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你的小脚趾有两瓣趾甲,或许不是纯正汉人,而是他们的后人
迪丽瓦拉
2025-07-22 11:33:10
0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中原大地上,曾先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很多人都在历史的大潮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添砖加瓦。

因此,中华民族并不是单一血统的民族,而是一个基于文化认同聚合在一起的民族,这些来自不同血统的人构成了汉民族的全部,让汉民族在自我更新方面从未停止,并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愈加强大。

在诸多汉族人中,如果你的小脚趾有两瓣趾甲,也许不是纯正的汉人,而是他们的后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脚趾有两瓣趾甲的汉族人

关于小脚趾有两瓣趾甲的汉族人的由来,目前流行的有好几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当年中原地区发生军阀混战的时候,那里的老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决心迁到更为安全的南方。而在迁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为了识别身份,故而将自己的小脚趾趾甲用刀子划成了两瓣。

这样的说法其实很站不住脚,因为这样的做法又没有改变基因,即使第一代人用刀子给小脚趾甲,划成了两瓣,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后代出生而改变,更不可能在几百年上千年之后还保留这样的特征。

更何况,从南方到北方,可是有着数千公里的距离,在古代那种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逃难的人还这样自残身体,恐怕是一个正常人都干不出来的事情吧。

第二种说法是这个特征是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人,鲜卑人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活跃在南北朝的中后期。

历史上的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都是有鲜卑人所建立的小国家,这些国家在后来逐渐形成了北魏,后来分裂成为了东魏和西魏,甚至后来的西夏王朝建立者李元昊,也是鲜卑人的后裔。

鲜卑人作为匈奴之后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这一点,是任何历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鲜卑人的历史渊源

不过,鲜卑人的存在时间极短,前前后后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鲜卑人起源于蒙古高原,在大兴安岭附近起家,早年曾长期处于匈奴的压制之下,匈奴被两汉时期的中原军队击败之外,鲜卑人的部落才逐渐强大了起来。

三国时期,鲜卑人曾经投靠曹魏集团,不久有反叛,时战时和,反复无常,这在当时的游牧民族中十分常见,也是中原政权以及老百姓十分看不起他们的地方。

两晋时期,大量的鲜卑人来到中原地区,摆脱了游牧的生活,开始建立许多的据点和一些小的国家,特别是以慕容这一派最为活跃。

在北方地方,慕容一家到处征伐,既打劫其他民族的百姓,抢劫财产和领土,也在内部掀起了血雨腥风的杀伐之风,这一点,与当时西晋统治阶层内部的“八王之乱”倒是很有些相似。

在不断的杀戮当中,当时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老百姓对于鲜卑人的恐惧达到了顶峰,无数人在他们的杀戮中丢掉了性命,家园也是被其毁于一旦。

后来,鲜卑人有感于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文化氛围,便招募了大量的当地百姓,教鲜卑人种田,从事农业生产,鲜卑人开始了漫长的汉化过程,渐渐忘记了自己的传统习俗,并与当地汉族人通婚。

与此同时,鲜卑人的中上层开始学习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于他们的影响特别大。

经过数百年的融合,不少鲜卑人都变得与汉族人没有什么两样,更有不少人上升为社会的精英分子,组成了利益集团,左右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

这其中,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李世民父子所建立的李唐王朝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又一高峰,影响深远,至今在世界上还能够找到不少与之相关的文化因子。

鲜卑人后来去了哪儿

鲜卑人曾先后建立了11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在隋唐之后,这些国家都先后灭亡了,他们要么南下与汉族杂居,最终于汉族人完全融为一体。要么回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重新过上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甚至有的还躲进了深山老林,过起了打猎为生的日子。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们通过查验DNA的手段,得知我国的锡伯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并且是血统最为纯正的后裔。

而那些与汉族人相融合的鲜卑人,则分布在了大江南北,仅凭肉眼是很难以分辨出来的。

于是才有了小脚趾的趾甲是两瓣是鲜卑人后裔的说法,当这个说法最开始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

直到在现代科技出现以后,科学家们用基因溯源的方法找到了汉族人中的鲜卑人后裔,确实发现很多人的小脚趾有两瓣趾甲,当然了,也有一部分鲜卑人的汉族后裔并不是两瓣趾甲。

因此,当你遇到小脚趾的趾甲有两瓣的人时,那他大概率是鲜卑人的后裔了,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小结

不论是血统纯正的汉族人,还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融入到汉族的其他族人,都已经将汉族人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身上,已经不分彼此。

相信在今后的数百年数千年间,会有更多的人融入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再一次站在世界民族之巅。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照片 1985年的俄罗斯别尔... 1985 年,苏联出版的明信片上的俄罗斯城市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北顿涅茨河畔,...
原创 千... 这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毛主席称其千古第一人,他是谁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
原创 明...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蒙古人的手中夺得了权力,将汉家王朝重新带回了中华大...
原创 突... 前言 近些年来,车臣这样一个小小的非完全独立国家逐渐在媒体的报道之中成了一个“网红”,当然,是以车臣...
原创 泰... 官二代入阁:权力的世袭还是新生力量? 新内阁36人中竟有11人是官二代,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
原创 清... 前言 历年来,清宫剧都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题材。无论是早些年的《宫》系列还是《步步惊心》,又或者之后发...
原创 国... 从夏朝到周朝再到秦朝,长达1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几百个诸侯国,当初天子将有功之人和王室中人分封...
《人民日报》:一定要多读书,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说:“一个人能看到多大的过去,就能看到多大的未来。” 历史,是时间的镜子,映照出人性...
原创 开... 1985年,一个阴沉的冬日,开国上将许世友的追悼会在哀乐声中缓缓进行。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齐聚...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在现今的国内形势之中,南方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是要高于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因为中国四大城...
原创 清... 康熙十五年,北京紫禁城。年轻的康熙皇帝正独自站在御花园里,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载...
原创 斯... “在苏联的军队中,撤退比前进更需要勇气”,这句有名的名言正是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所说。斯大林,全...
原创 明...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让许多观众都懵了。 皇太孙朱瞻基结婚的时候,朱棣为他...
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   中新网南昌9月28日电 题: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昏文化”成为“金”字招牌? 中新网记...
以非遗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我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芙蓉园里故事多”科普讲座在翠...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9月20日下午,大唐芙蓉园的优秀讲解员陈晨、贺润祺,来到了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
原创 陕... 陕西出土一块唐碑,上面文字令人动容:武则天真毒杀了孕中孙女? 在1982年的一个春日,陕西咸阳的考古...
原创 英... 英布本是秦朝一名骊山刑徒,后来趁乱逃出生天,落草为寇,并搭上了秦末天下烽烟四起的时代列车,成为了秦末...
原创 姜... 和平与战争,是伴随人类发展历史的两大主题。虽然战争使得人们饱受摧残,但为了保家卫国,击退敌寇入侵,人...
原创 饮...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强?说出来你别不信! 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军事家,河东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