使得人们饱受摧残,但为了保家卫国,击退敌寇入侵,人...
原创 饮...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强?说出来你别不信! 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军事家,河东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