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的大赢家是司马家。司马懿凭着超长待机的寿命,硬生生熬死了曹家三代,曹操、曹丕、曹叡,在小皇帝曹芳这里找到了机会,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之后司马懿安然去世,司马昭接过父亲的大旗,继续奔跑在篡魏的道路上,不甘做傀儡的曹髦愤怒地宣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领着宫中侍卫想去进攻司马家,被司马家的走狗贾充撺掇成济弑杀。
篡魏即将成功时,司马昭忽然病死了,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地位,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取代曹魏的整个过种中,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这样的一种传承关系。其实不是,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司马师经常被忽略。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与司马昭一样同为司马懿的原配张春华所出。很长时间内,司马师都被司马懿视为接班人,对他各种栽培。而司马师也不负司马懿的重望,英勇果敢,工于心计,是个既可以当将军也可以当政客的狠人。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他。
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来头不凡,父亲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夏侯渊的侄儿,母亲是德阳乡主,大司马曹真的妹妹。也就是说,夏侯徽身上流着曹家的血脉,虽不是公主,却也是金尊玉贵的天之骄女。
夏侯徽和司马师的婚姻虽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成亲初期应该还是有过真感情的,为啥?因为夏侯徽给司马师生了5个女儿,而这也是司马师全部的后代。他虽有别的女人,却没有别的子女。
对于夏侯徽的容貌,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说她很有见识和器度,每当司马师有什么想法,她都从旁策划协助,是名合格的贤内助。但她的同母兄长夏侯玄,却是芝兰玉树的美男子,人们说他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
哥哥长得这么好,妹妹肯定也不差,定是花容月貌,何况魏晋时期,世人重家世也重外貌,夏侯徽若是外形不够出色,也当不了司马懿的儿媳。
这样一位有才有貌有背景的好媳妇,却被司马师毒死了,年仅24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丽的年纪。
原因何在?《晋书》是这么说的“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意思是夏侯徽知道丈夫有异心,不是曹魏的纯臣,而夏侯徽是曹魏的外甥女,司马师对此极为忌惮,就毒杀了她。
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个理由十分牵强。
其一,夏侯徽并没做出什么有损司马家的事情。只因内心的一点怀疑,司马师就能要她的命?这说不通。
其二,司马师毒杀夏侯徽是在234年,代表着司马家与曹家翻脸的高平陵政变则发生在15年后的249年。这就表示夏侯徽死的时候,司马懿还带着一大家子在装忠臣呢,夏侯家与司马家的矛盾也不到非得死人的地步。
真相究竟是什么?已无法考证。这里有种推测,或许早在那时候,司马家就制定了篡魏的计划,夏侯徽无意中得知,便被灭口了。
类似的事情,司马家早就干过。当年司马懿为了不应曹操的征召,装病卧床,某天晒书时突然下大雨,司马懿情急之下起身收书,被一个婢女看到了,司马懿之妻张春华担心她泄密,亲手杀之。
虽然夏侯徽和婢女的身份天差地别,可在有着大志向的司马家眼里,估计没有太大的区别,她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件事情中,最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司马师,他毒杀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同床共枕多年,育有5女的结发妻子。如果他对夏侯徽没有情意也就罢了,可从种种迹象来看,他对夏侯徽是有情的。
后来司马师又继娶过两个妻子,分别是镇北将军吴质的女儿吴氏、以及出身官宦世家的羊徽瑜,她们都没有子嗣,司马师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
若说司马师没有生育能力,他又生过5个女儿,若说出问题的是女方,司马师不可能没有别的妾室,但大家都没有孩子。
那么有没有可能司马师突然生了病或者受到袭击,失去了这个能力呢?也不太像。
首先,没有任何相关的传闻。古人也很八卦,若有医生帮司马师看这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露;其次,古代男子要是遇上这种事,肯定会慌乱,甚至没了拼搏进取的动力,可司马师的状态一直很稳定。
夏侯徽死了没多久,他就娶了吴氏,后又废黜吴氏娶羊徽瑜,整日忙于自家的谋反大业,还培养了三千死士,在高平陵政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可完全不像贵体有恙的男子。
排出所有的不可能,就得出一个令人惊悚的推测:除了夏侯徽之外,司马师不想让别的妻妾生出自己的子嗣。
对此,羊徽瑜大约略有所知,才会在若干年后,一再进言已经称帝的司马炎,追谥夏侯徽为景怀皇后。
以古代的婚恋观,这算是真爱了。但越是真爱,越觉得司马师太狠,他若不爱夏侯徽倒也罢了,明明爱着,却还是下了死手,他的心得硬成什么样?
或者说,他已经被权势迷了心窍。和真爱比起来,家族能成为皇室才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司马师对夏侯徽狠,对自己也挺狠的。
255年,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人,假托太后诏书,拟定了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于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懿251年去世,司马师是司马家新一任家主。
他们反司马家,倒也不全是因为忠于曹家,而是司马师掌权后大力打压其他有功于曹魏的家族,各家不得出头,索性反了。当时司马师眼睛生了病,经常流脓,但还是亲自率兵镇压。
毌丘俭暂且不提,只说文钦之子文鸯,非同一般的骁勇。
赵子龙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只是演义传说,当不得真。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杀了六七个来回却是真事,《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是“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魏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描述,文钦、文鸯父子兵分两路,趁夜夹击司马师。文鸯到了司马师军营前叫阵,一声声喊着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刚割了眼睛上的瘤,听到叫声惊得眼珠子从眼眶里掉了出来,血流了一地。
大家想想,眼珠子都掉了,那得多疼。可司马师为了避免动摇军心,强行忍住不叫唤,咬着被头硬挺,被头都被咬烂了。
其实出征之前,手下将领就劝他好好养病,让叔父司马孚代替他,但司马师不听,认为没了自己不行。
不过他这一次的狠,并没换回什么好结果。由于兵力过于悬殊,文钦决定撤退,但文鸯叫阵没得到回应,很是火大,想挫一挫司马师大军的士气,带着十多名骑兵反杀回来,杀了个痛快淋漓。后又一个人一匹马多次冲击司马师的军阵。
司马师就没见过这样的人,吓得胆颤心惊,回到许昌没几天就死了,据说是活活痛死的,临死前没有传位给继子司马攸,而是传位给司马昭。
多年后,某些西晋朝臣认为司马攸比司马炎一系更具有正统性,引起朝中动荡,司马炎对他极为忌惮,一再迫害,导致司马攸36岁时呕血而亡。过继给伯父司马师本是一条康庄大道,最后却成了绝路。
就这样,司马师倒在了大业将成的门槛上,他若能再坚持几年,没司马昭什么事,司马炎也无法登顶,他这一脉会很辉煌。最想要的偏偏得不到,这大概是他毒杀妻子的报应吧。
史学家蔡东藩对司马家和曹家有一句评价很有趣“然使前无曹操父子,后亦必无司马师兄弟;天鉴不远,加倍相偿,世人欲为子孙计,亦何勿稍留余地乎?”
意思是,如果前面没有篡汉的曹家父子,后面也不会有篡魏的司马师兄弟。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害人者,人恒害之,为子孙后代考虑,做事何不留有余地?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魏氏春秋》《晋书》
【我是一粒沙,正在参加生机大会,喜欢就投我一票吧】