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能放过萧何,朱元璋却不能放过李善长?
迪丽瓦拉
2025-07-22 11:34:24
0

一个是君臣共治,一个是君主独治。

我们分正史记载和个人推论两个角度来看下萧何和李善长的不同下场。

先说正史记载。

萧何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大汉的建立。

据《史记》记载,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四处征战,核心根据地关中地区就交给萧何全权打理。

萧何要给刘邦提供军饷、兵源,刘邦这才有基础打败项羽。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刘邦有后勤总管萧何,项羽没有。

汉朝建立后,萧何担任相国,被册封为酂侯,名列功臣第一。

之后,陈郗和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还是萧何留守关中,仍旧供钱粮供兵源。

在刘邦在外平定英布叛乱期间,萧何还和吕后除掉了刘邦的腹心之患韩信,并且为了避免刘邦猜忌,还要圈占民田来自污。

萧何走的就是忠臣路线,能帮刘邦解决问题,还不让你忌惮他,这么好的员工,哪个老板不喜欢。

这也是萧何为何能够善终的原因。

再看看李善长。

李善长的定位和萧何类似,都是后勤大总管。

据《明史》记载,李善长投靠朱元璋后,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筹集粮草,功劳颇多。

朱元璋能够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北伐元朝,李善长功不可没。

李善长对明朝的建立,居功至伟,堪比萧何。

朱元璋把李善长列为头号功臣,封韩国公,位列诸公之首。

但是李善长这个人做人做官比萧何差太远,总是有点居功自傲。

胡惟庸造反被朱元璋清洗时,李善长并没有被牵连。

五年后,即使李善长的弟弟李孝义父子被查出来曾经勾结胡惟庸造反,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还饶恕了他们的死罪,但李善长连感谢的意思都没有,不可理喻。

又过了五年,李善长的外甥丁斌犯了事,被抓后一顿拷打,居然竹筒倒豆子供出了陈年往事。

十年前胡惟庸造反的时候,曾经拉拢过李善长,李善长既没有同意也没有不同意,只是说,你小子造反别拉上我,等我死了再说。

李善长属于知情不报,这就相当于两头下注,不管你朱元璋赢了还是胡惟庸赢了,我李善长都是永保富贵。

朱元璋和李善长结成儿女亲家,李善长也和胡惟庸结成儿女亲家,这种不赔本的买卖,李善长做起来真是擅长。

除了知情不报,李善长还干过有利于胡惟庸造反的事情,当蓝玉抓到了胡惟庸勾结北元的探子时,李善长居然把这件事隐匿不报,这也算是间接参与胡惟庸谋反。

等朱元璋知道这些事情之后,愤怒至极,直接诛杀了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

萧何没有做过对不起刘邦的事,李善长是直接干了对不起朱元璋的事,李善长能有此结局纯属咎由自取。

以上是正史记载。

说完正史记载,再说下个人推论。

刘邦放过萧何,除了萧何会做人外,他还是丰沛功臣集团的核心人物,实力大,影响大,刘邦除掉他也不是件容易事。

你发现没,造刘邦反的都是半路加入刘邦团队的人,比如臧荼、陈豨、英布、彭越、韩信,都不是丰沛集团出身。

只有一个卢绾是出身丰沛,但他也没想造反,他是唯一一个丰沛集团出身被封王的人,他看到刘邦诛灭异姓王,害怕自保才勾结陈豨,刘邦去世后他失去了自辩的机会,就投降了匈奴。

丰沛集团是刘邦的核心支柱,他不会自毁长城清洗萧何等丰沛功臣。

在汉朝,还倡导君臣共治。

况且他的儿子刘盈一直健在,能够保证皇权的稳定交接,他也没必要清洗功臣。

而到了朱元璋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朱元璋对功臣集团只有忌惮,从而频繁的清洗功臣。

胡惟庸作为丞相,有分担皇权的影响,朱元璋为了集权只能将他除掉,至于胡惟庸到底造没造反,或者是不是被朱元璋逼反,已经不可考。

清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为儿孙们铺路。

清洗李善长是为了削弱淮西功臣集团,李善长是淮西功臣集团的核心人物,清除了他,其他人就不足为惧。

况且有司马懿这个前车之鉴,李善长更不能活。

此时的李善长致仕多年,也好清洗,跟随李善长一起被清洗的还有陆仲亨、费聚等七个侯爵。

至于后来朱元璋又清洗蓝玉、傅友德和冯胜等人,完全是事出有因,因为太子朱标死了。

他的孙子朱允炆不一定能震慑住这些功臣,朱元璋干脆就把剩余的淮西功臣一勺烩了。

朱元璋清洗功臣具有明确的目的,就是维护皇权独尊以及大明朝江山稳固。

总之,正史记载,李善长被诛是因为间接参与胡惟庸谋反。个人大胆推论,应该是朱元璋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照片 1985年的俄罗斯别尔... 1985 年,苏联出版的明信片上的俄罗斯城市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北顿涅茨河畔,...
原创 千... 这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毛主席称其千古第一人,他是谁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
原创 明...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蒙古人的手中夺得了权力,将汉家王朝重新带回了中华大...
原创 突... 前言 近些年来,车臣这样一个小小的非完全独立国家逐渐在媒体的报道之中成了一个“网红”,当然,是以车臣...
原创 泰... 官二代入阁:权力的世袭还是新生力量? 新内阁36人中竟有11人是官二代,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
原创 清... 前言 历年来,清宫剧都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题材。无论是早些年的《宫》系列还是《步步惊心》,又或者之后发...
原创 国... 从夏朝到周朝再到秦朝,长达1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几百个诸侯国,当初天子将有功之人和王室中人分封...
《人民日报》:一定要多读书,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说:“一个人能看到多大的过去,就能看到多大的未来。” 历史,是时间的镜子,映照出人性...
原创 开... 1985年,一个阴沉的冬日,开国上将许世友的追悼会在哀乐声中缓缓进行。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齐聚...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在现今的国内形势之中,南方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是要高于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因为中国四大城...
原创 清... 康熙十五年,北京紫禁城。年轻的康熙皇帝正独自站在御花园里,眉头紧锁。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载...
原创 斯... “在苏联的军队中,撤退比前进更需要勇气”,这句有名的名言正是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所说。斯大林,全...
原创 明...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让许多观众都懵了。 皇太孙朱瞻基结婚的时候,朱棣为他...
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   中新网南昌9月28日电 题:大汉文明看海昏,南昌如何让“海昏文化”成为“金”字招牌? 中新网记...
以非遗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我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芙蓉园里故事多”科普讲座在翠...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9月20日下午,大唐芙蓉园的优秀讲解员陈晨、贺润祺,来到了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
原创 陕... 陕西出土一块唐碑,上面文字令人动容:武则天真毒杀了孕中孙女? 在1982年的一个春日,陕西咸阳的考古...
原创 英... 英布本是秦朝一名骊山刑徒,后来趁乱逃出生天,落草为寇,并搭上了秦末天下烽烟四起的时代列车,成为了秦末...
原创 姜... 和平与战争,是伴随人类发展历史的两大主题。虽然战争使得人们饱受摧残,但为了保家卫国,击退敌寇入侵,人...
原创 饮...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强?说出来你别不信! 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军事家,河东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